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徐興慶
新冠病毒與少子高齡化現象,正在急速影響臺日私立大學的經營,產生了招生困難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18年提出「超智慧社會5.0」理念的同時,也提出「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藍圖」,企圖力挽狂瀾高等教育的劣勢,尋求永續經營之道,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臺灣來得早,有些發展經驗,確實值得臺灣借鏡學習。臺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佔30%;私立大學佔70%;公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20%,私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80%。顯見國內私立大學教育人才,蔚為國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與貢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至2038年之新生學生數,預估至2022年約減至19萬多人,比率高達26%,其中有29所大學出現缺額,且四所私立大學缺額逾75%。2028年約減至15.6萬人,少了近42%,再至2038年約僅剩14.7萬人。顯見,少子化現象正衝擊著台灣大專校院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其中2/3的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岌岌可危。
一、日本的解方與策略
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福原紀彥理事長指出:2022學年度日本的大學新生人數為635,156人(含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科學校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等〕總計為940,095人),其中約80%就讀私立學校。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946,065人,這些兒童將在2036學年度就讀大學,但屆時18歲人口是無法補足目前大學現有的招生名額。此外,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鄉差距甚大,許多位於偏鄉的私立大學已經難以補足招生名額。日本「私學事業團」,除了提供約860所日本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的經常費補助金、設施設備租賃、經營諮詢等援助外,同時也經營約155萬名私校教職員工(成員)及其家人(受扶養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等等共濟業務。
日本私立大學協會副會長谷岡一郎校長也指出:2023年,新冠疫情結束後,日本高等教育出現四種趨勢。1.「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愛知)」,2.「小型院校(特別是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地方)經營惡化」,3.「女子大學與女子短期大學的數量減少」,4.「政策導向國際化」。自2022年度起,日本有69%的女子大學以及92%的女子短期大學招生缺額,為了突破現狀,有不少學校轉型為男女共校,也有許多短期大學轉型為四年制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在疫情過後,外國留學生人數已逐漸恢復到之前的人數。特別是日本政府編列預算,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政策方針之一,預期未來幾年,不論在人數或素質上都會有所進展。最近的趨勢顯示,在日本,尼泊爾留學生數量逐漸成長,而中國、越南等留學生數量則在減少。此外,基於未來數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自然科學領域的預算。亦即,該私校事業團體,也肩負著運用人工智慧和科學數據推動私立大學數位轉型的責任,重新認識與建構私立大學的價值與功能。日本為了解決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不足的現象,積極提出上述改革策略。
日本東海大學細田衛士副校長認為,私立大學在面臨發展困境之際,必須思考回到大學教育的原點,即學生和教師的行會(Guild)的知識共同體,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基礎並傳授專業教育。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成為解決現代私立大學所面臨問題的線索。現代教育需要透過「綜合教育」來創造新的價值,創造超越年齡和世代的綜合教育,轉型為提供終身教育(回流教育)、補充教育和再培訓教育的機構,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背景的知識共同體。
二、臺灣的解方與策略
再就臺灣私立技專校院所面臨的困境,技專校院有80%為私立,正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少子女化使生源大幅減少。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葛自強理事長指出:近年技術型高中生選擇升學一般大學之情形日益嚴重,又,極少數私立技專校院違規事件使私立技專校院整體形象受損,部分技專校院特色模糊與一般大學無異、私校退場機制法令,嚴格使私校轉型發展受限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產業缺工現象普遍嚴重,企業對實務型人才需求異常殷切,這又使得技專校院的發展備受各界期待。數十年來臺灣技職教育之發展,一直與臺灣產業營運關係密切,促進經濟發展所需的實務人才培養,正是技職。
臺日對技職型大學的發展是如何挹注資源?如何定位?如何轉型?有計畫的依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設計適當且有別於大學的實務課程,諸如數位能力的人才培育推動程式設計課程,落實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及就業的銜接工作。推動證照制度,打破文憑主義,師資結構以有實務經驗者優先錄用。凡此種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換言之,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以及私立大學經營困難的策略。例如城鄉差距的問題、政府的政策、預算編列以及轉型、改革的問題,與臺灣諸多科技大學類同。
三、對新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期許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2023.22.24)論壇的召開,目的在尋求臺日高等教育的優缺點,期待找出適合永續經營的方針與策略。「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我們衷心期盼,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的德政早日落實,以解決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偏差待遇,進而尋求永續經營之道。
這篇文章 臺日私立大學何去何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文·圖/徐興慶
新冠病毒與少子高齡化現象,正在急速影響臺日私立大學的經營,產生了招生困難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18年提出「超智慧社會5.0」理念的同時,也提出「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藍圖」,企圖力挽狂瀾高等教育的劣勢,尋求永續經營之道,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臺灣來得早,有些發展經驗,確實值得臺灣借鏡學習。臺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佔30%;私立大學佔70%;公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20%,私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80%。顯見國內私立大學教育人才,蔚為國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與貢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至2038年之新生學生數,預估至2022年約減至19萬多人,比率高達26%,其中有29所大學出現缺額,且四所私立大學缺額逾75%。2028年約減至15.6萬人,少了近42%,再至2038年約僅剩14.7萬人。顯見,少子化現象正衝擊著台灣大專校院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其中2/3的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岌岌可危。
一、日本的解方與策略
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福原紀彥理事長指出:2022學年度日本的大學新生人數為635,156人(含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科學校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等〕總計為940,095人),其中約80%就讀私立學校。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946,065人,這些兒童將在2036學年度就讀大學,但屆時18歲人口是無法補足目前大學現有的招生名額。此外,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鄉差距甚大,許多位於偏鄉的私立大學已經難以補足招生名額。日本「私學事業團」,除了提供約860所日本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的經常費補助金、設施設備租賃、經營諮詢等援助外,同時也經營約155萬名私校教職員工(成員)及其家人(受扶養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等等共濟業務。
日本私立大學協會副會長谷岡一郎校長也指出:2023年,新冠疫情結束後,日本高等教育出現四種趨勢。1.「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愛知)」,2.「小型院校(特別是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地方)經營惡化」,3.「女子大學與女子短期大學的數量減少」,4.「政策導向國際化」。自2022年度起,日本有69%的女子大學以及92%的女子短期大學招生缺額,為了突破現狀,有不少學校轉型為男女共校,也有許多短期大學轉型為四年制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在疫情過後,外國留學生人數已逐漸恢復到之前的人數。特別是日本政府編列預算,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政策方針之一,預期未來幾年,不論在人數或素質上都會有所進展。最近的趨勢顯示,在日本,尼泊爾留學生數量逐漸成長,而中國、越南等留學生數量則在減少。此外,基於未來數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自然科學領域的預算。亦即,該私校事業團體,也肩負著運用人工智慧和科學數據推動私立大學數位轉型的責任,重新認識與建構私立大學的價值與功能。日本為了解決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不足的現象,積極提出上述改革策略。
日本東海大學細田衛士副校長認為,私立大學在面臨發展困境之際,必須思考回到大學教育的原點,即學生和教師的行會(Guild)的知識共同體,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基礎並傳授專業教育。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成為解決現代私立大學所面臨問題的線索。現代教育需要透過「綜合教育」來創造新的價值,創造超越年齡和世代的綜合教育,轉型為提供終身教育(回流教育)、補充教育和再培訓教育的機構,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背景的知識共同體。
二、臺灣的解方與策略
再就臺灣私立技專校院所面臨的困境,技專校院有80%為私立,正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少子女化使生源大幅減少。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葛自強理事長指出:近年技術型高中生選擇升學一般大學之情形日益嚴重,又,極少數私立技專校院違規事件使私立技專校院整體形象受損,部分技專校院特色模糊與一般大學無異、私校退場機制法令,嚴格使私校轉型發展受限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產業缺工現象普遍嚴重,企業對實務型人才需求異常殷切,這又使得技專校院的發展備受各界期待。數十年來臺灣技職教育之發展,一直與臺灣產業營運關係密切,促進經濟發展所需的實務人才培養,正是技職。
臺日對技職型大學的發展是如何挹注資源?如何定位?如何轉型?有計畫的依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設計適當且有別於大學的實務課程,諸如數位能力的人才培育推動程式設計課程,落實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及就業的銜接工作。推動證照制度,打破文憑主義,師資結構以有實務經驗者優先錄用。凡此種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換言之,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以及私立大學經營困難的策略。例如城鄉差距的問題、政府的政策、預算編列以及轉型、改革的問題,與臺灣諸多科技大學類同。
三、對新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期許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2023.22.24)論壇的召開,目的在尋求臺日高等教育的優缺點,期待找出適合永續經營的方針與策略。「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我們衷心期盼,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的德政早日落實,以解決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偏差待遇,進而尋求永續經營之道。
這篇文章 臺日私立大學何去何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文·圖/徐興慶
新冠病毒與少子高齡化現象,正在急速影響臺日私立大學的經營,產生了招生困難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18年提出「超智慧社會5.0」理念的同時,也提出「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藍圖」,企圖力挽狂瀾高等教育的劣勢,尋求永續經營之道,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臺灣來得早,有些發展經驗,確實值得臺灣借鏡學習。臺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佔30%;私立大學佔70%;公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20%,私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80%。顯見國內私立大學教育人才,蔚為國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與貢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至2038年之新生學生數,預估至2022年約減至19萬多人,比率高達26%,其中有29所大學出現缺額,且四所私立大學缺額逾75%。2028年約減至15.6萬人,少了近42%,再至2038年約僅剩14.7萬人。顯見,少子化現象正衝擊著台灣大專校院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其中2/3的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岌岌可危。
一、日本的解方與策略
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福原紀彥理事長指出:2022學年度日本的大學新生人數為635,156人(含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科學校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等〕總計為940,095人),其中約80%就讀私立學校。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946,065人,這些兒童將在2036學年度就讀大學,但屆時18歲人口是無法補足目前大學現有的招生名額。此外,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鄉差距甚大,許多位於偏鄉的私立大學已經難以補足招生名額。日本「私學事業團」,除了提供約860所日本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的經常費補助金、設施設備租賃、經營諮詢等援助外,同時也經營約155萬名私校教職員工(成員)及其家人(受扶養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等等共濟業務。
日本私立大學協會副會長谷岡一郎校長也指出:2023年,新冠疫情結束後,日本高等教育出現四種趨勢。1.「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愛知)」,2.「小型院校(特別是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地方)經營惡化」,3.「女子大學與女子短期大學的數量減少」,4.「政策導向國際化」。自2022年度起,日本有69%的女子大學以及92%的女子短期大學招生缺額,為了突破現狀,有不少學校轉型為男女共校,也有許多短期大學轉型為四年制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在疫情過後,外國留學生人數已逐漸恢復到之前的人數。特別是日本政府編列預算,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政策方針之一,預期未來幾年,不論在人數或素質上都會有所進展。最近的趨勢顯示,在日本,尼泊爾留學生數量逐漸成長,而中國、越南等留學生數量則在減少。此外,基於未來數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自然科學領域的預算。亦即,該私校事業團體,也肩負著運用人工智慧和科學數據推動私立大學數位轉型的責任,重新認識與建構私立大學的價值與功能。日本為了解決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不足的現象,積極提出上述改革策略。
日本東海大學細田衛士副校長認為,私立大學在面臨發展困境之際,必須思考回到大學教育的原點,即學生和教師的行會(Guild)的知識共同體,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基礎並傳授專業教育。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成為解決現代私立大學所面臨問題的線索。現代教育需要透過「綜合教育」來創造新的價值,創造超越年齡和世代的綜合教育,轉型為提供終身教育(回流教育)、補充教育和再培訓教育的機構,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背景的知識共同體。
二、臺灣的解方與策略
再就臺灣私立技專校院所面臨的困境,技專校院有80%為私立,正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少子女化使生源大幅減少。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葛自強理事長指出:近年技術型高中生選擇升學一般大學之情形日益嚴重,又,極少數私立技專校院違規事件使私立技專校院整體形象受損,部分技專校院特色模糊與一般大學無異、私校退場機制法令,嚴格使私校轉型發展受限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產業缺工現象普遍嚴重,企業對實務型人才需求異常殷切,這又使得技專校院的發展備受各界期待。數十年來臺灣技職教育之發展,一直與臺灣產業營運關係密切,促進經濟發展所需的實務人才培養,正是技職。
臺日對技職型大學的發展是如何挹注資源?如何定位?如何轉型?有計畫的依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設計適當且有別於大學的實務課程,諸如數位能力的人才培育推動程式設計課程,落實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及就業的銜接工作。推動證照制度,打破文憑主義,師資結構以有實務經驗者優先錄用。凡此種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換言之,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以及私立大學經營困難的策略。例如城鄉差距的問題、政府的政策、預算編列以及轉型、改革的問題,與臺灣諸多科技大學類同。
三、對新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期許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2023.22.24)論壇的召開,目的在尋求臺日高等教育的優缺點,期待找出適合永續經營的方針與策略。「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我們衷心期盼,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的德政早日落實,以解決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偏差待遇,進而尋求永續經營之道。
這篇文章 臺日私立大學何去何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文·圖/徐興慶
新冠病毒與少子高齡化現象,正在急速影響臺日私立大學的經營,產生了招生困難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18年提出「超智慧社會5.0」理念的同時,也提出「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藍圖」,企圖力挽狂瀾高等教育的劣勢,尋求永續經營之道,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臺灣來得早,有些發展經驗,確實值得臺灣借鏡學習。臺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佔30%;私立大學佔70%;公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20%,私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佔80%。顯見國內私立大學教育人才,蔚為國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與貢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至2038年之新生學生數,預估至2022年約減至19萬多人,比率高達26%,其中有29所大學出現缺額,且四所私立大學缺額逾75%。2028年約減至15.6萬人,少了近42%,再至2038年約僅剩14.7萬人。顯見,少子化現象正衝擊著台灣大專校院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其中2/3的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岌岌可危。
一、日本的解方與策略
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福原紀彥理事長指出:2022學年度日本的大學新生人數為635,156人(含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科學校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等〕總計為940,095人),其中約80%就讀私立學校。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946,065人,這些兒童將在2036學年度就讀大學,但屆時18歲人口是無法補足目前大學現有的招生名額。此外,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鄉差距甚大,許多位於偏鄉的私立大學已經難以補足招生名額。日本「私學事業團」,除了提供約860所日本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的經常費補助金、設施設備租賃、經營諮詢等援助外,同時也經營約155萬名私校教職員工(成員)及其家人(受扶養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等等共濟業務。
日本私立大學協會副會長谷岡一郎校長也指出:2023年,新冠疫情結束後,日本高等教育出現四種趨勢。1.「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愛知)」,2.「小型院校(特別是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地方)經營惡化」,3.「女子大學與女子短期大學的數量減少」,4.「政策導向國際化」。自2022年度起,日本有69%的女子大學以及92%的女子短期大學招生缺額,為了突破現狀,有不少學校轉型為男女共校,也有許多短期大學轉型為四年制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在疫情過後,外國留學生人數已逐漸恢復到之前的人數。特別是日本政府編列預算,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政策方針之一,預期未來幾年,不論在人數或素質上都會有所進展。最近的趨勢顯示,在日本,尼泊爾留學生數量逐漸成長,而中國、越南等留學生數量則在減少。此外,基於未來數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自然科學領域的預算。亦即,該私校事業團體,也肩負著運用人工智慧和科學數據推動私立大學數位轉型的責任,重新認識與建構私立大學的價值與功能。日本為了解決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不足的現象,積極提出上述改革策略。
日本東海大學細田衛士副校長認為,私立大學在面臨發展困境之際,必須思考回到大學教育的原點,即學生和教師的行會(Guild)的知識共同體,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基礎並傳授專業教育。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成為解決現代私立大學所面臨問題的線索。現代教育需要透過「綜合教育」來創造新的價值,創造超越年齡和世代的綜合教育,轉型為提供終身教育(回流教育)、補充教育和再培訓教育的機構,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背景的知識共同體。
二、臺灣的解方與策略
再就臺灣私立技專校院所面臨的困境,技專校院有80%為私立,正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少子女化使生源大幅減少。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葛自強理事長指出:近年技術型高中生選擇升學一般大學之情形日益嚴重,又,極少數私立技專校院違規事件使私立技專校院整體形象受損,部分技專校院特色模糊與一般大學無異、私校退場機制法令,嚴格使私校轉型發展受限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產業缺工現象普遍嚴重,企業對實務型人才需求異常殷切,這又使得技專校院的發展備受各界期待。數十年來臺灣技職教育之發展,一直與臺灣產業營運關係密切,促進經濟發展所需的實務人才培養,正是技職。
臺日對技職型大學的發展是如何挹注資源?如何定位?如何轉型?有計畫的依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設計適當且有別於大學的實務課程,諸如數位能力的人才培育推動程式設計課程,落實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及就業的銜接工作。推動證照制度,打破文憑主義,師資結構以有實務經驗者優先錄用。凡此種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換言之,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以及私立大學經營困難的策略。例如城鄉差距的問題、政府的政策、預算編列以及轉型、改革的問題,與臺灣諸多科技大學類同。
三、對新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期許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2023.22.24)論壇的召開,目的在尋求臺日高等教育的優缺點,期待找出適合永續經營的方針與策略。「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我們衷心期盼,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的德政早日落實,以解決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偏差待遇,進而尋求永續經營之道。
這篇文章 臺日私立大學何去何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