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台南市八十四歲王阿嬤,斬皮蛇出了名,不掛牌行銷,更不收紅包,純濟世幫助有緣的患者解除痛苦,一生斬皮蛇超過六十年,過程動口動刀,但只斬人影不斬人身,這招在民間少見,皮蛇被她斬得「蛇母走入山,蛇子走四散」,她樂在其中,修德又助人。
王阿嬤不記得幾歲開始學會斬皮蛇,只記得十幾歲時就會了。這手斬皮蛇功夫,「師承」媽媽,一家八個兄弟姊妹,就只有她一人從媽媽的身上學會這一招。
她樂於助人,育有四子二女,兒女從小都看著她斬皮蛇的精彩,但目前為止兒女都沒繼承她的「絕學」,只聽到她在唸口訣,但聽不懂內容,也無法把口訣文字化。
她說,她並沒有刻意跟著媽媽學,媽媽也沒刻意挑她傳授,但從小就在媽媽身邊耳濡目染,「自然就會了,有可能是天命,很難以言語解釋」。王阿嬤不識字,斬皮蛇的過程中,邊唸口訣邊掄起菜刀像剁菜般不停的斬蛇,患者能聽懂的就最後一句「快走」。
「快走」二字,是要患者快閃離開身邊,同時也請皮蛇速速離開患者的身上。結束時她手執樹枝當拂塵,把地面掃一掃,人蛇「誤會一場」,彼此言和,各自離開。
斬皮蛇是屬於民俗療法,民間常見的斬法是斬皮蛇人用手掌猛力拍打患者的患部,拍到皮下出血時,皮蛇的雙眼會浮現在患部的皮膚上,牠的雙眼不是一般凡人看得到、認得出,斬皮蛇人在蛇眼浮現那一刻,拿著細針對準皮蛇的雙眼各札一針,意在讓皮蛇瞎掉雙眼,然後再拿著菜刀在蛇身上一直剁,防止皮蛇再於患者的身上流竄及纏繞。
王阿嬤的斬法與眾不同,她是「斬影不斬身」,只斬患者身子在太陽光下的斜影,不會拍打患者的患部也不會斬在患者的身體髮膚。所以,找她斬皮蛇,得提早「預約」,讓她提前「配合天象」,研判隔天早上患者人身的斜影長度大約在二台尺左右的時段,然後捉準這黃金時間進行斬皮蛇。
也就是一定要艷陽天進行,陰天或下雨天,出現不了人身的斜影,就無法斬皮蛇。
至於為何會選擇「二台尺」的斜影長度下手?王阿嬤說這個距離最適合她彎下腰,雙腳站定不移動就能斬遍患者影子的全身,從頭斬到腳。反之,如果影子太長,她在不能移動腳步的慣性下,就無法從頭到腳斬遍人影上的每個部位。這一招在民間很少見,她不解說,外人看一輩子都看不出門道。
王阿嬤身高約160公分左右,不高不矮,「二台尺」就是她大展身手斬蛇的「勢力範圍」,所以,她一生中記憶最深的「距離」就是「二台尺」,影子過長或過短都不宜。
被問到如果斬蛇人身高手長,站立不動彎下腰手能觸及的範圍超過「二台尺」怎麼辦?王金葉笑而不語,反正她六、七十年來斬皮蛇的「勢力範圍」就是二台尺長這個慣性長度。至於為何斬影不斬身?她說樹影再長都離不開樹根,人也一樣形影不離,所以,斬影就等同斬身,不必再因拍打而增加患者的疼痛。這樣的解說,接地氣似也成理。
王阿嬤生性樂觀,更樂於助人,她能感受到患者之痛,所以,她把每位患者都當成是有緣人,能幫有緣人解除皮蛇之痛,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
她心中的「有緣人」,多數來自親友或曾經被她斬過的人口耳相報,但也些患者是真的靠「緣」而來。
曾經有位患者在她住的附近尋訪,對方叫患者「你到前面那附近問就會找得到」。沒想到那位患者在路上居然就問到她,「這就是所謂的緣分」。
她表示,每位皮蛇患者都承受著「千刀萬剮」之苦而來求助,醫者父母心,都會盡力幫忙,但前提是雙方必須先預約「二台尺身影的黃金時段」。如果碰到梅雨季,患者身子的斜影跑不出來,那就得多痛好幾天。
王阿嬤平時也會到附近的廟裡唸經修業,但她行事低調,從不張揚。至於有沒有效?也毋需到醫院檢查,患者離開後就會自己告訴自己了。因為皮蛇之痛,只有患者自己最刻骨銘心,有效無效,患者自己最清楚。
斬皮蛇是逐漸消失的民俗療法,她不會去擔心「斬影不斬身」這招會不會失傳的層面。她說,這套療法如果跟人間有緣就自然會永流傳,如果沒緣就自然會失傳。她只在乎自己還能幫助多少承受蛇吻之痛的「甘苦人」,這也是她平時修德的一部分。
皮蛇上身,患者痛不欲生,大家耳聞,王阿嬤如何讓皮蛇與患者雙方「言和」,這是天機等級的存在,凡人難以探究堂奧。福州出了名的「三刀」是剪刀、菜刀、剃頭刀,王阿嬤以刀助人,一刀就夠,玄就玄在這裡。
古老的藥丸吃在每個人的肚子裡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台灣民間斬皮蛇的手法巧妙各不同,效果當然因人而異,民俗不是科技,一切看緣分,不必像前總統李登輝說的「說清楚、講明白」,聰明的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