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健康與運動

救護理人力、顧台灣健康!醫師出招永續解方

2025-10-02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走進台灣的急診或病房,經常可看見人力緊繃、病床滿載等情況。從醫護人員的經驗,以及各種研究與報導,都顯示目前台灣醫療體系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現象也提醒我們,必須深入檢視醫療結構,尋找可持續的改善之道。

臺安醫院教學研究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的林毅欣主任有感於台灣醫療狀況,近日在《台灣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FMA)投稿,特別探討了當前醫療生態的困境與永續經營。現在台灣醫療體系,不只面臨病床短缺和護理人力流失,更有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被正視,也是思考台灣醫療未來方向的關鍵時刻。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一:護病比失衡導致職業倦怠

林毅欣指出,台灣的護理人員需經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國家執照考試,以及持續的在職培訓。他們承受巨大的工作量,有些急診護理人員的護病比甚至高達 1:15,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這可能造成護理師們嚴重的職業倦怠,並導致每年約12%的流失率。他強調:「僅提高薪資,而不解決人員配置比例問題、恢復護士的職業自主權」,是無法根本改善護理人員職業幻滅,甚至出走的醫護困境。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二:外籍護理人員招聘限制多

有些國家會透過招募外籍護理人員來緩解本地人力不足,但台灣的地緣政治與非英語環境,卻使得這條路的發展多處受限。

在美國,有27%的註冊護理人員出生於外國;在英國,28%的國民保健署(NHS)護理人員並非英籍。然而,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動輒緊張的政治局勢,無形中阻礙了文化背景相近的護理人員招聘可能,以及台灣的非英語工作環境,也使東南亞人才卻步。此外,現行法規將受過外國訓練的護理人員限制在長期照護崗位,難以緩解醫院的急迫人力需求。

近年台灣護理人力告急,長期壓力與繁忙造成倦怠,也導致人才流失。(圖/取自pixabay)

借鏡國外長期照護制度改變結構性限制

反觀日本,數十年前也曾面臨與今日台灣類似的挑戰:老齡化社會、英語能力有限,移民管道不暢。但他們在2000年推行強制性的長期照護保險(LTCI)制度,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模式。

該制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銀髮村」、居家訪視服務,以及人工智慧輔助支援的穩定資金機制,減輕了醫院負擔,並為護理專業開創了新的職涯路徑。台灣可從此模式中學習,來因應這些結構性限制。

林毅欣建議,要培養獨特的台灣醫療專業願景,政策必須落實公平機會、提供有尊嚴的執業環境,以及創新的職涯發展途徑。醫療投資不只是成本,更是國家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維繫台灣未來醫療人力的關鍵。

Buy JNews
廣告

走進台灣的急診或病房,經常可看見人力緊繃、病床滿載等情況。從醫護人員的經驗,以及各種研究與報導,都顯示目前台灣醫療體系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現象也提醒我們,必須深入檢視醫療結構,尋找可持續的改善之道。

臺安醫院教學研究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的林毅欣主任有感於台灣醫療狀況,近日在《台灣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FMA)投稿,特別探討了當前醫療生態的困境與永續經營。現在台灣醫療體系,不只面臨病床短缺和護理人力流失,更有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被正視,也是思考台灣醫療未來方向的關鍵時刻。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一:護病比失衡導致職業倦怠

林毅欣指出,台灣的護理人員需經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國家執照考試,以及持續的在職培訓。他們承受巨大的工作量,有些急診護理人員的護病比甚至高達 1:15,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這可能造成護理師們嚴重的職業倦怠,並導致每年約12%的流失率。他強調:「僅提高薪資,而不解決人員配置比例問題、恢復護士的職業自主權」,是無法根本改善護理人員職業幻滅,甚至出走的醫護困境。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二:外籍護理人員招聘限制多

有些國家會透過招募外籍護理人員來緩解本地人力不足,但台灣的地緣政治與非英語環境,卻使得這條路的發展多處受限。

在美國,有27%的註冊護理人員出生於外國;在英國,28%的國民保健署(NHS)護理人員並非英籍。然而,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動輒緊張的政治局勢,無形中阻礙了文化背景相近的護理人員招聘可能,以及台灣的非英語工作環境,也使東南亞人才卻步。此外,現行法規將受過外國訓練的護理人員限制在長期照護崗位,難以緩解醫院的急迫人力需求。

近年台灣護理人力告急,長期壓力與繁忙造成倦怠,也導致人才流失。(圖/取自pixabay)

借鏡國外長期照護制度改變結構性限制

反觀日本,數十年前也曾面臨與今日台灣類似的挑戰:老齡化社會、英語能力有限,移民管道不暢。但他們在2000年推行強制性的長期照護保險(LTCI)制度,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模式。

該制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銀髮村」、居家訪視服務,以及人工智慧輔助支援的穩定資金機制,減輕了醫院負擔,並為護理專業開創了新的職涯路徑。台灣可從此模式中學習,來因應這些結構性限制。

林毅欣建議,要培養獨特的台灣醫療專業願景,政策必須落實公平機會、提供有尊嚴的執業環境,以及創新的職涯發展途徑。醫療投資不只是成本,更是國家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維繫台灣未來醫療人力的關鍵。

推薦閱讀

「小小一步,改變世界」馬來虎領軍開跑 快手刀報名限量3000名額

斯巴達障礙跑十年有成!10月18、19日新北站5千名額秒殺

首屆佳醫基金會奧林匹克盃運動會 450人齊聚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共築幸福記憶圈

走進台灣的急診或病房,經常可看見人力緊繃、病床滿載等情況。從醫護人員的經驗,以及各種研究與報導,都顯示目前台灣醫療體系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現象也提醒我們,必須深入檢視醫療結構,尋找可持續的改善之道。

臺安醫院教學研究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的林毅欣主任有感於台灣醫療狀況,近日在《台灣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FMA)投稿,特別探討了當前醫療生態的困境與永續經營。現在台灣醫療體系,不只面臨病床短缺和護理人力流失,更有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被正視,也是思考台灣醫療未來方向的關鍵時刻。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一:護病比失衡導致職業倦怠

林毅欣指出,台灣的護理人員需經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國家執照考試,以及持續的在職培訓。他們承受巨大的工作量,有些急診護理人員的護病比甚至高達 1:15,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這可能造成護理師們嚴重的職業倦怠,並導致每年約12%的流失率。他強調:「僅提高薪資,而不解決人員配置比例問題、恢復護士的職業自主權」,是無法根本改善護理人員職業幻滅,甚至出走的醫護困境。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二:外籍護理人員招聘限制多

有些國家會透過招募外籍護理人員來緩解本地人力不足,但台灣的地緣政治與非英語環境,卻使得這條路的發展多處受限。

在美國,有27%的註冊護理人員出生於外國;在英國,28%的國民保健署(NHS)護理人員並非英籍。然而,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動輒緊張的政治局勢,無形中阻礙了文化背景相近的護理人員招聘可能,以及台灣的非英語工作環境,也使東南亞人才卻步。此外,現行法規將受過外國訓練的護理人員限制在長期照護崗位,難以緩解醫院的急迫人力需求。

近年台灣護理人力告急,長期壓力與繁忙造成倦怠,也導致人才流失。(圖/取自pixabay)

借鏡國外長期照護制度改變結構性限制

反觀日本,數十年前也曾面臨與今日台灣類似的挑戰:老齡化社會、英語能力有限,移民管道不暢。但他們在2000年推行強制性的長期照護保險(LTCI)制度,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模式。

該制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銀髮村」、居家訪視服務,以及人工智慧輔助支援的穩定資金機制,減輕了醫院負擔,並為護理專業開創了新的職涯路徑。台灣可從此模式中學習,來因應這些結構性限制。

林毅欣建議,要培養獨特的台灣醫療專業願景,政策必須落實公平機會、提供有尊嚴的執業環境,以及創新的職涯發展途徑。醫療投資不只是成本,更是國家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維繫台灣未來醫療人力的關鍵。

Buy JNews
廣告

走進台灣的急診或病房,經常可看見人力緊繃、病床滿載等情況。從醫護人員的經驗,以及各種研究與報導,都顯示目前台灣醫療體系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現象也提醒我們,必須深入檢視醫療結構,尋找可持續的改善之道。

臺安醫院教學研究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的林毅欣主任有感於台灣醫療狀況,近日在《台灣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FMA)投稿,特別探討了當前醫療生態的困境與永續經營。現在台灣醫療體系,不只面臨病床短缺和護理人力流失,更有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被正視,也是思考台灣醫療未來方向的關鍵時刻。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一:護病比失衡導致職業倦怠

林毅欣指出,台灣的護理人員需經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國家執照考試,以及持續的在職培訓。他們承受巨大的工作量,有些急診護理人員的護病比甚至高達 1:15,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這可能造成護理師們嚴重的職業倦怠,並導致每年約12%的流失率。他強調:「僅提高薪資,而不解決人員配置比例問題、恢復護士的職業自主權」,是無法根本改善護理人員職業幻滅,甚至出走的醫護困境。

台灣護理人力瓶頸二:外籍護理人員招聘限制多

有些國家會透過招募外籍護理人員來緩解本地人力不足,但台灣的地緣政治與非英語環境,卻使得這條路的發展多處受限。

在美國,有27%的註冊護理人員出生於外國;在英國,28%的國民保健署(NHS)護理人員並非英籍。然而,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動輒緊張的政治局勢,無形中阻礙了文化背景相近的護理人員招聘可能,以及台灣的非英語工作環境,也使東南亞人才卻步。此外,現行法規將受過外國訓練的護理人員限制在長期照護崗位,難以緩解醫院的急迫人力需求。

近年台灣護理人力告急,長期壓力與繁忙造成倦怠,也導致人才流失。(圖/取自pixabay)

借鏡國外長期照護制度改變結構性限制

反觀日本,數十年前也曾面臨與今日台灣類似的挑戰:老齡化社會、英語能力有限,移民管道不暢。但他們在2000年推行強制性的長期照護保險(LTCI)制度,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模式。

該制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銀髮村」、居家訪視服務,以及人工智慧輔助支援的穩定資金機制,減輕了醫院負擔,並為護理專業開創了新的職涯路徑。台灣可從此模式中學習,來因應這些結構性限制。

林毅欣建議,要培養獨特的台灣醫療專業願景,政策必須落實公平機會、提供有尊嚴的執業環境,以及創新的職涯發展途徑。醫療投資不只是成本,更是國家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維繫台灣未來醫療人力的關鍵。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小小一步,改變世界」馬來虎領軍開跑 快手刀報名限量3000名額
健康與運動

「小小一步,改變世界」馬來虎領軍開跑 快手刀報名限量3000名額

2025-09-26
斯巴達障礙跑十年有成!10月18、19日新北站5千名額秒殺
健康與運動

斯巴達障礙跑十年有成!10月18、19日新北站5千名額秒殺

2025-09-25
首屆佳醫基金會奧林匹克盃運動會 450人齊聚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共築幸福記憶圈
健康與運動

首屆佳醫基金會奧林匹克盃運動會 450人齊聚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共築幸福記憶圈

2025-09-25
臺安醫院創台灣首例:雙重永續認證,展現低碳醫療領先實力
健康與運動

臺安醫院創台灣首例:雙重永續認證,展現低碳醫療領先實力

2025-08-20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準診斷 成功完成高齡胃癌病患微創全胃切除手術
健康與運動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準診斷 成功完成高齡胃癌病患微創全胃切除手術

2025-08-01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光田醫警示:帶原B肝+過勞是高風險群
健康與運動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光田醫警示:帶原B肝+過勞是高風險群

2025-07-31
下一篇文章
《大風之島》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導演動容:將故事吹向台灣每個角落

《大風之島》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導演動容:將故事吹向台灣每個角落

金馬入圍11項大贏家 《大濛》氣勢驚人宣布感動口碑場

金馬入圍11項大贏家 《大濛》氣勢驚人宣布感動口碑場

最新新聞

開幕式倒計時40天!十五運會官方指定用車正式啟運港澳
國際時事

開幕式倒計時40天!十五運會官方指定用車正式啟運港澳

2025-10-02

閱讀更多

漾新聞|高雄設計節潮爆登場 陳其邁與林唯哲共創潮T

2025-10-02
以首次台灣民選總統為背景 《南方時光》掀成長回憶 導演曹仕翰曝年少叛逆!

以首次台灣民選總統為背景 《南方時光》掀成長回憶 導演曹仕翰曝年少叛逆!

2025-10-02
民視《豆腐媽媽》盛大開鏡 「阿姑」周遊現身力挺 幽默跳「飛龍在天」

民視《豆腐媽媽》盛大開鏡 「阿姑」周遊現身力挺 幽默跳「飛龍在天」

2025-10-02
許瑋甯首個髮品代言 親曝「創造奇蹟」人生哲學

許瑋甯首個髮品代言 親曝「創造奇蹟」人生哲學

2025-10-02

熱門推薦

救護理人力、顧台灣健康!醫師出招永續解方

救護理人力、顧台灣健康!醫師出招永續解方

2025-10-02
漾新聞|高空大老師上課揶揄政治人物健康竟說「早死早超生」指青鳥群眾運動背後老大是習近平 議員要求調查

漾新聞|高空大老師上課揶揄政治人物健康竟說「早死早超生」指青鳥群眾運動背後老大是習近平 議員要求調查

2025-05-07
漾新聞|高雄餅比登首屆亮相!五家金賞脫穎而出風味驚艷全場

漾新聞|高雄餅比登首屆亮相!五家金賞脫穎而出風味驚艷全場

2025-07-19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兒虐零容忍訴求非「唯一死刑」 呼籲廢死聯盟勿扭曲

兒虐零容忍訴求非「唯一死刑」 呼籲廢死聯盟勿扭曲

2025-09-04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開幕式倒計時40天!十五運會官方指定用車正式啟運港澳
  • 漾新聞|高雄設計節潮爆登場 陳其邁與林唯哲共創潮T
  • 以首次台灣民選總統為背景 《南方時光》掀成長回憶 導演曹仕翰曝年少叛逆!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