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每年的5-7月是來到東港享用肥美黑鮪的好時節,除了海鮮美食,東港更有豐富漁業文化!走進東港小鎮,讓我們一起了解底蘊深厚的信仰與人文特色,欣賞交織著海洋與漁業譜出的在地文化。「113年度東港漁業與漁村文化推廣活動」5/18-5/31於東港區漁會舉辦,不僅有「漁業發展與信仰、家政班作品」展覽,還有假日市集以及親子DIY體驗「午仔魚一夜干」、「輕黏土小王馬」,活動豐富,錯過可惜,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漁會總幹事鄭鈺宸說,東港為台灣最大的近海漁業基地(近海鮪釣漁業及拖網漁業),亦是遠洋漁業重鎮,以鮪旗魚為大宗,鮪旗魚產量全台數一數二,是黑鮪魚原產地產量全國第一,東港櫻花蝦更是國內優秀資源管制漁業,漁民遵守自律公約實施禁捕期,推動永續漁業。近年來受疫情影響,魚價滑落,如今疫情趨緩,邁向疫後新生活,國旅熱潮爆發,漁會去年舉辦的食魚教育展,受到廣大民眾喜愛,今年更以漁業與漁村文化為發想,策辦展覽與系列活動,望推廣大眾對東港地方文化認知,增加年輕群體對漁業、漁村文化的興趣,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促進在地認同感,振興地方產業發展,來東港不只是吃海鮮美食而已,更能深入認識東港深厚的漁業文化。
活動規劃有兩大展區,「在地漁業發展歷史與廟宇文化」以看板、實體漁具、實體宗教文物等方式呈現東港漁村傳統信仰文化、漁具及漁船儀器、漁業相關設施(如製冰廠、修造船廠等),並有推薦漁村小旅行路線規劃;「家政班手工藝品」,參展成員來自漁會家政班成員,認識在漁會輔導下漁村婦女參與之技藝傳承、漁家生活改善、漁村副業輔導經營、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目標下發揮的創意與巧思,展出作品包含植物染純棉衣、編織掛繩、輕黏土小王馬、樹材花圈、流動時鐘、壓克力畫等六項;更有親子體驗活動將素養培育及文化認識向下紮根,在漁村人口老化、人口外移情況下,希望能透過活動吸引更多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