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健康與運動

「健康台灣」政策即將開跑!百億酒捐可望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2024-08-09
閱讀時間:閱讀 2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投資健康」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以 119 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 1/3 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之一。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財源該從那裡來呢?且看HEHO健康的分析報導。

新財源從哪來?石崇良提「酒品健康福利捐」

賴總統當選後,即承諾將設置「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而衛福部規畫 3 年內逐步在健保內編列預算,專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但隨著國內推行菸害防制法與相關教育有成,使得菸捐逐年衰退,已讓台灣社會福利財源出現嚴重缺口。

為此,日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拋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的想法,其根據《財政紀律法》說明,癌症新藥基金需有既有收入、國庫撥補以外的財源,而《健保法》有個未開徵的「酒捐」,或許可成為新財源,為「健康台灣」政策注入活水。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立委認為最可行的基金財源,包括菸及新興菸品捐(69%)、公害汙染相關基金撥補(65%)、酒捐(42%)、糖捐(41%)。但石崇良認為,菸捐屬既有收入,糖捐定義模糊,而公害汙染相關基金稅收有限,因此必須開拓其他財源作為投資健康之用。

為此,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成癮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台灣精神流行病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和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等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開徵酒捐以降低酒害是極為有效的策略,樂見政府推展酒捐。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喝酒對健康危害大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課徵酒捐或酒稅可以降低酒害,降低酒稅則會帶來健康危害。例如,芬蘭曾經把酒稅降低 32%,結果每人每年平均飲酒量增加 0.5 升,3 年後酒精性肝病變上升 46%,酒精相關的死亡也上升 3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長期飲酒會增加罹患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口腔癌和乳癌等風險。此外,也較容易產生社會問題,包括酒駕、暴力事件、自殺、工作意外事故、酒精成癮等。

開徵「酒捐」到底行不行呢?在酒駕肇事奪走無辜生命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公憤,為此,法務部及朝野立委紛紛提出修法加重酒駕刑責。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如能從飲酒源頭做防堵,進一步使人遠離酒品危害發生,成效可能更佳。

效法國際「酒害防制策略」,酒捐酒稅怎麼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大約 1/3 的國家對於酒品採取以價制量策略。其「酒害防制策略」是透過酒捐或酒稅、加強酒癮戒治服務、監督酒類產銷流程、查緝私劣酒、酒瓶加註健康警語等完整策略。

各國對酒捐或酒稅的徵收作法不一,可依酒精濃度、種類或價格,採取酒稅內含或額外徵收;酒捐的用途,有用於衛教、健康醫療或教育經費等。除了早已開徵酒稅的法、德、泰、韓等,英國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也開始徵收酒稅。

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3 年酒品稅收約為 259 億元,但就衛福部統計,酒品對健康危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至少 534 億元,遠遠超過酒品稅收的總額,且這個損失是由全民買單。

課徵酒捐酒稅可望降低酒品消費,挹注財政

因此,台灣若能課徵酒捐或酒稅,除了可以價制量、降低酒品消費,且不失為穩定、龐大的國家財政來源,對社會福利支持也有重大貢獻。有專家學者就以現行菸稅及菸捐的比例試算,預計 1 年可為基金帶來 160 億的收入。

眾專家均建議,規畫課徵酒品健康捐,可參考菸害防制成功經驗。2009 年調高菸品健康捐後,菸銷售量與吸菸率在 1 年內皆下降約一成,估計有 33 萬人戒菸,節撙健保支出約 10 億元,更別說戒菸對個人健康與社會功能提升之益處。

隨著醫藥進步,癌症精準治療所需之新藥和新技術日新月異,其費用也相當驚人。因此,對於「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源,除了酒捐之外,菸捐、糖捐、檳榔捐、污染稅等都是可納入討論的。

「百億菸捐稅」說法非正確,無助於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尤其是,近期新興菸品「加熱菸」進入審查階段,讓加熱菸通過可帶來的稅收多寡備受討論,甚至有「百億菸捐稅」的說法。事實上,台灣對加熱菸的課稅僅與傳統紙菸一樣的低,加熱菸每包課菸捐 20 元、菸稅 31.8 元。

拒菸聯盟表示,若以 5% 吸菸人口使用加熱菸估算,估計將有 15 萬人每天消耗 15 萬包加熱菸,1 年的加熱菸菸稅 17.4 億、菸捐則不到 11 億,對於支持「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可說是杯水車薪。

加上菸捐、菸稅早已應用於全民健保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醫療費用,以及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挹注長照基金等。

而民眾對於開徵酒捐、酒稅也是樂見其成,當議題拋出後,批踢踢眾網友同聲叫好。「贊成!菸酒對健康損害大還會酒駕」、「我覺得很好啊,檳榔、菸、酒最好都抽」、「贊成!抽個 10000% 也沒差!反正酒這玩意就只會害人害己」。

◎文/邱玉珍 

 圖/楊紹楚

★樂新聞關心你: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Buy JNews
廣告

「投資健康」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以 119 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 1/3 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之一。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財源該從那裡來呢?且看HEHO健康的分析報導。

新財源從哪來?石崇良提「酒品健康福利捐」

賴總統當選後,即承諾將設置「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而衛福部規畫 3 年內逐步在健保內編列預算,專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但隨著國內推行菸害防制法與相關教育有成,使得菸捐逐年衰退,已讓台灣社會福利財源出現嚴重缺口。

為此,日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拋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的想法,其根據《財政紀律法》說明,癌症新藥基金需有既有收入、國庫撥補以外的財源,而《健保法》有個未開徵的「酒捐」,或許可成為新財源,為「健康台灣」政策注入活水。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立委認為最可行的基金財源,包括菸及新興菸品捐(69%)、公害汙染相關基金撥補(65%)、酒捐(42%)、糖捐(41%)。但石崇良認為,菸捐屬既有收入,糖捐定義模糊,而公害汙染相關基金稅收有限,因此必須開拓其他財源作為投資健康之用。

為此,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成癮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台灣精神流行病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和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等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開徵酒捐以降低酒害是極為有效的策略,樂見政府推展酒捐。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喝酒對健康危害大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課徵酒捐或酒稅可以降低酒害,降低酒稅則會帶來健康危害。例如,芬蘭曾經把酒稅降低 32%,結果每人每年平均飲酒量增加 0.5 升,3 年後酒精性肝病變上升 46%,酒精相關的死亡也上升 3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長期飲酒會增加罹患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口腔癌和乳癌等風險。此外,也較容易產生社會問題,包括酒駕、暴力事件、自殺、工作意外事故、酒精成癮等。

開徵「酒捐」到底行不行呢?在酒駕肇事奪走無辜生命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公憤,為此,法務部及朝野立委紛紛提出修法加重酒駕刑責。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如能從飲酒源頭做防堵,進一步使人遠離酒品危害發生,成效可能更佳。

效法國際「酒害防制策略」,酒捐酒稅怎麼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大約 1/3 的國家對於酒品採取以價制量策略。其「酒害防制策略」是透過酒捐或酒稅、加強酒癮戒治服務、監督酒類產銷流程、查緝私劣酒、酒瓶加註健康警語等完整策略。

各國對酒捐或酒稅的徵收作法不一,可依酒精濃度、種類或價格,採取酒稅內含或額外徵收;酒捐的用途,有用於衛教、健康醫療或教育經費等。除了早已開徵酒稅的法、德、泰、韓等,英國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也開始徵收酒稅。

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3 年酒品稅收約為 259 億元,但就衛福部統計,酒品對健康危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至少 534 億元,遠遠超過酒品稅收的總額,且這個損失是由全民買單。

課徵酒捐酒稅可望降低酒品消費,挹注財政

因此,台灣若能課徵酒捐或酒稅,除了可以價制量、降低酒品消費,且不失為穩定、龐大的國家財政來源,對社會福利支持也有重大貢獻。有專家學者就以現行菸稅及菸捐的比例試算,預計 1 年可為基金帶來 160 億的收入。

眾專家均建議,規畫課徵酒品健康捐,可參考菸害防制成功經驗。2009 年調高菸品健康捐後,菸銷售量與吸菸率在 1 年內皆下降約一成,估計有 33 萬人戒菸,節撙健保支出約 10 億元,更別說戒菸對個人健康與社會功能提升之益處。

隨著醫藥進步,癌症精準治療所需之新藥和新技術日新月異,其費用也相當驚人。因此,對於「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源,除了酒捐之外,菸捐、糖捐、檳榔捐、污染稅等都是可納入討論的。

「百億菸捐稅」說法非正確,無助於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尤其是,近期新興菸品「加熱菸」進入審查階段,讓加熱菸通過可帶來的稅收多寡備受討論,甚至有「百億菸捐稅」的說法。事實上,台灣對加熱菸的課稅僅與傳統紙菸一樣的低,加熱菸每包課菸捐 20 元、菸稅 31.8 元。

拒菸聯盟表示,若以 5% 吸菸人口使用加熱菸估算,估計將有 15 萬人每天消耗 15 萬包加熱菸,1 年的加熱菸菸稅 17.4 億、菸捐則不到 11 億,對於支持「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可說是杯水車薪。

加上菸捐、菸稅早已應用於全民健保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醫療費用,以及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挹注長照基金等。

而民眾對於開徵酒捐、酒稅也是樂見其成,當議題拋出後,批踢踢眾網友同聲叫好。「贊成!菸酒對健康損害大還會酒駕」、「我覺得很好啊,檳榔、菸、酒最好都抽」、「贊成!抽個 10000% 也沒差!反正酒這玩意就只會害人害己」。

◎文/邱玉珍 

 圖/楊紹楚

★樂新聞關心你: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推薦閱讀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準診斷 成功完成高齡胃癌病患微創全胃切除手術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光田醫警示:帶原B肝+過勞是高風險群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投資健康」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以 119 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 1/3 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之一。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財源該從那裡來呢?且看HEHO健康的分析報導。

新財源從哪來?石崇良提「酒品健康福利捐」

賴總統當選後,即承諾將設置「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而衛福部規畫 3 年內逐步在健保內編列預算,專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但隨著國內推行菸害防制法與相關教育有成,使得菸捐逐年衰退,已讓台灣社會福利財源出現嚴重缺口。

為此,日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拋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的想法,其根據《財政紀律法》說明,癌症新藥基金需有既有收入、國庫撥補以外的財源,而《健保法》有個未開徵的「酒捐」,或許可成為新財源,為「健康台灣」政策注入活水。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立委認為最可行的基金財源,包括菸及新興菸品捐(69%)、公害汙染相關基金撥補(65%)、酒捐(42%)、糖捐(41%)。但石崇良認為,菸捐屬既有收入,糖捐定義模糊,而公害汙染相關基金稅收有限,因此必須開拓其他財源作為投資健康之用。

為此,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成癮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台灣精神流行病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和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等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開徵酒捐以降低酒害是極為有效的策略,樂見政府推展酒捐。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喝酒對健康危害大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課徵酒捐或酒稅可以降低酒害,降低酒稅則會帶來健康危害。例如,芬蘭曾經把酒稅降低 32%,結果每人每年平均飲酒量增加 0.5 升,3 年後酒精性肝病變上升 46%,酒精相關的死亡也上升 3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長期飲酒會增加罹患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口腔癌和乳癌等風險。此外,也較容易產生社會問題,包括酒駕、暴力事件、自殺、工作意外事故、酒精成癮等。

開徵「酒捐」到底行不行呢?在酒駕肇事奪走無辜生命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公憤,為此,法務部及朝野立委紛紛提出修法加重酒駕刑責。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如能從飲酒源頭做防堵,進一步使人遠離酒品危害發生,成效可能更佳。

效法國際「酒害防制策略」,酒捐酒稅怎麼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大約 1/3 的國家對於酒品採取以價制量策略。其「酒害防制策略」是透過酒捐或酒稅、加強酒癮戒治服務、監督酒類產銷流程、查緝私劣酒、酒瓶加註健康警語等完整策略。

各國對酒捐或酒稅的徵收作法不一,可依酒精濃度、種類或價格,採取酒稅內含或額外徵收;酒捐的用途,有用於衛教、健康醫療或教育經費等。除了早已開徵酒稅的法、德、泰、韓等,英國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也開始徵收酒稅。

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3 年酒品稅收約為 259 億元,但就衛福部統計,酒品對健康危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至少 534 億元,遠遠超過酒品稅收的總額,且這個損失是由全民買單。

課徵酒捐酒稅可望降低酒品消費,挹注財政

因此,台灣若能課徵酒捐或酒稅,除了可以價制量、降低酒品消費,且不失為穩定、龐大的國家財政來源,對社會福利支持也有重大貢獻。有專家學者就以現行菸稅及菸捐的比例試算,預計 1 年可為基金帶來 160 億的收入。

眾專家均建議,規畫課徵酒品健康捐,可參考菸害防制成功經驗。2009 年調高菸品健康捐後,菸銷售量與吸菸率在 1 年內皆下降約一成,估計有 33 萬人戒菸,節撙健保支出約 10 億元,更別說戒菸對個人健康與社會功能提升之益處。

隨著醫藥進步,癌症精準治療所需之新藥和新技術日新月異,其費用也相當驚人。因此,對於「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源,除了酒捐之外,菸捐、糖捐、檳榔捐、污染稅等都是可納入討論的。

「百億菸捐稅」說法非正確,無助於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尤其是,近期新興菸品「加熱菸」進入審查階段,讓加熱菸通過可帶來的稅收多寡備受討論,甚至有「百億菸捐稅」的說法。事實上,台灣對加熱菸的課稅僅與傳統紙菸一樣的低,加熱菸每包課菸捐 20 元、菸稅 31.8 元。

拒菸聯盟表示,若以 5% 吸菸人口使用加熱菸估算,估計將有 15 萬人每天消耗 15 萬包加熱菸,1 年的加熱菸菸稅 17.4 億、菸捐則不到 11 億,對於支持「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可說是杯水車薪。

加上菸捐、菸稅早已應用於全民健保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醫療費用,以及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挹注長照基金等。

而民眾對於開徵酒捐、酒稅也是樂見其成,當議題拋出後,批踢踢眾網友同聲叫好。「贊成!菸酒對健康損害大還會酒駕」、「我覺得很好啊,檳榔、菸、酒最好都抽」、「贊成!抽個 10000% 也沒差!反正酒這玩意就只會害人害己」。

◎文/邱玉珍 

 圖/楊紹楚

★樂新聞關心你: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Buy JNews
廣告

「投資健康」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以 119 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 1/3 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之一。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財源該從那裡來呢?且看HEHO健康的分析報導。

新財源從哪來?石崇良提「酒品健康福利捐」

賴總統當選後,即承諾將設置「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而衛福部規畫 3 年內逐步在健保內編列預算,專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但隨著國內推行菸害防制法與相關教育有成,使得菸捐逐年衰退,已讓台灣社會福利財源出現嚴重缺口。

為此,日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拋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的想法,其根據《財政紀律法》說明,癌症新藥基金需有既有收入、國庫撥補以外的財源,而《健保法》有個未開徵的「酒捐」,或許可成為新財源,為「健康台灣」政策注入活水。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立委認為最可行的基金財源,包括菸及新興菸品捐(69%)、公害汙染相關基金撥補(65%)、酒捐(42%)、糖捐(41%)。但石崇良認為,菸捐屬既有收入,糖捐定義模糊,而公害汙染相關基金稅收有限,因此必須開拓其他財源作為投資健康之用。

為此,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成癮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台灣精神流行病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和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等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開徵酒捐以降低酒害是極為有效的策略,樂見政府推展酒捐。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喝酒對健康危害大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課徵酒捐或酒稅可以降低酒害,降低酒稅則會帶來健康危害。例如,芬蘭曾經把酒稅降低 32%,結果每人每年平均飲酒量增加 0.5 升,3 年後酒精性肝病變上升 46%,酒精相關的死亡也上升 3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長期飲酒會增加罹患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口腔癌和乳癌等風險。此外,也較容易產生社會問題,包括酒駕、暴力事件、自殺、工作意外事故、酒精成癮等。

開徵「酒捐」到底行不行呢?在酒駕肇事奪走無辜生命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公憤,為此,法務部及朝野立委紛紛提出修法加重酒駕刑責。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如能從飲酒源頭做防堵,進一步使人遠離酒品危害發生,成效可能更佳。

效法國際「酒害防制策略」,酒捐酒稅怎麼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大約 1/3 的國家對於酒品採取以價制量策略。其「酒害防制策略」是透過酒捐或酒稅、加強酒癮戒治服務、監督酒類產銷流程、查緝私劣酒、酒瓶加註健康警語等完整策略。

各國對酒捐或酒稅的徵收作法不一,可依酒精濃度、種類或價格,採取酒稅內含或額外徵收;酒捐的用途,有用於衛教、健康醫療或教育經費等。除了早已開徵酒稅的法、德、泰、韓等,英國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也開始徵收酒稅。

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3 年酒品稅收約為 259 億元,但就衛福部統計,酒品對健康危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至少 534 億元,遠遠超過酒品稅收的總額,且這個損失是由全民買單。

課徵酒捐酒稅可望降低酒品消費,挹注財政

因此,台灣若能課徵酒捐或酒稅,除了可以價制量、降低酒品消費,且不失為穩定、龐大的國家財政來源,對社會福利支持也有重大貢獻。有專家學者就以現行菸稅及菸捐的比例試算,預計 1 年可為基金帶來 160 億的收入。

眾專家均建議,規畫課徵酒品健康捐,可參考菸害防制成功經驗。2009 年調高菸品健康捐後,菸銷售量與吸菸率在 1 年內皆下降約一成,估計有 33 萬人戒菸,節撙健保支出約 10 億元,更別說戒菸對個人健康與社會功能提升之益處。

隨著醫藥進步,癌症精準治療所需之新藥和新技術日新月異,其費用也相當驚人。因此,對於「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源,除了酒捐之外,菸捐、糖捐、檳榔捐、污染稅等都是可納入討論的。

「百億菸捐稅」說法非正確,無助於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尤其是,近期新興菸品「加熱菸」進入審查階段,讓加熱菸通過可帶來的稅收多寡備受討論,甚至有「百億菸捐稅」的說法。事實上,台灣對加熱菸的課稅僅與傳統紙菸一樣的低,加熱菸每包課菸捐 20 元、菸稅 31.8 元。

拒菸聯盟表示,若以 5% 吸菸人口使用加熱菸估算,估計將有 15 萬人每天消耗 15 萬包加熱菸,1 年的加熱菸菸稅 17.4 億、菸捐則不到 11 億,對於支持「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可說是杯水車薪。

加上菸捐、菸稅早已應用於全民健保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醫療費用,以及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挹注長照基金等。

而民眾對於開徵酒捐、酒稅也是樂見其成,當議題拋出後,批踢踢眾網友同聲叫好。「贊成!菸酒對健康損害大還會酒駕」、「我覺得很好啊,檳榔、菸、酒最好都抽」、「贊成!抽個 10000% 也沒差!反正酒這玩意就只會害人害己」。

◎文/邱玉珍 

 圖/楊紹楚

★樂新聞關心你: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準診斷 成功完成高齡胃癌病患微創全胃切除手術
健康與運動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準診斷 成功完成高齡胃癌病患微創全胃切除手術

2025-08-01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光田醫警示:帶原B肝+過勞是高風險群
健康與運動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光田醫警示:帶原B肝+過勞是高風險群

2025-07-31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健康與運動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2025-07-14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健康與運動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2025-07-14
健康與運動

突發坐骨神經痛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助康復

2025-07-14
健康與運動

台灣自閉症人口突破2萬人 專家建議:規律運動有助改善症狀

2025-07-14
下一篇文章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行多元支付 望提升觀光產值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行多元支付 望提升觀光產值

2024高雄雄嗨調酒節 8/10、11愛河登場 體驗高雄獨特餐酒文化

2024高雄雄嗨調酒節 8/10、11愛河登場 體驗高雄獨特餐酒文化

最新新聞

捷運黃線澄清路段施工完成水溝蓋降噪防滑 近期進行路面修繕增進行車安全
地方時事

捷運黃線澄清路段施工完成水溝蓋降噪防滑 近期進行路面修繕增進行車安全

2025-08-09

閱讀更多
週六西部高溫飆37度 大台北、中南部及山區防午後雷雨

週六西部高溫飆37度 大台北、中南部及山區防午後雷雨

2025-08-09
環保與民俗活動同行 桃園15間寺廟、5社區響應低碳中元祭祀

環保與民俗活動同行 桃園15間寺廟、5社區響應低碳中元祭祀

2025-08-09
古特瑞斯:加薩必須是巴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特瑞斯:加薩必須是巴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5-08-09
氣象組織促強化預警與健康行動 應對高溫連鎖災害

氣象組織促強化預警與健康行動 應對高溫連鎖災害

2025-08-09

熱門推薦

「健康台灣」政策即將開跑!百億酒捐可望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健康台灣」政策即將開跑!百億酒捐可望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2024-08-09

《啵me之我的青春住了鬼》邵雨薇「打」破新極限! 武戲+歌仔戲 每天都像才藝比賽

2025-02-26
台日合資BL劇《秘密關係》首集就開親 王君豪終結母胎單身「第一次」全獻給成晞

台日合資BL劇《秘密關係》首集就開親 王君豪終結母胎單身「第一次」全獻給成晞

2025-07-15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2025-06-19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捷運黃線澄清路段施工完成水溝蓋降噪防滑 近期進行路面修繕增進行車安全
  • 週六西部高溫飆37度 大台北、中南部及山區防午後雷雨
  • 環保與民俗活動同行 桃園15間寺廟、5社區響應低碳中元祭祀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