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一座源自清朝光緒20年(1894年)正式開放打狗港,逐步發展為南台灣對外樞紐的高雄;一座在日本安政6年(1859年)開港,憑藉東京灣深水良港成為近代對外門戶的橫濱。兩城同樣因深水港而興起,也同時面臨歷史保存與永續轉型的挑戰。國立高雄大學2日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攜手舉辦「高雄—橫濱學生工作坊」正式揭幕,兩校師生齊聚高雄,展開為期5天的跨國交流,並將成果延伸至11月橫濱舉行的「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分享。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高雄與橫濱同為港灣城市,在全球化與淨零轉型的挑戰下,如何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文化資產保存,已成為共同課題。此次合作不僅象徵兩校在國際學術上的攜手,更是培育青年世代跨域視野與永續責任的重要實踐。他勉勵學生把握跨文化交流契機,勇於提出對未來城市治理的構想,並在5天的密集討論與實地調查中深化理解。
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Eri Aoki也在開幕致詞中表示,高雄與橫濱有著相似的歷史脈絡與城市課題。早在參與「亞洲智慧城市會議」時,他們便注意到兩城在都市再生與產業轉型上的共通性。兩位學者期許學生透過本次工作坊進行跨國協作,累積對港灣城市永續治理的理解,並將成果於國際舞台上分享,展現青年世代的創新與能量。
這次「2025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長林倖如指出,這次工作坊規劃4大主題,包括港灣城市環境政策、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港口再生與新興利用,以及歷史建築與文化資源保存。兩校學生混合編組,並透過破冰活動與交流問答快速熟悉彼此,隨後展開小組研究與實地訪查,行程安排走訪「宏南丁種宿舍」、「逍遙園」及壽山港區觀景點,讓學生認識高雄在歷史建築保存與港灣再生上的努力。
工作坊也邀請高雄市政府代表分享城市治理經驗。淨零學院院長陳以亨以「從溫室現象到地球永續發展」為題,強調減碳需全民參與,並介紹市府推動的氣候行動與人才培育。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則以「淨零轉型 vs 智慧城市」為題,說明市府自2023年推動「雙軸轉型」,涵蓋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碳權交易,展現城市邁向2050淨零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