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國際時事

逾七成乳癌患者指病情與壓力有關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促加強支援

2024-10-18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香港2024年10月18日 /美通社/ —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今日正式發佈一項針對香港乳腺癌患者心理壓力的調查結果。該調查旨在深入分析乳腺癌患者,在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心理挑戰,並提供相關的建議和解決方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於10月1日至10月14日期間,以網上形式進行,共收集607份來自香港乳腺癌患者的有效問卷,針對患者的年齡、學歷、性格特徵及其對壓力來源,進行深入分析。《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結果顯示,當中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普遍感受到中等至高程度的心理壓力,且此壓力與多種外部因素有著密切相關。是日(十月十八日),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臨床腫瘤科專科黃麗珊醫生,及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於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中心內公佈調查結果。同步,聯盟為了推動「粉紅十月」,即場推出由兩位醫生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協助乳腺癌患者如應對病情及壓力,有關本書收益,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左起)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促請政府建立患者及照顧者社區支援網絡。

《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顯示,當中超過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評估自己平常壓力程度為中至高水平。而根據最近三年實際情況,令受訪者最受壓的來源包括:身心健康(65%)、摯親離世(62%)、童年經歷(50%)、照顧家庭(49%)及經濟財務(49%)。就上述的壓力源頭,超過 66% 受訪者認為與其病情有中至高的關聯;當中更有 23% 認為是「非常有關聯」。

在受訪者面對患病期間,最為擔憂的問題是「病情的嚴重性」,這一擔憂的比例高達73%。受訪者主要擔心病情是否會惡化,以及是否需要長期治療或住院,其次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68%),對於未來的健康狀況、治療效果及生活安排如子女或父母而感到不安,以及「心理健康」(67%),當面對疾病可能引起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情緒和生活。

在性格特徵方面,在受訪者中,最多形容自己的性格為:獨立(47%)、樂觀(45%)、敏感(39%)及內向(38%)。這些性格特徵可能會影響他們在面對乳腺癌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心理應對方式。例如:獨立的患者可能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過份樂觀會否帶來輕視及早檢查的重要性,認為自己不會是「中獎」的一位;內向的患者可能更傾向於自我反思,而敏感的性格,則可能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更加劇烈。總結而言,樂觀主義(31%)、自我懷疑(19%)、利他主義(17%)和完美主義(16%),在患者面對疾病時的應對方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性格特徵不僅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還影響他們對治療的反應和適應能力。

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受訪者採取的主要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7%)、休息或度假(75%)、動態如運動或健身(62%)、與朋友或家人談心(62%)、參加興趣活動或愛好(59%),以及靜態如深呼吸或冥想等(55%)。然而,儘管他們採取了以上措施,但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壓力管理策略和資源,這可能使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無助。

至於獲得減壓的方法或建議,受訪者稱主要透過:網路資源(73%)、朋友家人(61%)、個人經驗(56%)、社交媒體(54%)、組織機構(52%)及書籍文章(49%)。受訪者面對病情時,最希望獲得的情緒支援包括:專業支援(79%)、實際幫助(79%)、安全空間(78%)、親友陪伴(78%)及傾聽理解(76%)。

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指出:「此次調查揭示了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乳腺癌患者與壓力有著不可抗力的密切關係,女性患者在社會角色和家庭責任上承受的壓力十分大,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還需要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全方位關懷,這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深遠影響。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心理挑戰,並採取有效措施來支持患者。」

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補充道:「調查結果顯示,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摯親離世、童年經歷、照顧家庭及經濟財務,均是主要的壓力來源。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援和社會資源,以應對這些挑戰。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同時亦需要通過加強心理輔導、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供健康教育和壓力管理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現時社會支持較缺乏,使患者感到孤獨和無助。」

就是次報告,身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表示道:「直至 2024 年,因應疫情及姊妹們之需要,發展共 9 個主要服務,包括:設置多個不同服務包括:粉紅學苑、粉紅天使陪伴、粉紅熱線、一對一專業輔導,及針對不同期數的聊天室及粉紅群組等,希望藉這些服務,能支持及紓緩乳癌姊妹們的心理貿素。」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談及實際行動上,就是次《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聯盟強烈要求針對患者及其照顧者,政府應正視:

1.     全面心理支援:引入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面對焦慮和壓力,提供情緒管理的技巧。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以促進患者間的交流與支持。

2.     提供專業教育:醫療團隊應詳細說明乳腺癌的性質、治療選擇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幫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況。提供清晰的書面資料和在線資源,使患者能在家中進一步了解病情和治療過程。

3.     良好醫患關係:醫護人員應主動傾聽患者的疑慮,並提供情感支持,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理解。定期跟進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治療計劃,增強患者的信任感。

4.     社區支援網絡:鼓勵社區建立支援小組,讓患者及照顧者能夠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減少孤獨感。這樣的網絡,可以幫助患者在面對困難時獲得必要的情感支援。

5.     壓力管理資源:應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指導,幫助患者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正念等,以促進心理健康。定期舉辦工作坊和講座,教授患者應對壓力的技巧。

事實上,此次調查揭示了香港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壓力和挑戰,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乳腺癌患者的關注與支持。希望通過這些數據,能夠促進更多關於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她也藉此機會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及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感謝她們捐贈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這本書旨在幫助乳腺癌患者應對病情及面對壓力,書中提供的豐富、準確且及時的資訊,讓許多姐妹們受益匪淺。有關所有收益,更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查詢熱線:3618 8330

黃麗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筆名為「Cindy醫醫」,透過寫文章分享正確資訊的同時抒發感受,希望將「淋淋瀋瀋」有關腫瘤的瑣碎事,為大家逐一Fact-Check(事實查核),好讓大家在抗癌之路輕鬆一點,完成的著作分別有《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2》、《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乳癌瑣碎事》,以及《乳癌瑣碎事2》。希望持續為各位姊妹們,提供有用易明的資訊。

周芷茵 外科專科醫生  

周醫生本人有不同的興趣,其中一個竟然是做手術。她特別鍾情要求美觀與健康並重的手術–這跟乳腺腫瘤手術的目標就不謀而合了。育有三名子女的她亦經常為不同媒體撰寫專欄及訪問,分享育兒和乳房健康資訊,並於個人社交媒體專頁「醫生媽媽乳妳」分享。周醫生閒時喜愛下廚,最愛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她酷愛英國文學和兒童讀物,有空就會書(Kindle)不離手。她非常享受和小孩相處的時間,跟他們一同認識和放眼世界。最希望是趁小孩還在身邊,抓緊並珍惜一家「五人行」的時光。

有關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華人乳癌聯盟)是一個信念,一個承諾,一個夢想,一個連繫華人乳癌患者共同抗癌的傳奇。始自2006年首次國際乳癌大會,十多年來一起抱著支援乳癌患者的共同理念,推廣乳健教育,加強各地華人乳癌團體之間的資源共享,鼓勵互相交流和合作,目標是把最新的乳癌資訊、治療及支援方法帶給所有華人乳癌團體,讓患者可以取得最好、最切合華裔病人需要的幫助。

我們是唯一把世界各地華人乳癌支援組織聯繫一起的團體,我們有90多個來自中國北京、上海、香港(中國)、澳門(中國)、美國加州、紐約、休斯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會員機構。通過大家的交流合作,力求找到最適合華人患者的支援技巧。

 2016 年華人乳癌聯盟在香港註冊為慈善團體,為病友推出全港首創的「粉紅天使」免費乳癌化療陪診及陪伴服務。在康復義工的陪伴之下接受化療,不但讓病友在抗癌路上不再感到孤單,而且透過「過來人」的經歷和匡扶,令患者更有信心克服困難及努力完成所有治療。

疫情期間,又成立「粉紅天使抗疫加油站」,為病友解答疑慮,全力支援面對治療及抗疫雙重壓力的乳癌病友,服務包括線上同行、WhatsApp 支援群組、粉紅聊天室,疫中紓壓工作坊及派發防疫包予有需要的人士。

Buy JNews
廣告

香港2024年10月18日 /美通社/ —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今日正式發佈一項針對香港乳腺癌患者心理壓力的調查結果。該調查旨在深入分析乳腺癌患者,在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心理挑戰,並提供相關的建議和解決方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於10月1日至10月14日期間,以網上形式進行,共收集607份來自香港乳腺癌患者的有效問卷,針對患者的年齡、學歷、性格特徵及其對壓力來源,進行深入分析。《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結果顯示,當中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普遍感受到中等至高程度的心理壓力,且此壓力與多種外部因素有著密切相關。是日(十月十八日),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臨床腫瘤科專科黃麗珊醫生,及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於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中心內公佈調查結果。同步,聯盟為了推動「粉紅十月」,即場推出由兩位醫生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協助乳腺癌患者如應對病情及壓力,有關本書收益,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左起)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促請政府建立患者及照顧者社區支援網絡。

《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顯示,當中超過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評估自己平常壓力程度為中至高水平。而根據最近三年實際情況,令受訪者最受壓的來源包括:身心健康(65%)、摯親離世(62%)、童年經歷(50%)、照顧家庭(49%)及經濟財務(49%)。就上述的壓力源頭,超過 66% 受訪者認為與其病情有中至高的關聯;當中更有 23% 認為是「非常有關聯」。

在受訪者面對患病期間,最為擔憂的問題是「病情的嚴重性」,這一擔憂的比例高達73%。受訪者主要擔心病情是否會惡化,以及是否需要長期治療或住院,其次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68%),對於未來的健康狀況、治療效果及生活安排如子女或父母而感到不安,以及「心理健康」(67%),當面對疾病可能引起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情緒和生活。

在性格特徵方面,在受訪者中,最多形容自己的性格為:獨立(47%)、樂觀(45%)、敏感(39%)及內向(38%)。這些性格特徵可能會影響他們在面對乳腺癌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心理應對方式。例如:獨立的患者可能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過份樂觀會否帶來輕視及早檢查的重要性,認為自己不會是「中獎」的一位;內向的患者可能更傾向於自我反思,而敏感的性格,則可能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更加劇烈。總結而言,樂觀主義(31%)、自我懷疑(19%)、利他主義(17%)和完美主義(16%),在患者面對疾病時的應對方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性格特徵不僅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還影響他們對治療的反應和適應能力。

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受訪者採取的主要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7%)、休息或度假(75%)、動態如運動或健身(62%)、與朋友或家人談心(62%)、參加興趣活動或愛好(59%),以及靜態如深呼吸或冥想等(55%)。然而,儘管他們採取了以上措施,但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壓力管理策略和資源,這可能使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無助。

至於獲得減壓的方法或建議,受訪者稱主要透過:網路資源(73%)、朋友家人(61%)、個人經驗(56%)、社交媒體(54%)、組織機構(52%)及書籍文章(49%)。受訪者面對病情時,最希望獲得的情緒支援包括:專業支援(79%)、實際幫助(79%)、安全空間(78%)、親友陪伴(78%)及傾聽理解(76%)。

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指出:「此次調查揭示了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乳腺癌患者與壓力有著不可抗力的密切關係,女性患者在社會角色和家庭責任上承受的壓力十分大,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還需要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全方位關懷,這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深遠影響。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心理挑戰,並採取有效措施來支持患者。」

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補充道:「調查結果顯示,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摯親離世、童年經歷、照顧家庭及經濟財務,均是主要的壓力來源。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援和社會資源,以應對這些挑戰。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同時亦需要通過加強心理輔導、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供健康教育和壓力管理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現時社會支持較缺乏,使患者感到孤獨和無助。」

就是次報告,身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表示道:「直至 2024 年,因應疫情及姊妹們之需要,發展共 9 個主要服務,包括:設置多個不同服務包括:粉紅學苑、粉紅天使陪伴、粉紅熱線、一對一專業輔導,及針對不同期數的聊天室及粉紅群組等,希望藉這些服務,能支持及紓緩乳癌姊妹們的心理貿素。」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談及實際行動上,就是次《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聯盟強烈要求針對患者及其照顧者,政府應正視:

1.     全面心理支援:引入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面對焦慮和壓力,提供情緒管理的技巧。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以促進患者間的交流與支持。

2.     提供專業教育:醫療團隊應詳細說明乳腺癌的性質、治療選擇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幫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況。提供清晰的書面資料和在線資源,使患者能在家中進一步了解病情和治療過程。

3.     良好醫患關係:醫護人員應主動傾聽患者的疑慮,並提供情感支持,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理解。定期跟進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治療計劃,增強患者的信任感。

4.     社區支援網絡:鼓勵社區建立支援小組,讓患者及照顧者能夠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減少孤獨感。這樣的網絡,可以幫助患者在面對困難時獲得必要的情感支援。

5.     壓力管理資源:應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指導,幫助患者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正念等,以促進心理健康。定期舉辦工作坊和講座,教授患者應對壓力的技巧。

事實上,此次調查揭示了香港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壓力和挑戰,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乳腺癌患者的關注與支持。希望通過這些數據,能夠促進更多關於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她也藉此機會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及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感謝她們捐贈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這本書旨在幫助乳腺癌患者應對病情及面對壓力,書中提供的豐富、準確且及時的資訊,讓許多姐妹們受益匪淺。有關所有收益,更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查詢熱線:3618 8330

黃麗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筆名為「Cindy醫醫」,透過寫文章分享正確資訊的同時抒發感受,希望將「淋淋瀋瀋」有關腫瘤的瑣碎事,為大家逐一Fact-Check(事實查核),好讓大家在抗癌之路輕鬆一點,完成的著作分別有《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2》、《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乳癌瑣碎事》,以及《乳癌瑣碎事2》。希望持續為各位姊妹們,提供有用易明的資訊。

周芷茵 外科專科醫生  

周醫生本人有不同的興趣,其中一個竟然是做手術。她特別鍾情要求美觀與健康並重的手術–這跟乳腺腫瘤手術的目標就不謀而合了。育有三名子女的她亦經常為不同媒體撰寫專欄及訪問,分享育兒和乳房健康資訊,並於個人社交媒體專頁「醫生媽媽乳妳」分享。周醫生閒時喜愛下廚,最愛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她酷愛英國文學和兒童讀物,有空就會書(Kindle)不離手。她非常享受和小孩相處的時間,跟他們一同認識和放眼世界。最希望是趁小孩還在身邊,抓緊並珍惜一家「五人行」的時光。

有關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華人乳癌聯盟)是一個信念,一個承諾,一個夢想,一個連繫華人乳癌患者共同抗癌的傳奇。始自2006年首次國際乳癌大會,十多年來一起抱著支援乳癌患者的共同理念,推廣乳健教育,加強各地華人乳癌團體之間的資源共享,鼓勵互相交流和合作,目標是把最新的乳癌資訊、治療及支援方法帶給所有華人乳癌團體,讓患者可以取得最好、最切合華裔病人需要的幫助。

我們是唯一把世界各地華人乳癌支援組織聯繫一起的團體,我們有90多個來自中國北京、上海、香港(中國)、澳門(中國)、美國加州、紐約、休斯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會員機構。通過大家的交流合作,力求找到最適合華人患者的支援技巧。

 2016 年華人乳癌聯盟在香港註冊為慈善團體,為病友推出全港首創的「粉紅天使」免費乳癌化療陪診及陪伴服務。在康復義工的陪伴之下接受化療,不但讓病友在抗癌路上不再感到孤單,而且透過「過來人」的經歷和匡扶,令患者更有信心克服困難及努力完成所有治療。

疫情期間,又成立「粉紅天使抗疫加油站」,為病友解答疑慮,全力支援面對治療及抗疫雙重壓力的乳癌病友,服務包括線上同行、WhatsApp 支援群組、粉紅聊天室,疫中紓壓工作坊及派發防疫包予有需要的人士。

推薦閱讀

在2025年世俱杯期間,海信憑借PX3-PRO與C2 Ultra,將媲美體育場的震撼觀賽體驗帶回家

Bybit發佈全新品牌形象及#IMakeIt宣傳活動,為全球超7000萬用戶開啟新時代

RSPO 在中國成立 10 週年:推動棕櫚油轉型至可持續發展

香港2024年10月18日 /美通社/ —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今日正式發佈一項針對香港乳腺癌患者心理壓力的調查結果。該調查旨在深入分析乳腺癌患者,在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心理挑戰,並提供相關的建議和解決方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於10月1日至10月14日期間,以網上形式進行,共收集607份來自香港乳腺癌患者的有效問卷,針對患者的年齡、學歷、性格特徵及其對壓力來源,進行深入分析。《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結果顯示,當中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普遍感受到中等至高程度的心理壓力,且此壓力與多種外部因素有著密切相關。是日(十月十八日),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臨床腫瘤科專科黃麗珊醫生,及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於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中心內公佈調查結果。同步,聯盟為了推動「粉紅十月」,即場推出由兩位醫生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協助乳腺癌患者如應對病情及壓力,有關本書收益,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左起)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促請政府建立患者及照顧者社區支援網絡。

《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顯示,當中超過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評估自己平常壓力程度為中至高水平。而根據最近三年實際情況,令受訪者最受壓的來源包括:身心健康(65%)、摯親離世(62%)、童年經歷(50%)、照顧家庭(49%)及經濟財務(49%)。就上述的壓力源頭,超過 66% 受訪者認為與其病情有中至高的關聯;當中更有 23% 認為是「非常有關聯」。

在受訪者面對患病期間,最為擔憂的問題是「病情的嚴重性」,這一擔憂的比例高達73%。受訪者主要擔心病情是否會惡化,以及是否需要長期治療或住院,其次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68%),對於未來的健康狀況、治療效果及生活安排如子女或父母而感到不安,以及「心理健康」(67%),當面對疾病可能引起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情緒和生活。

在性格特徵方面,在受訪者中,最多形容自己的性格為:獨立(47%)、樂觀(45%)、敏感(39%)及內向(38%)。這些性格特徵可能會影響他們在面對乳腺癌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心理應對方式。例如:獨立的患者可能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過份樂觀會否帶來輕視及早檢查的重要性,認為自己不會是「中獎」的一位;內向的患者可能更傾向於自我反思,而敏感的性格,則可能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更加劇烈。總結而言,樂觀主義(31%)、自我懷疑(19%)、利他主義(17%)和完美主義(16%),在患者面對疾病時的應對方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性格特徵不僅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還影響他們對治療的反應和適應能力。

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受訪者採取的主要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7%)、休息或度假(75%)、動態如運動或健身(62%)、與朋友或家人談心(62%)、參加興趣活動或愛好(59%),以及靜態如深呼吸或冥想等(55%)。然而,儘管他們採取了以上措施,但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壓力管理策略和資源,這可能使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無助。

至於獲得減壓的方法或建議,受訪者稱主要透過:網路資源(73%)、朋友家人(61%)、個人經驗(56%)、社交媒體(54%)、組織機構(52%)及書籍文章(49%)。受訪者面對病情時,最希望獲得的情緒支援包括:專業支援(79%)、實際幫助(79%)、安全空間(78%)、親友陪伴(78%)及傾聽理解(76%)。

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指出:「此次調查揭示了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乳腺癌患者與壓力有著不可抗力的密切關係,女性患者在社會角色和家庭責任上承受的壓力十分大,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還需要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全方位關懷,這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深遠影響。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心理挑戰,並採取有效措施來支持患者。」

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補充道:「調查結果顯示,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摯親離世、童年經歷、照顧家庭及經濟財務,均是主要的壓力來源。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援和社會資源,以應對這些挑戰。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同時亦需要通過加強心理輔導、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供健康教育和壓力管理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現時社會支持較缺乏,使患者感到孤獨和無助。」

就是次報告,身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表示道:「直至 2024 年,因應疫情及姊妹們之需要,發展共 9 個主要服務,包括:設置多個不同服務包括:粉紅學苑、粉紅天使陪伴、粉紅熱線、一對一專業輔導,及針對不同期數的聊天室及粉紅群組等,希望藉這些服務,能支持及紓緩乳癌姊妹們的心理貿素。」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談及實際行動上,就是次《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聯盟強烈要求針對患者及其照顧者,政府應正視:

1.     全面心理支援:引入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面對焦慮和壓力,提供情緒管理的技巧。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以促進患者間的交流與支持。

2.     提供專業教育:醫療團隊應詳細說明乳腺癌的性質、治療選擇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幫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況。提供清晰的書面資料和在線資源,使患者能在家中進一步了解病情和治療過程。

3.     良好醫患關係:醫護人員應主動傾聽患者的疑慮,並提供情感支持,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理解。定期跟進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治療計劃,增強患者的信任感。

4.     社區支援網絡:鼓勵社區建立支援小組,讓患者及照顧者能夠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減少孤獨感。這樣的網絡,可以幫助患者在面對困難時獲得必要的情感支援。

5.     壓力管理資源:應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指導,幫助患者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正念等,以促進心理健康。定期舉辦工作坊和講座,教授患者應對壓力的技巧。

事實上,此次調查揭示了香港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壓力和挑戰,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乳腺癌患者的關注與支持。希望通過這些數據,能夠促進更多關於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她也藉此機會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及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感謝她們捐贈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這本書旨在幫助乳腺癌患者應對病情及面對壓力,書中提供的豐富、準確且及時的資訊,讓許多姐妹們受益匪淺。有關所有收益,更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查詢熱線:3618 8330

黃麗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筆名為「Cindy醫醫」,透過寫文章分享正確資訊的同時抒發感受,希望將「淋淋瀋瀋」有關腫瘤的瑣碎事,為大家逐一Fact-Check(事實查核),好讓大家在抗癌之路輕鬆一點,完成的著作分別有《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2》、《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乳癌瑣碎事》,以及《乳癌瑣碎事2》。希望持續為各位姊妹們,提供有用易明的資訊。

周芷茵 外科專科醫生  

周醫生本人有不同的興趣,其中一個竟然是做手術。她特別鍾情要求美觀與健康並重的手術–這跟乳腺腫瘤手術的目標就不謀而合了。育有三名子女的她亦經常為不同媒體撰寫專欄及訪問,分享育兒和乳房健康資訊,並於個人社交媒體專頁「醫生媽媽乳妳」分享。周醫生閒時喜愛下廚,最愛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她酷愛英國文學和兒童讀物,有空就會書(Kindle)不離手。她非常享受和小孩相處的時間,跟他們一同認識和放眼世界。最希望是趁小孩還在身邊,抓緊並珍惜一家「五人行」的時光。

有關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華人乳癌聯盟)是一個信念,一個承諾,一個夢想,一個連繫華人乳癌患者共同抗癌的傳奇。始自2006年首次國際乳癌大會,十多年來一起抱著支援乳癌患者的共同理念,推廣乳健教育,加強各地華人乳癌團體之間的資源共享,鼓勵互相交流和合作,目標是把最新的乳癌資訊、治療及支援方法帶給所有華人乳癌團體,讓患者可以取得最好、最切合華裔病人需要的幫助。

我們是唯一把世界各地華人乳癌支援組織聯繫一起的團體,我們有90多個來自中國北京、上海、香港(中國)、澳門(中國)、美國加州、紐約、休斯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會員機構。通過大家的交流合作,力求找到最適合華人患者的支援技巧。

 2016 年華人乳癌聯盟在香港註冊為慈善團體,為病友推出全港首創的「粉紅天使」免費乳癌化療陪診及陪伴服務。在康復義工的陪伴之下接受化療,不但讓病友在抗癌路上不再感到孤單,而且透過「過來人」的經歷和匡扶,令患者更有信心克服困難及努力完成所有治療。

疫情期間,又成立「粉紅天使抗疫加油站」,為病友解答疑慮,全力支援面對治療及抗疫雙重壓力的乳癌病友,服務包括線上同行、WhatsApp 支援群組、粉紅聊天室,疫中紓壓工作坊及派發防疫包予有需要的人士。

Buy JNews
廣告

香港2024年10月18日 /美通社/ —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今日正式發佈一項針對香港乳腺癌患者心理壓力的調查結果。該調查旨在深入分析乳腺癌患者,在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心理挑戰,並提供相關的建議和解決方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於10月1日至10月14日期間,以網上形式進行,共收集607份來自香港乳腺癌患者的有效問卷,針對患者的年齡、學歷、性格特徵及其對壓力來源,進行深入分析。《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結果顯示,當中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普遍感受到中等至高程度的心理壓力,且此壓力與多種外部因素有著密切相關。是日(十月十八日),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臨床腫瘤科專科黃麗珊醫生,及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於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中心內公佈調查結果。同步,聯盟為了推動「粉紅十月」,即場推出由兩位醫生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協助乳腺癌患者如應對病情及壓力,有關本書收益,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左起)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促請政府建立患者及照顧者社區支援網絡。

《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顯示,當中超過七成(68%)的香港乳腺癌患者,評估自己平常壓力程度為中至高水平。而根據最近三年實際情況,令受訪者最受壓的來源包括:身心健康(65%)、摯親離世(62%)、童年經歷(50%)、照顧家庭(49%)及經濟財務(49%)。就上述的壓力源頭,超過 66% 受訪者認為與其病情有中至高的關聯;當中更有 23% 認為是「非常有關聯」。

在受訪者面對患病期間,最為擔憂的問題是「病情的嚴重性」,這一擔憂的比例高達73%。受訪者主要擔心病情是否會惡化,以及是否需要長期治療或住院,其次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68%),對於未來的健康狀況、治療效果及生活安排如子女或父母而感到不安,以及「心理健康」(67%),當面對疾病可能引起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情緒和生活。

在性格特徵方面,在受訪者中,最多形容自己的性格為:獨立(47%)、樂觀(45%)、敏感(39%)及內向(38%)。這些性格特徵可能會影響他們在面對乳腺癌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心理應對方式。例如:獨立的患者可能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過份樂觀會否帶來輕視及早檢查的重要性,認為自己不會是「中獎」的一位;內向的患者可能更傾向於自我反思,而敏感的性格,則可能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更加劇烈。總結而言,樂觀主義(31%)、自我懷疑(19%)、利他主義(17%)和完美主義(16%),在患者面對疾病時的應對方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性格特徵不僅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還影響他們對治療的反應和適應能力。

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受訪者採取的主要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7%)、休息或度假(75%)、動態如運動或健身(62%)、與朋友或家人談心(62%)、參加興趣活動或愛好(59%),以及靜態如深呼吸或冥想等(55%)。然而,儘管他們採取了以上措施,但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壓力管理策略和資源,這可能使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無助。

至於獲得減壓的方法或建議,受訪者稱主要透過:網路資源(73%)、朋友家人(61%)、個人經驗(56%)、社交媒體(54%)、組織機構(52%)及書籍文章(49%)。受訪者面對病情時,最希望獲得的情緒支援包括:專業支援(79%)、實際幫助(79%)、安全空間(78%)、親友陪伴(78%)及傾聽理解(76%)。

臨床腫瘤科黃麗珊醫生,指出:「此次調查揭示了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乳腺癌患者與壓力有著不可抗力的密切關係,女性患者在社會角色和家庭責任上承受的壓力十分大,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還需要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全方位關懷,這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深遠影響。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心理挑戰,並採取有效措施來支持患者。」

外科專科周芷茵醫生補充道:「調查結果顯示,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摯親離世、童年經歷、照顧家庭及經濟財務,均是主要的壓力來源。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援和社會資源,以應對這些挑戰。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同時亦需要通過加強心理輔導、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供健康教育和壓力管理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現時社會支持較缺乏,使患者感到孤獨和無助。」

就是次報告,身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表示道:「直至 2024 年,因應疫情及姊妹們之需要,發展共 9 個主要服務,包括:設置多個不同服務包括:粉紅學苑、粉紅天使陪伴、粉紅熱線、一對一專業輔導,及針對不同期數的聊天室及粉紅群組等,希望藉這些服務,能支持及紓緩乳癌姊妹們的心理貿素。」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談及實際行動上,就是次《香港乳腺癌患者壓力水平問卷調查 2024》,聯盟強烈要求針對患者及其照顧者,政府應正視:

1.     全面心理支援:引入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面對焦慮和壓力,提供情緒管理的技巧。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以促進患者間的交流與支持。

2.     提供專業教育:醫療團隊應詳細說明乳腺癌的性質、治療選擇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幫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況。提供清晰的書面資料和在線資源,使患者能在家中進一步了解病情和治療過程。

3.     良好醫患關係:醫護人員應主動傾聽患者的疑慮,並提供情感支持,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理解。定期跟進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治療計劃,增強患者的信任感。

4.     社區支援網絡:鼓勵社區建立支援小組,讓患者及照顧者能夠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減少孤獨感。這樣的網絡,可以幫助患者在面對困難時獲得必要的情感支援。

5.     壓力管理資源:應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指導,幫助患者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正念等,以促進心理健康。定期舉辦工作坊和講座,教授患者應對壓力的技巧。

事實上,此次調查揭示了香港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所承受的壓力和挑戰,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乳腺癌患者的關注與支持。希望通過這些數據,能夠促進更多關於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她也藉此機會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及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感謝她們捐贈合著的《乳癌瑣碎事》(第二版)。這本書旨在幫助乳腺癌患者應對病情及面對壓力,書中提供的豐富、準確且及時的資訊,讓許多姐妹們受益匪淺。有關所有收益,更將全數用於支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支援服務。

查詢熱線:3618 8330

黃麗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筆名為「Cindy醫醫」,透過寫文章分享正確資訊的同時抒發感受,希望將「淋淋瀋瀋」有關腫瘤的瑣碎事,為大家逐一Fact-Check(事實查核),好讓大家在抗癌之路輕鬆一點,完成的著作分別有《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2》、《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乳癌瑣碎事》,以及《乳癌瑣碎事2》。希望持續為各位姊妹們,提供有用易明的資訊。

周芷茵 外科專科醫生  

周醫生本人有不同的興趣,其中一個竟然是做手術。她特別鍾情要求美觀與健康並重的手術–這跟乳腺腫瘤手術的目標就不謀而合了。育有三名子女的她亦經常為不同媒體撰寫專欄及訪問,分享育兒和乳房健康資訊,並於個人社交媒體專頁「醫生媽媽乳妳」分享。周醫生閒時喜愛下廚,最愛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她酷愛英國文學和兒童讀物,有空就會書(Kindle)不離手。她非常享受和小孩相處的時間,跟他們一同認識和放眼世界。最希望是趁小孩還在身邊,抓緊並珍惜一家「五人行」的時光。

有關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華人乳癌聯盟)是一個信念,一個承諾,一個夢想,一個連繫華人乳癌患者共同抗癌的傳奇。始自2006年首次國際乳癌大會,十多年來一起抱著支援乳癌患者的共同理念,推廣乳健教育,加強各地華人乳癌團體之間的資源共享,鼓勵互相交流和合作,目標是把最新的乳癌資訊、治療及支援方法帶給所有華人乳癌團體,讓患者可以取得最好、最切合華裔病人需要的幫助。

我們是唯一把世界各地華人乳癌支援組織聯繫一起的團體,我們有90多個來自中國北京、上海、香港(中國)、澳門(中國)、美國加州、紐約、休斯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會員機構。通過大家的交流合作,力求找到最適合華人患者的支援技巧。

 2016 年華人乳癌聯盟在香港註冊為慈善團體,為病友推出全港首創的「粉紅天使」免費乳癌化療陪診及陪伴服務。在康復義工的陪伴之下接受化療,不但讓病友在抗癌路上不再感到孤單,而且透過「過來人」的經歷和匡扶,令患者更有信心克服困難及努力完成所有治療。

疫情期間,又成立「粉紅天使抗疫加油站」,為病友解答疑慮,全力支援面對治療及抗疫雙重壓力的乳癌病友,服務包括線上同行、WhatsApp 支援群組、粉紅聊天室,疫中紓壓工作坊及派發防疫包予有需要的人士。

分享130分享Tweet82分享

相關的文章

在2025年世俱杯期間,海信憑借PX3-PRO與C2 Ultra,將媲美體育場的震撼觀賽體驗帶回家
國際時事

在2025年世俱杯期間,海信憑借PX3-PRO與C2 Ultra,將媲美體育場的震撼觀賽體驗帶回家

2025-07-11
Bybit發佈全新品牌形象及#IMakeIt宣傳活動,為全球超7000萬用戶開啟新時代
國際時事

Bybit發佈全新品牌形象及#IMakeIt宣傳活動,為全球超7000萬用戶開啟新時代

2025-07-11
RSPO 在中國成立 10 週年:推動棕櫚油轉型至可持續發展
國際時事

RSPO 在中國成立 10 週年:推動棕櫚油轉型至可持續發展

2025-07-11
馬來西亞國際航空 Malaysia Airlines「Time for Memorable Journeys」活動,推出全新升級旅程體驗與全球票價優惠
國際時事

馬來西亞國際航空 Malaysia Airlines「Time for Memorable Journeys」活動,推出全新升級旅程體驗與全球票價優惠

2025-07-11
遠景憑借離網可再生能源系統,成功打造全球最大綠色氫氨工廠並交付使用
國際時事

遠景憑借離網可再生能源系統,成功打造全球最大綠色氫氨工廠並交付使用

2025-07-11
馬來西亞國際航空集團再添20架A330neo客機 支持長期機隊與航網擴張策略
國際時事

馬來西亞國際航空集團再添20架A330neo客機 支持長期機隊與航網擴張策略

2025-07-11
下一篇文章
《終極三國》任容萱再現最美貂蟬!形象代言影片首曝光

《終極三國》任容萱再現最美貂蟬!形象代言影片首曝光

TTA Talk重返未來科技舞台 創業聖火生生不息

TTA Talk重返未來科技舞台 創業聖火生生不息

最新新聞

在2025年世俱杯期間,海信憑借PX3-PRO與C2 Ultra,將媲美體育場的震撼觀賽體驗帶回家
國際時事

在2025年世俱杯期間,海信憑借PX3-PRO與C2 Ultra,將媲美體育場的震撼觀賽體驗帶回家

2025-07-11

閱讀更多

陳其邁出席見證全球網通龍頭思科AIOT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啟用

2025-07-11
陳華〈反覆拉扯〉MV太拼 沙巴無人珊瑚島取景 湧現新歌靈感

陳華〈反覆拉扯〉MV太拼 沙巴無人珊瑚島取景 湧現新歌靈感

2025-07-11
《健康2.0》重磅推出「金健康上菜」 聚焦三大議題美味開煮

《健康2.0》重磅推出「金健康上菜」 聚焦三大議題美味開煮

2025-07-11

《島根的戀愛季節》演員太會親!社群累積484萬次觀看 迷因衝破180萬次觀看

2025-07-11

熱門推薦

《健康2.0》重磅推出「金健康上菜」 聚焦三大議題美味開煮

《健康2.0》重磅推出「金健康上菜」 聚焦三大議題美味開煮

2025-07-11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2025-06-19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啵me之我的青春住了鬼》邵雨薇「打」破新極限! 武戲+歌仔戲 每天都像才藝比賽

2025-02-26
漾新聞|拒絕明星高中 他們選擇留在立志「上榜頂大不是夢」

漾新聞|拒絕明星高中 他們選擇留在立志「上榜頂大不是夢」

2025-06-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在2025年世俱杯期間,海信憑借PX3-PRO與C2 Ultra,將媲美體育場的震撼觀賽體驗帶回家
  • 陳其邁出席見證全球網通龍頭思科AIOT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啟用
  • 陳華〈反覆拉扯〉MV太拼 沙巴無人珊瑚島取景 湧現新歌靈感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