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地方時事

漾新聞|未竟之書跨海致意!台船贈墨悼馬可 書法家蔡豐吉化情為筆

2025-05-16
閱讀時間:閱讀 2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一場企業的追思會,或許可以莊重,但台船環海公司為荷籍工程領袖馬可‧卡納爾(Marco Kanaar)舉辦的追思會,卻在翰墨之中流動著柔情與人文溫度。書法名家蔡豐吉撰寫《志道仁航—致馬可》墨寶,由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代表贈予馬可家屬,成為這場儀式中最動人、也最深刻的文化記憶,跨越語言疆界,讓工程與藝術、紀念與祝福,在風電浪潮之中靜靜回響。

這並不是一場制式的悼念,而是一份未竟之情的圓滿成篇。馬可生前曾數度表達對蔡豐吉書法的喜愛,在每次進到公司,在台船辦公室看到牆上懸掛的「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家道酬愛」六字箴言,深深為筆墨蘊藏的精神與職場意涵所感動,曾私下向副執行長林煜閔表達,希望能收藏蔡豐吉書作,作為在台灣歲月的紀念。然而這份願望尚未成行,馬可便於執行職務中驟然辭世,享年61歲,留下無限遺憾。

圖/台船環海公司總部內懸掛之「天道酬勤」書法大作!

為圓這份遺憾,台船環海與書法家蔡豐吉展開一場跨文化、跨產業的心意接力。蔡豐吉書寫《志道仁航》一詩,取題自《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化為七律詩一首,筆筆篤誠,句句致懷。他於落款中寫道:「歲次乙巳季春穀雨時節之良辰,佶人蔡豐吉敬書於台灣台船。」書中讚頌馬可「懷仁越滄涯」、「翡翠承舵起新槎」,筆意繚繞著這位荷籍工程領袖為我國離岸風電所留下的功績與典範。

圖/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全場肅然。

這幅書作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以中英文版本呈現,全場肅然。

來自馬可生前合作機構的代表、政界與產業界近兩百位賓客,包括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與前瞻能源發展組組長陳崇憲、比利時駐台辦事處處長 Matthieu Branders、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國正、執行長 Javier Magro、副執行長林煜閔、DEME Offshore常務董事Hugo Bouvy、前台船公司暨台船環海公司董事長鄭文隆,馬可先生親屬以及多位主要客戶、合作夥伴和生前友人,共同見證這一份翰墨致敬的儀式。

圖/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追思致詞。

曾國正在會中表示,馬可不只是風電產業的領航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推動者。他自109年來台擔任「海龍計畫」BOP統包總監,領航「環海翡翠輪」,任內更出任台船環海執行長,卸任後仍以董事身份持續參與公司治理,並轉任DEME亞太區總經理,持續推動中歐能源合作。這幅書法,是台船對馬可品格與精神的最高致敬。

圖/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追思致詞。

追思會當天,除書法作品外,另有兩份象徵性禮物同時致贈馬可家屬:一為來自船隊的「翡翠輪簽名旗幟」,自艦橋取下並簽滿全體同仁心聲,象徵馬可的精神將繼續與船隊航行;另一為「水晶紀念匾牌」,由中能離岸風場贈送,刻有首座安裝水下基礎編號「ZN07A」,將被安置於海上TP結構內,象徵馬可永伴風場。

《志道仁航》的撰寫,正如台船月刊所述,不僅見證一位工程領袖的精神遺產,更見證文化如何深植於企業核心,成為跨文化理解的橋梁。蔡豐吉,身為書法界重量級人物,長年致力文化交流與公共書藝創作,其筆下不只書寫風骨,更凝聚一種典雅的人文關懷。他曾連續九年為蔡英文前總統祖厝題書春聯與正廳字畫,也多次舉辦個展、受邀書寫政經場合禮贈作品,將書法精神化為外交語彙與產業溫度。

圖/知名書法家蔡豐吉筆墨《志道仁航》贈馬可,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

蔡理事長亦曾舉辦個展,廣獲藝文界矚目。媒體曾專文報導其「以墨會友-蔡豐吉書法『御筆展』揮毫有情人生」,詳述其如何以筆墨傳情,將書藝化為人生風景,展現其推動政經文化交流的深厚實力與溫暖情懷。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news_detail.php?NewsID=7417

如台船環海所言:「企業的價值,不只在數字報表,更在於建立讓人安心表達、願意傾聽與彼此成就的場域。」這場追思,不只是悼念過往的告別,更是文化共好的實踐,讓工程與藝術、專業與情感,在一場書寫儀式中彼此融合、共生共榮。

從心出發,以藝傳情。這份《志道仁航—致馬可》書作,成了跨越國界、文化與產業的情誼見證,也為台灣離岸風電的歷史留下一筆靜水流深的註腳。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共好文化,不只是理念與標語,而是當有人離開時,我們仍願以最溫柔的方式,記得他的初心與貢獻,並將其精神化為前行的力量。

【漾新聞】#志道仁航 #蔡豐吉 #書法致意 #馬可追思 #翡翠輪 #台船環海 #文化共好 #離岸風電 #風電外交 #書法藝術 #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一場企業的追思會,或許可以莊重,但台船環海公司為荷籍工程領袖馬可‧卡納爾(Marco Kanaar)舉辦的追思會,卻在翰墨之中流動著柔情與人文溫度。書法名家蔡豐吉撰寫《志道仁航—致馬可》墨寶,由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代表贈予馬可家屬,成為這場儀式中最動人、也最深刻的文化記憶,跨越語言疆界,讓工程與藝術、紀念與祝福,在風電浪潮之中靜靜回響。

這並不是一場制式的悼念,而是一份未竟之情的圓滿成篇。馬可生前曾數度表達對蔡豐吉書法的喜愛,在每次進到公司,在台船辦公室看到牆上懸掛的「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家道酬愛」六字箴言,深深為筆墨蘊藏的精神與職場意涵所感動,曾私下向副執行長林煜閔表達,希望能收藏蔡豐吉書作,作為在台灣歲月的紀念。然而這份願望尚未成行,馬可便於執行職務中驟然辭世,享年61歲,留下無限遺憾。

圖/台船環海公司總部內懸掛之「天道酬勤」書法大作!

為圓這份遺憾,台船環海與書法家蔡豐吉展開一場跨文化、跨產業的心意接力。蔡豐吉書寫《志道仁航》一詩,取題自《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化為七律詩一首,筆筆篤誠,句句致懷。他於落款中寫道:「歲次乙巳季春穀雨時節之良辰,佶人蔡豐吉敬書於台灣台船。」書中讚頌馬可「懷仁越滄涯」、「翡翠承舵起新槎」,筆意繚繞著這位荷籍工程領袖為我國離岸風電所留下的功績與典範。

圖/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全場肅然。

這幅書作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以中英文版本呈現,全場肅然。

來自馬可生前合作機構的代表、政界與產業界近兩百位賓客,包括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與前瞻能源發展組組長陳崇憲、比利時駐台辦事處處長 Matthieu Branders、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國正、執行長 Javier Magro、副執行長林煜閔、DEME Offshore常務董事Hugo Bouvy、前台船公司暨台船環海公司董事長鄭文隆,馬可先生親屬以及多位主要客戶、合作夥伴和生前友人,共同見證這一份翰墨致敬的儀式。

圖/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追思致詞。

曾國正在會中表示,馬可不只是風電產業的領航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推動者。他自109年來台擔任「海龍計畫」BOP統包總監,領航「環海翡翠輪」,任內更出任台船環海執行長,卸任後仍以董事身份持續參與公司治理,並轉任DEME亞太區總經理,持續推動中歐能源合作。這幅書法,是台船對馬可品格與精神的最高致敬。

圖/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追思致詞。

追思會當天,除書法作品外,另有兩份象徵性禮物同時致贈馬可家屬:一為來自船隊的「翡翠輪簽名旗幟」,自艦橋取下並簽滿全體同仁心聲,象徵馬可的精神將繼續與船隊航行;另一為「水晶紀念匾牌」,由中能離岸風場贈送,刻有首座安裝水下基礎編號「ZN07A」,將被安置於海上TP結構內,象徵馬可永伴風場。

《志道仁航》的撰寫,正如台船月刊所述,不僅見證一位工程領袖的精神遺產,更見證文化如何深植於企業核心,成為跨文化理解的橋梁。蔡豐吉,身為書法界重量級人物,長年致力文化交流與公共書藝創作,其筆下不只書寫風骨,更凝聚一種典雅的人文關懷。他曾連續九年為蔡英文前總統祖厝題書春聯與正廳字畫,也多次舉辦個展、受邀書寫政經場合禮贈作品,將書法精神化為外交語彙與產業溫度。

圖/知名書法家蔡豐吉筆墨《志道仁航》贈馬可,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

蔡理事長亦曾舉辦個展,廣獲藝文界矚目。媒體曾專文報導其「以墨會友-蔡豐吉書法『御筆展』揮毫有情人生」,詳述其如何以筆墨傳情,將書藝化為人生風景,展現其推動政經文化交流的深厚實力與溫暖情懷。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news_detail.php?NewsID=7417

如台船環海所言:「企業的價值,不只在數字報表,更在於建立讓人安心表達、願意傾聽與彼此成就的場域。」這場追思,不只是悼念過往的告別,更是文化共好的實踐,讓工程與藝術、專業與情感,在一場書寫儀式中彼此融合、共生共榮。

從心出發,以藝傳情。這份《志道仁航—致馬可》書作,成了跨越國界、文化與產業的情誼見證,也為台灣離岸風電的歷史留下一筆靜水流深的註腳。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共好文化,不只是理念與標語,而是當有人離開時,我們仍願以最溫柔的方式,記得他的初心與貢獻,並將其精神化為前行的力量。

【漾新聞】#志道仁航 #蔡豐吉 #書法致意 #馬可追思 #翡翠輪 #台船環海 #文化共好 #離岸風電 #風電外交 #書法藝術 #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推薦閱讀

設籍頭份兒童及青少年有福了! 114暑期樂活學習營 6/7開始報名

漾新聞|陳麗珍力推北高雄大建設 交通托育雙軸並進搶救少子化

赴議會專案報告 蔣萬安談北市因應經濟、人口等對策 發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一場企業的追思會,或許可以莊重,但台船環海公司為荷籍工程領袖馬可‧卡納爾(Marco Kanaar)舉辦的追思會,卻在翰墨之中流動著柔情與人文溫度。書法名家蔡豐吉撰寫《志道仁航—致馬可》墨寶,由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代表贈予馬可家屬,成為這場儀式中最動人、也最深刻的文化記憶,跨越語言疆界,讓工程與藝術、紀念與祝福,在風電浪潮之中靜靜回響。

這並不是一場制式的悼念,而是一份未竟之情的圓滿成篇。馬可生前曾數度表達對蔡豐吉書法的喜愛,在每次進到公司,在台船辦公室看到牆上懸掛的「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家道酬愛」六字箴言,深深為筆墨蘊藏的精神與職場意涵所感動,曾私下向副執行長林煜閔表達,希望能收藏蔡豐吉書作,作為在台灣歲月的紀念。然而這份願望尚未成行,馬可便於執行職務中驟然辭世,享年61歲,留下無限遺憾。

圖/台船環海公司總部內懸掛之「天道酬勤」書法大作!

為圓這份遺憾,台船環海與書法家蔡豐吉展開一場跨文化、跨產業的心意接力。蔡豐吉書寫《志道仁航》一詩,取題自《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化為七律詩一首,筆筆篤誠,句句致懷。他於落款中寫道:「歲次乙巳季春穀雨時節之良辰,佶人蔡豐吉敬書於台灣台船。」書中讚頌馬可「懷仁越滄涯」、「翡翠承舵起新槎」,筆意繚繞著這位荷籍工程領袖為我國離岸風電所留下的功績與典範。

圖/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全場肅然。

這幅書作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以中英文版本呈現,全場肅然。

來自馬可生前合作機構的代表、政界與產業界近兩百位賓客,包括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與前瞻能源發展組組長陳崇憲、比利時駐台辦事處處長 Matthieu Branders、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國正、執行長 Javier Magro、副執行長林煜閔、DEME Offshore常務董事Hugo Bouvy、前台船公司暨台船環海公司董事長鄭文隆,馬可先生親屬以及多位主要客戶、合作夥伴和生前友人,共同見證這一份翰墨致敬的儀式。

圖/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追思致詞。

曾國正在會中表示,馬可不只是風電產業的領航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推動者。他自109年來台擔任「海龍計畫」BOP統包總監,領航「環海翡翠輪」,任內更出任台船環海執行長,卸任後仍以董事身份持續參與公司治理,並轉任DEME亞太區總經理,持續推動中歐能源合作。這幅書法,是台船對馬可品格與精神的最高致敬。

圖/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追思致詞。

追思會當天,除書法作品外,另有兩份象徵性禮物同時致贈馬可家屬:一為來自船隊的「翡翠輪簽名旗幟」,自艦橋取下並簽滿全體同仁心聲,象徵馬可的精神將繼續與船隊航行;另一為「水晶紀念匾牌」,由中能離岸風場贈送,刻有首座安裝水下基礎編號「ZN07A」,將被安置於海上TP結構內,象徵馬可永伴風場。

《志道仁航》的撰寫,正如台船月刊所述,不僅見證一位工程領袖的精神遺產,更見證文化如何深植於企業核心,成為跨文化理解的橋梁。蔡豐吉,身為書法界重量級人物,長年致力文化交流與公共書藝創作,其筆下不只書寫風骨,更凝聚一種典雅的人文關懷。他曾連續九年為蔡英文前總統祖厝題書春聯與正廳字畫,也多次舉辦個展、受邀書寫政經場合禮贈作品,將書法精神化為外交語彙與產業溫度。

圖/知名書法家蔡豐吉筆墨《志道仁航》贈馬可,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

蔡理事長亦曾舉辦個展,廣獲藝文界矚目。媒體曾專文報導其「以墨會友-蔡豐吉書法『御筆展』揮毫有情人生」,詳述其如何以筆墨傳情,將書藝化為人生風景,展現其推動政經文化交流的深厚實力與溫暖情懷。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news_detail.php?NewsID=7417

如台船環海所言:「企業的價值,不只在數字報表,更在於建立讓人安心表達、願意傾聽與彼此成就的場域。」這場追思,不只是悼念過往的告別,更是文化共好的實踐,讓工程與藝術、專業與情感,在一場書寫儀式中彼此融合、共生共榮。

從心出發,以藝傳情。這份《志道仁航—致馬可》書作,成了跨越國界、文化與產業的情誼見證,也為台灣離岸風電的歷史留下一筆靜水流深的註腳。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共好文化,不只是理念與標語,而是當有人離開時,我們仍願以最溫柔的方式,記得他的初心與貢獻,並將其精神化為前行的力量。

【漾新聞】#志道仁航 #蔡豐吉 #書法致意 #馬可追思 #翡翠輪 #台船環海 #文化共好 #離岸風電 #風電外交 #書法藝術 #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一場企業的追思會,或許可以莊重,但台船環海公司為荷籍工程領袖馬可‧卡納爾(Marco Kanaar)舉辦的追思會,卻在翰墨之中流動著柔情與人文溫度。書法名家蔡豐吉撰寫《志道仁航—致馬可》墨寶,由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代表贈予馬可家屬,成為這場儀式中最動人、也最深刻的文化記憶,跨越語言疆界,讓工程與藝術、紀念與祝福,在風電浪潮之中靜靜回響。

這並不是一場制式的悼念,而是一份未竟之情的圓滿成篇。馬可生前曾數度表達對蔡豐吉書法的喜愛,在每次進到公司,在台船辦公室看到牆上懸掛的「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家道酬愛」六字箴言,深深為筆墨蘊藏的精神與職場意涵所感動,曾私下向副執行長林煜閔表達,希望能收藏蔡豐吉書作,作為在台灣歲月的紀念。然而這份願望尚未成行,馬可便於執行職務中驟然辭世,享年61歲,留下無限遺憾。

圖/台船環海公司總部內懸掛之「天道酬勤」書法大作!

為圓這份遺憾,台船環海與書法家蔡豐吉展開一場跨文化、跨產業的心意接力。蔡豐吉書寫《志道仁航》一詩,取題自《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化為七律詩一首,筆筆篤誠,句句致懷。他於落款中寫道:「歲次乙巳季春穀雨時節之良辰,佶人蔡豐吉敬書於台灣台船。」書中讚頌馬可「懷仁越滄涯」、「翡翠承舵起新槎」,筆意繚繞著這位荷籍工程領袖為我國離岸風電所留下的功績與典範。

圖/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全場肅然。

這幅書作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追思會當天,《志道仁航—致馬可》高懸於會場中央,以中英文版本呈現,全場肅然。

來自馬可生前合作機構的代表、政界與產業界近兩百位賓客,包括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與前瞻能源發展組組長陳崇憲、比利時駐台辦事處處長 Matthieu Branders、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國正、執行長 Javier Magro、副執行長林煜閔、DEME Offshore常務董事Hugo Bouvy、前台船公司暨台船環海公司董事長鄭文隆,馬可先生親屬以及多位主要客戶、合作夥伴和生前友人,共同見證這一份翰墨致敬的儀式。

圖/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弘追思致詞。

曾國正在會中表示,馬可不只是風電產業的領航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推動者。他自109年來台擔任「海龍計畫」BOP統包總監,領航「環海翡翠輪」,任內更出任台船環海執行長,卸任後仍以董事身份持續參與公司治理,並轉任DEME亞太區總經理,持續推動中歐能源合作。這幅書法,是台船對馬可品格與精神的最高致敬。

圖/台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追思致詞。

追思會當天,除書法作品外,另有兩份象徵性禮物同時致贈馬可家屬:一為來自船隊的「翡翠輪簽名旗幟」,自艦橋取下並簽滿全體同仁心聲,象徵馬可的精神將繼續與船隊航行;另一為「水晶紀念匾牌」,由中能離岸風場贈送,刻有首座安裝水下基礎編號「ZN07A」,將被安置於海上TP結構內,象徵馬可永伴風場。

《志道仁航》的撰寫,正如台船月刊所述,不僅見證一位工程領袖的精神遺產,更見證文化如何深植於企業核心,成為跨文化理解的橋梁。蔡豐吉,身為書法界重量級人物,長年致力文化交流與公共書藝創作,其筆下不只書寫風骨,更凝聚一種典雅的人文關懷。他曾連續九年為蔡英文前總統祖厝題書春聯與正廳字畫,也多次舉辦個展、受邀書寫政經場合禮贈作品,將書法精神化為外交語彙與產業溫度。

圖/知名書法家蔡豐吉筆墨《志道仁航》贈馬可,是一場未竟心願的深情完成。

蔡理事長亦曾舉辦個展,廣獲藝文界矚目。媒體曾專文報導其「以墨會友-蔡豐吉書法『御筆展』揮毫有情人生」,詳述其如何以筆墨傳情,將書藝化為人生風景,展現其推動政經文化交流的深厚實力與溫暖情懷。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news_detail.php?NewsID=7417

如台船環海所言:「企業的價值,不只在數字報表,更在於建立讓人安心表達、願意傾聽與彼此成就的場域。」這場追思,不只是悼念過往的告別,更是文化共好的實踐,讓工程與藝術、專業與情感,在一場書寫儀式中彼此融合、共生共榮。

從心出發,以藝傳情。這份《志道仁航—致馬可》書作,成了跨越國界、文化與產業的情誼見證,也為台灣離岸風電的歷史留下一筆靜水流深的註腳。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共好文化,不只是理念與標語,而是當有人離開時,我們仍願以最溫柔的方式,記得他的初心與貢獻,並將其精神化為前行的力量。

【漾新聞】#志道仁航 #蔡豐吉 #書法致意 #馬可追思 #翡翠輪 #台船環海 #文化共好 #離岸風電 #風電外交 #書法藝術 #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設籍頭份兒童及青少年有福了! 114暑期樂活學習營 6/7開始報名
地方時事

設籍頭份兒童及青少年有福了! 114暑期樂活學習營 6/7開始報名

2025-05-16
漾新聞|陳麗珍力推北高雄大建設 交通托育雙軸並進搶救少子化
地方時事

漾新聞|陳麗珍力推北高雄大建設 交通托育雙軸並進搶救少子化

2025-05-16
赴議會專案報告 蔣萬安談北市因應經濟、人口等對策 發
地方時事

赴議會專案報告 蔣萬安談北市因應經濟、人口等對策 發

2025-05-16
國中會考5/17登場 新北部分考場周邊道路開放臨停接送
地方時事

國中會考5/17登場 新北部分考場周邊道路開放臨停接送

2025-05-16
高雄長庚湖畔咖啡屋推養生粽 黃筱雯化身一日店長挺公益!
地方時事

高雄長庚湖畔咖啡屋推養生粽 黃筱雯化身一日店長挺公益!

2025-05-16
超萌海神坐騎誕生!快來屏東海生館後場一探究竟!
地方時事

超萌海神坐騎誕生!快來屏東海生館後場一探究竟!

2025-05-16
下一篇文章
高市農業局攜手高雄農改場協力培訓食農教育特攻隊

高市農業局攜手高雄農改場協力培訓食農教育特攻隊

最新新聞

高市農業局攜手高雄農改場協力培訓食農教育特攻隊
金融與財經

高市農業局攜手高雄農改場協力培訓食農教育特攻隊

2025-05-16

閱讀更多
漾新聞|未竟之書跨海致意!台船贈墨悼馬可 書法家蔡豐吉化情為筆

漾新聞|未竟之書跨海致意!台船贈墨悼馬可 書法家蔡豐吉化情為筆

2025-05-16
設籍頭份兒童及青少年有福了! 114暑期樂活學習營 6/7開始報名

設籍頭份兒童及青少年有福了! 114暑期樂活學習營 6/7開始報名

2025-05-16
漾新聞|陳麗珍力推北高雄大建設 交通托育雙軸並進搶救少子化

漾新聞|陳麗珍力推北高雄大建設 交通托育雙軸並進搶救少子化

2025-05-16
赴議會專案報告 蔣萬安談北市因應經濟、人口等對策 發

赴議會專案報告 蔣萬安談北市因應經濟、人口等對策 發

2025-05-16

熱門推薦

視察新泰塭仔圳「莊泰路」施工情形 侯友宜:預計農曆年前開放通車

視察新泰塭仔圳「莊泰路」施工情形 侯友宜:預計農曆年前開放通車

2024-12-30
「離島狂醫」杜元坤推出新書《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 當醫師變病人他仍「狂性」不改

「離島狂醫」杜元坤推出新書《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 當醫師變病人他仍「狂性」不改

2025-04-17
翟恩在孝親月第一天 談事業並緬懷天國的母親

翟恩在孝親月第一天 談事業並緬懷天國的母親

2023-08-16

外貿協會與台灣本田通商 為汽配供應鏈奠定合作基礎

2025-05-02
用音樂力挺永續 李霈瑜、吳汶芳、PUZZLEMAN首度夜市登台

用音樂力挺永續 李霈瑜、吳汶芳、PUZZLEMAN首度夜市登台

2025-04-22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高市農業局攜手高雄農改場協力培訓食農教育特攻隊
  • 漾新聞|未竟之書跨海致意!台船贈墨悼馬可 書法家蔡豐吉化情為筆
  • 設籍頭份兒童及青少年有福了! 114暑期樂活學習營 6/7開始報名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