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地方時事

漾新聞|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2025-04-13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新版《精神衛生法》自去年12月14日上路,明定媒體不得使用歧視性語言,或未經當事人同意揭露其精神疾病病情與身分,違者恐將觸法。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13)日呼籲,媒體與公眾應共同遵守相關規範,避免因不當報導造成社會誤解與精神疾病污名化,更別讓患者因此延誤就醫、陷入孤立。

高雄市衛生局指出,《精神衛生法》第38條明確規定,報導內容不得涉及歧視性稱呼與描述,也不得擅自揭露患者身分。衛生福利部進一步指出,媒體及自媒體在報導時,應尊重當事人隱私、慎選資訊來源、避免誇大渲染,並提供正確的求助資源資訊。這些原則正是為了防止精神病患遭受不當標籤、誤解與排除,打造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為協助媒體正確報導精神疾病,衛福部提出「六要四不要」原則,強調應與當事人或專家討論、尊重隱私權、兼顧報導平衡性、慎選來源,並在內頁刊登而非頭版,且應提供精神衛生相關的服務專線與教育資源。而「四不要」則提醒不得戲劇化處理、不使用歧視字眼、不暗示病情、不報導斷章取義細節,以免對病友造成二度傷害。

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曾觀察到,多起社會事件中,媒體常在尚未釐清責任前就使用「精神狀況不穩」、「疑有就醫紀錄」、「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等語彙,甚至提及當事人服藥紀錄,這些描述可能在無形中加深大眾的誤解與偏見。對此,衛生局已多次與媒體進行溝通,要求修正用字與影像內容,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不當聯想。

高雄市衛生局進一步指出,精神疾病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懼的是病友長期被忽視、誤解與排擠所造成的孤獨與痛苦。每一則報導、每一則社群貼文,都可能成為推動復原的力量或反之。媒體及社群使用者在探討心理健康議題時,應秉持更多同理心,避免將精神病患戲劇化或標籤化對待。

高雄市政府提醒市民,如有心理健康相關需求,可洽詢高雄市心理衛生中心(07-7220995)或撥打全國安心專線1925(全年無休、24小時免費),由專業團隊即時提供諮詢協助,陪伴您走出低谷,邁向健康復原之路。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新版《精神衛生法》自去年12月14日上路,明定媒體不得使用歧視性語言,或未經當事人同意揭露其精神疾病病情與身分,違者恐將觸法。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13)日呼籲,媒體與公眾應共同遵守相關規範,避免因不當報導造成社會誤解與精神疾病污名化,更別讓患者因此延誤就醫、陷入孤立。

高雄市衛生局指出,《精神衛生法》第38條明確規定,報導內容不得涉及歧視性稱呼與描述,也不得擅自揭露患者身分。衛生福利部進一步指出,媒體及自媒體在報導時,應尊重當事人隱私、慎選資訊來源、避免誇大渲染,並提供正確的求助資源資訊。這些原則正是為了防止精神病患遭受不當標籤、誤解與排除,打造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為協助媒體正確報導精神疾病,衛福部提出「六要四不要」原則,強調應與當事人或專家討論、尊重隱私權、兼顧報導平衡性、慎選來源,並在內頁刊登而非頭版,且應提供精神衛生相關的服務專線與教育資源。而「四不要」則提醒不得戲劇化處理、不使用歧視字眼、不暗示病情、不報導斷章取義細節,以免對病友造成二度傷害。

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曾觀察到,多起社會事件中,媒體常在尚未釐清責任前就使用「精神狀況不穩」、「疑有就醫紀錄」、「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等語彙,甚至提及當事人服藥紀錄,這些描述可能在無形中加深大眾的誤解與偏見。對此,衛生局已多次與媒體進行溝通,要求修正用字與影像內容,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不當聯想。

高雄市衛生局進一步指出,精神疾病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懼的是病友長期被忽視、誤解與排擠所造成的孤獨與痛苦。每一則報導、每一則社群貼文,都可能成為推動復原的力量或反之。媒體及社群使用者在探討心理健康議題時,應秉持更多同理心,避免將精神病患戲劇化或標籤化對待。

高雄市政府提醒市民,如有心理健康相關需求,可洽詢高雄市心理衛生中心(07-7220995)或撥打全國安心專線1925(全年無休、24小時免費),由專業團隊即時提供諮詢協助,陪伴您走出低谷,邁向健康復原之路。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推薦閱讀

漾新聞|南台灣最大高校街舞迎新登場!「Oops!萬聖惡作祭」三十校舞社熱力尬舞引爆青春能量 

漾新聞|《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啟航 展現高雄水墨新風貌

漾新聞|XR DREAMLAND國際製作團隊齊聚高雄 高雄電影節展現沉浸影像未來力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新版《精神衛生法》自去年12月14日上路,明定媒體不得使用歧視性語言,或未經當事人同意揭露其精神疾病病情與身分,違者恐將觸法。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13)日呼籲,媒體與公眾應共同遵守相關規範,避免因不當報導造成社會誤解與精神疾病污名化,更別讓患者因此延誤就醫、陷入孤立。

高雄市衛生局指出,《精神衛生法》第38條明確規定,報導內容不得涉及歧視性稱呼與描述,也不得擅自揭露患者身分。衛生福利部進一步指出,媒體及自媒體在報導時,應尊重當事人隱私、慎選資訊來源、避免誇大渲染,並提供正確的求助資源資訊。這些原則正是為了防止精神病患遭受不當標籤、誤解與排除,打造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為協助媒體正確報導精神疾病,衛福部提出「六要四不要」原則,強調應與當事人或專家討論、尊重隱私權、兼顧報導平衡性、慎選來源,並在內頁刊登而非頭版,且應提供精神衛生相關的服務專線與教育資源。而「四不要」則提醒不得戲劇化處理、不使用歧視字眼、不暗示病情、不報導斷章取義細節,以免對病友造成二度傷害。

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曾觀察到,多起社會事件中,媒體常在尚未釐清責任前就使用「精神狀況不穩」、「疑有就醫紀錄」、「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等語彙,甚至提及當事人服藥紀錄,這些描述可能在無形中加深大眾的誤解與偏見。對此,衛生局已多次與媒體進行溝通,要求修正用字與影像內容,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不當聯想。

高雄市衛生局進一步指出,精神疾病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懼的是病友長期被忽視、誤解與排擠所造成的孤獨與痛苦。每一則報導、每一則社群貼文,都可能成為推動復原的力量或反之。媒體及社群使用者在探討心理健康議題時,應秉持更多同理心,避免將精神病患戲劇化或標籤化對待。

高雄市政府提醒市民,如有心理健康相關需求,可洽詢高雄市心理衛生中心(07-7220995)或撥打全國安心專線1925(全年無休、24小時免費),由專業團隊即時提供諮詢協助,陪伴您走出低谷,邁向健康復原之路。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新版《精神衛生法》自去年12月14日上路,明定媒體不得使用歧視性語言,或未經當事人同意揭露其精神疾病病情與身分,違者恐將觸法。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13)日呼籲,媒體與公眾應共同遵守相關規範,避免因不當報導造成社會誤解與精神疾病污名化,更別讓患者因此延誤就醫、陷入孤立。

高雄市衛生局指出,《精神衛生法》第38條明確規定,報導內容不得涉及歧視性稱呼與描述,也不得擅自揭露患者身分。衛生福利部進一步指出,媒體及自媒體在報導時,應尊重當事人隱私、慎選資訊來源、避免誇大渲染,並提供正確的求助資源資訊。這些原則正是為了防止精神病患遭受不當標籤、誤解與排除,打造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為協助媒體正確報導精神疾病,衛福部提出「六要四不要」原則,強調應與當事人或專家討論、尊重隱私權、兼顧報導平衡性、慎選來源,並在內頁刊登而非頭版,且應提供精神衛生相關的服務專線與教育資源。而「四不要」則提醒不得戲劇化處理、不使用歧視字眼、不暗示病情、不報導斷章取義細節,以免對病友造成二度傷害。

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曾觀察到,多起社會事件中,媒體常在尚未釐清責任前就使用「精神狀況不穩」、「疑有就醫紀錄」、「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等語彙,甚至提及當事人服藥紀錄,這些描述可能在無形中加深大眾的誤解與偏見。對此,衛生局已多次與媒體進行溝通,要求修正用字與影像內容,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不當聯想。

高雄市衛生局進一步指出,精神疾病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懼的是病友長期被忽視、誤解與排擠所造成的孤獨與痛苦。每一則報導、每一則社群貼文,都可能成為推動復原的力量或反之。媒體及社群使用者在探討心理健康議題時,應秉持更多同理心,避免將精神病患戲劇化或標籤化對待。

高雄市政府提醒市民,如有心理健康相關需求,可洽詢高雄市心理衛生中心(07-7220995)或撥打全國安心專線1925(全年無休、24小時免費),由專業團隊即時提供諮詢協助,陪伴您走出低谷,邁向健康復原之路。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地方時事

漾新聞|南台灣最大高校街舞迎新登場!「Oops!萬聖惡作祭」三十校舞社熱力尬舞引爆青春能量 

2025-10-26
地方時事

漾新聞|《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啟航 展現高雄水墨新風貌

2025-10-26
地方時事

漾新聞|XR DREAMLAND國際製作團隊齊聚高雄 高雄電影節展現沉浸影像未來力

2025-10-26
地方時事

科普列車十週年啟航 高科大打造鐵道科學樂園

2025-10-26
地方時事

漾新聞|2025台灣麻醉醫學會年會於高醫盛大登場 「無限與永續」展望麻醉醫學新未來

2025-10-26
從「紅統」到「漢奸」之辯:鄭麗文勝選揭示藍營族群自覺與世代轉折
地方時事

從「紅統」到「漢奸」之辯:鄭麗文勝選揭示藍營族群自覺與世代轉折

2025-10-26
下一篇文章
中龍鋼鐵「2025愛你愛我 齊樂龍融」 員工歡聚Chill嗨嗨

中龍鋼鐵「2025愛你愛我 齊樂龍融」 員工歡聚Chill嗨嗨

失智照護國際接軌 全國首創嘉市「憶嘉人六支箭」照護方案 聚焦打造失智友善城市的全方位照護藍圖

失智照護國際接軌 全國首創嘉市「憶嘉人六支箭」照護方案 聚焦打造失智友善城市的全方位照護藍圖

最新新聞

地方時事

漾新聞|南台灣最大高校街舞迎新登場!「Oops!萬聖惡作祭」三十校舞社熱力尬舞引爆青春能量 

2025-10-26

閱讀更多

漾新聞|《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啟航 展現高雄水墨新風貌

2025-10-26

漾新聞|XR DREAMLAND國際製作團隊齊聚高雄 高雄電影節展現沉浸影像未來力

2025-10-26

科普列車十週年啟航 高科大打造鐵道科學樂園

2025-10-26

漾新聞|2025台灣麻醉醫學會年會於高醫盛大登場 「無限與永續」展望麻醉醫學新未來

2025-10-26

熱門推薦

漾新聞|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漾新聞|媒體報導再出包恐違法?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樣規定

2025-04-13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2025-09-22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2025-10-03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2025-10-15
漾新聞|《夢幻威尼斯》藝術家鄧明墩油畫展現印象極致!

漾新聞|《夢幻威尼斯》藝術家鄧明墩油畫展現印象極致!

2025-03-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漾新聞|南台灣最大高校街舞迎新登場!「Oops!萬聖惡作祭」三十校舞社熱力尬舞引爆青春能量 
  • 漾新聞|《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啟航 展現高雄水墨新風貌
  • 漾新聞|XR DREAMLAND國際製作團隊齊聚高雄 高雄電影節展現沉浸影像未來力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