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地方時事

漾新聞|高大攜手橫濱 共議智慧低碳與永續港灣

2025-09-03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與橫濱,同樣因深水良港而崛起,如今同時面臨歷史保存與永續轉型的課題。國立高雄大學2日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共同舉辦「高雄—橫濱學生工作坊」,揭開跨國學術合作的序幕,兩校師生展開為期5天的交流行動,未來更將把討論成果延伸至11月的「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在國際舞台上展現青年世代的創新思維。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在開幕致詞時指出,港灣城市如何在全球化與淨零轉型挑戰下兼顧經濟、環境與文化,是高雄與橫濱共同的課題。他強調,這次合作不僅是國際學術攜手,更是青年學子培養跨域視野的重要實踐,勉勵學生勇於提出對未來城市治理的構想,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理解。

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Eri Aoki則回應,早在參與「亞洲智慧城市會議」時,就發現兩城在都市再生與產業轉型上有高度共通性。他們期許學生藉由此次工作坊,跨國協作累積港灣城市治理經驗,並將討論成果帶上國際舞台,展現新世代的能量。

本次「2025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長林倖如表示,課程設計涵蓋港灣城市環境政策、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港口再生與新興利用、歷史建築與文化資源保存等四大主題。兩校學生混合編組,透過破冰活動迅速熟識,隨後進行分組研究與實地訪查,走訪宏南丁種宿舍、逍遙園及壽山港區觀景點,直觀認識高雄在文化保存與港灣再生上的努力。

工作坊更邀請高雄市政府代表與學界專家分享經驗。淨零學院院長陳以亨以「從溫室現象到地球永續發展」為題,強調全民減碳的重要,並介紹市府推動的氣候行動與人才培育。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則以「淨零轉型 vs 智慧城市」為題,解析市府自2023年推動的「雙軸轉型」計畫,涵蓋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碳權交易,展現高雄邁向2050淨零的決心。

為期5天的工作坊,參與學生來自高大建築系、法學院及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都市學系,課程融合專題講座、田野調查與分組發表,不僅深化兩校對港灣城市議題的合作,更讓青年學子獲得跨文化的實踐經驗。優秀提案將於「亞洲智慧城市會議」上發表,展現青年世代對未來城市治理的貢獻與承諾。

活動亦獲得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助理教授陳逸、講師蔡寧及國際處同仁的大力支持,展現跨單位合作的能量,讓跨國交流在港灣城市的歷史與未來之間,寫下精彩篇章。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大學 #橫濱市立大學 #智慧城市 #淨零轉型 #永續發展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與橫濱,同樣因深水良港而崛起,如今同時面臨歷史保存與永續轉型的課題。國立高雄大學2日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共同舉辦「高雄—橫濱學生工作坊」,揭開跨國學術合作的序幕,兩校師生展開為期5天的交流行動,未來更將把討論成果延伸至11月的「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在國際舞台上展現青年世代的創新思維。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在開幕致詞時指出,港灣城市如何在全球化與淨零轉型挑戰下兼顧經濟、環境與文化,是高雄與橫濱共同的課題。他強調,這次合作不僅是國際學術攜手,更是青年學子培養跨域視野的重要實踐,勉勵學生勇於提出對未來城市治理的構想,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理解。

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Eri Aoki則回應,早在參與「亞洲智慧城市會議」時,就發現兩城在都市再生與產業轉型上有高度共通性。他們期許學生藉由此次工作坊,跨國協作累積港灣城市治理經驗,並將討論成果帶上國際舞台,展現新世代的能量。

本次「2025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長林倖如表示,課程設計涵蓋港灣城市環境政策、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港口再生與新興利用、歷史建築與文化資源保存等四大主題。兩校學生混合編組,透過破冰活動迅速熟識,隨後進行分組研究與實地訪查,走訪宏南丁種宿舍、逍遙園及壽山港區觀景點,直觀認識高雄在文化保存與港灣再生上的努力。

工作坊更邀請高雄市政府代表與學界專家分享經驗。淨零學院院長陳以亨以「從溫室現象到地球永續發展」為題,強調全民減碳的重要,並介紹市府推動的氣候行動與人才培育。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則以「淨零轉型 vs 智慧城市」為題,解析市府自2023年推動的「雙軸轉型」計畫,涵蓋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碳權交易,展現高雄邁向2050淨零的決心。

為期5天的工作坊,參與學生來自高大建築系、法學院及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都市學系,課程融合專題講座、田野調查與分組發表,不僅深化兩校對港灣城市議題的合作,更讓青年學子獲得跨文化的實踐經驗。優秀提案將於「亞洲智慧城市會議」上發表,展現青年世代對未來城市治理的貢獻與承諾。

活動亦獲得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助理教授陳逸、講師蔡寧及國際處同仁的大力支持,展現跨單位合作的能量,讓跨國交流在港灣城市的歷史與未來之間,寫下精彩篇章。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大學 #橫濱市立大學 #智慧城市 #淨零轉型 #永續發展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推薦閱讀

漾新聞| 柯志恩旗津掛看板掀戰火 綠營回批重北輕南 藍綠隔空交鋒升溫

漾新聞| 高雄泳將莊沐倫勇奪六金!林智鴻:體育城市要挺基層選手

漾新聞| 林岱樺促政府平抑豬價 籲啟動冷凍儲備防民眾恐慌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與橫濱,同樣因深水良港而崛起,如今同時面臨歷史保存與永續轉型的課題。國立高雄大學2日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共同舉辦「高雄—橫濱學生工作坊」,揭開跨國學術合作的序幕,兩校師生展開為期5天的交流行動,未來更將把討論成果延伸至11月的「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在國際舞台上展現青年世代的創新思維。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在開幕致詞時指出,港灣城市如何在全球化與淨零轉型挑戰下兼顧經濟、環境與文化,是高雄與橫濱共同的課題。他強調,這次合作不僅是國際學術攜手,更是青年學子培養跨域視野的重要實踐,勉勵學生勇於提出對未來城市治理的構想,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理解。

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Eri Aoki則回應,早在參與「亞洲智慧城市會議」時,就發現兩城在都市再生與產業轉型上有高度共通性。他們期許學生藉由此次工作坊,跨國協作累積港灣城市治理經驗,並將討論成果帶上國際舞台,展現新世代的能量。

本次「2025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長林倖如表示,課程設計涵蓋港灣城市環境政策、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港口再生與新興利用、歷史建築與文化資源保存等四大主題。兩校學生混合編組,透過破冰活動迅速熟識,隨後進行分組研究與實地訪查,走訪宏南丁種宿舍、逍遙園及壽山港區觀景點,直觀認識高雄在文化保存與港灣再生上的努力。

工作坊更邀請高雄市政府代表與學界專家分享經驗。淨零學院院長陳以亨以「從溫室現象到地球永續發展」為題,強調全民減碳的重要,並介紹市府推動的氣候行動與人才培育。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則以「淨零轉型 vs 智慧城市」為題,解析市府自2023年推動的「雙軸轉型」計畫,涵蓋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碳權交易,展現高雄邁向2050淨零的決心。

為期5天的工作坊,參與學生來自高大建築系、法學院及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都市學系,課程融合專題講座、田野調查與分組發表,不僅深化兩校對港灣城市議題的合作,更讓青年學子獲得跨文化的實踐經驗。優秀提案將於「亞洲智慧城市會議」上發表,展現青年世代對未來城市治理的貢獻與承諾。

活動亦獲得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助理教授陳逸、講師蔡寧及國際處同仁的大力支持,展現跨單位合作的能量,讓跨國交流在港灣城市的歷史與未來之間,寫下精彩篇章。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大學 #橫濱市立大學 #智慧城市 #淨零轉型 #永續發展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與橫濱,同樣因深水良港而崛起,如今同時面臨歷史保存與永續轉型的課題。國立高雄大學2日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共同舉辦「高雄—橫濱學生工作坊」,揭開跨國學術合作的序幕,兩校師生展開為期5天的交流行動,未來更將把討論成果延伸至11月的「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在國際舞台上展現青年世代的創新思維。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在開幕致詞時指出,港灣城市如何在全球化與淨零轉型挑戰下兼顧經濟、環境與文化,是高雄與橫濱共同的課題。他強調,這次合作不僅是國際學術攜手,更是青年學子培養跨域視野的重要實踐,勉勵學生勇於提出對未來城市治理的構想,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理解。

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Eri Aoki則回應,早在參與「亞洲智慧城市會議」時,就發現兩城在都市再生與產業轉型上有高度共通性。他們期許學生藉由此次工作坊,跨國協作累積港灣城市治理經驗,並將討論成果帶上國際舞台,展現新世代的能量。

本次「2025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長林倖如表示,課程設計涵蓋港灣城市環境政策、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港口再生與新興利用、歷史建築與文化資源保存等四大主題。兩校學生混合編組,透過破冰活動迅速熟識,隨後進行分組研究與實地訪查,走訪宏南丁種宿舍、逍遙園及壽山港區觀景點,直觀認識高雄在文化保存與港灣再生上的努力。

工作坊更邀請高雄市政府代表與學界專家分享經驗。淨零學院院長陳以亨以「從溫室現象到地球永續發展」為題,強調全民減碳的重要,並介紹市府推動的氣候行動與人才培育。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則以「淨零轉型 vs 智慧城市」為題,解析市府自2023年推動的「雙軸轉型」計畫,涵蓋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碳權交易,展現高雄邁向2050淨零的決心。

為期5天的工作坊,參與學生來自高大建築系、法學院及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都市學系,課程融合專題講座、田野調查與分組發表,不僅深化兩校對港灣城市議題的合作,更讓青年學子獲得跨文化的實踐經驗。優秀提案將於「亞洲智慧城市會議」上發表,展現青年世代對未來城市治理的貢獻與承諾。

活動亦獲得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助理教授陳逸、講師蔡寧及國際處同仁的大力支持,展現跨單位合作的能量,讓跨國交流在港灣城市的歷史與未來之間,寫下精彩篇章。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大學 #橫濱市立大學 #智慧城市 #淨零轉型 #永續發展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地方時事

漾新聞| 柯志恩旗津掛看板掀戰火 綠營回批重北輕南 藍綠隔空交鋒升溫

2025-10-24
地方時事

漾新聞| 高雄泳將莊沐倫勇奪六金!林智鴻:體育城市要挺基層選手

2025-10-24
地方時事

漾新聞| 林岱樺促政府平抑豬價 籲啟動冷凍儲備防民眾恐慌

2025-10-24
地方時事

漾新聞|高科大永續行動亮相COP5 以創新跨域展現氣候行動力

2025-10-24
地方時事

漾新聞| 文化科技三路並進!TTXC圓桌聚焦臺灣創新未來藍圖

2025-10-24
地方時事

漾新聞|「這柯不一樣」遭酸 柯志恩旗津掛看板惹議 強調別挑撥藍白合,小草都很聰明

2025-10-24
下一篇文章
hy選定台灣人氣啦啦隊員李珠珢、李雅英為「Will」品牌代言人

hy選定台灣人氣啦啦隊員李珠珢、李雅英為「Will」品牌代言人

興利防弊大聯盟集結!高市捷運局攜手各界守護O9聯開案

興利防弊大聯盟集結!高市捷運局攜手各界守護O9聯開案

最新新聞

AXA安盛於「香港保險業大獎2025」榮獲七項業界大獎
國際時事

AXA安盛於「香港保險業大獎2025」榮獲七項業界大獎

2025-10-24

閱讀更多

漾新聞| 柯志恩旗津掛看板掀戰火 綠營回批重北輕南 藍綠隔空交鋒升溫

2025-10-24

漾新聞| 高雄泳將莊沐倫勇奪六金!林智鴻:體育城市要挺基層選手

2025-10-24

漾新聞| 林岱樺促政府平抑豬價 籲啟動冷凍儲備防民眾恐慌

2025-10-24

漾新聞|高科大永續行動亮相COP5 以創新跨域展現氣候行動力

2025-10-24

熱門推薦

漾新聞|高大攜手橫濱 共議智慧低碳與永續港灣

2025-09-03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2025-09-22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2025-10-03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2025-10-15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AXA安盛於「香港保險業大獎2025」榮獲七項業界大獎
  • 漾新聞| 柯志恩旗津掛看板掀戰火 綠營回批重北輕南 藍綠隔空交鋒升溫
  • 漾新聞| 高雄泳將莊沐倫勇奪六金!林智鴻:體育城市要挺基層選手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