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近期掀起一場跨國專利戰風暴,從美國到歐洲,多家國際科技與電信企業皆被捲入其中。根據《DoNews》報導,華碩於美國對諾基亞及多家主要電信營運商提出訴訟,索賠金額高達 990 億美元,理由是對方「未經授權使用」其專利技術。其中約兩成金額被指與諾基亞相關,可能需由其承擔賠償責任。
《知產財經》分析,這起案件並非單一行動,而是華碩近年推動的全球專利貨幣化布局之一。自 2024 年起,華碩與代理機構 Celerity IP 在多國展開專利訴訟行動,在多國法院發起專利訴訟,聚焦於 3G、4G、5G 標準必要專利(SEPs),訴訟對象涵蓋 AT&T、Verizon、T-Mobile 及愛立信等通訊與網路巨頭。
除了美國市場外,華碩也在歐洲對 小米與 OPPO 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試圖以禁令施壓。不過,《知產財經》指出,小米與 OPPO 隨即在英國法院反擊,要求對涉案標準必要專利的FRAND許可條件進行司法認定費率 的司法裁定,並申請臨時許可,以削弱華碩在德國及統一專利法院(UPC)中尋求禁令的影響力。雙方的法律攻防由此擴展成跨國司法戰戰火也從技術許可延伸至供應鏈端口。
報導亦指出,華碩此舉反映其從硬體製造商向專利經濟體的轉型。隨著硬體利潤空間持續縮減,專利授權收入已成為全球科技企業的重要戰略支柱。華碩正嘗試藉此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尋找新成長動能,也揭示出科技產業正從「製造驅動」邁向「知識產權驅動」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