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錦昌/台北
六、七十年代,在世新,有一長有反骨,屢被查禁、封社的學生社團──奔流詩社-翠谷雜誌社。他們反國民黨,反美帝,乃至搞黨外,又是幫周滄淵編問政集選臺灣省議員,幫林清松做文宣選桃園縣長,又是重刊老校長成舍我在立法院的質詢稿〈論言論自由〉……,幾次驚動細胞、知青、情治單位。
他們還寫詩、吟詩,甚至以詩代文來編雜誌,不意外的,即被以「晦澀難懂」等理由禁刊。我在那時第一次讀到政治詩,宛如被五雷轟頂般震撼到,尤其是洪維勛、郭漢辰、謝建平的詩。我暗暗告訴自己,有機會,我要出版他們的詩。
終於,《少年 郭漢辰:父親問我為何遲歸的那個晚上》和《槍下 謝建平:母親,我準備回家》出版了。
為創作而活的郭漢辰,1965年生,屏東人。
我們知道的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是記者,也是作家,國立成功大學大臺灣文學系碩士,作品曾獲寶島文學獎、高雄打狗文學獎等。2008年,與同好成立屏東縣阿緱文學會;2019年,在張曉風舊居設立老屋書店「永勝5號」,推廣文學、閱讀。
你不知道的他,從1985年發表〈研究生的課題〉開始,就勇敢地用筆革命了數十年;1988年520農民運動,作〈父親問我為何遲歸的那個晚上〉,讓報社承受極大的壓力,即使已打好大樣,還是被撤下來。2014年,更以報導文學《父親的手提箱:白色歲月裡的生命故事》控訴白色恐怖。
因為,「我天生反骨。」他摸著自己的後腦勺說:「你摸!」
《少年 郭漢辰:父親問我為何遲歸的那個晚上》集結了他於1984-1996年的社會‧政治詩。
臺獨最後死刑犯謝建平,1965年生,臺南大內人。
1983年,他在山村中跟陳維都、雨蘿、蘇俊文、黃怡仁、王景靈、呂慧玲以詩結社洛城;1985年,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開始在黨外雜誌以「謝灣立」為筆名發表文章。
1989年,出版臺灣第一本獨派新詩集《台灣國》,旋即被以《懲治叛亂條例》文字叛亂罪移送。1990年在馬祖西莒服役,又遭軍方設局構陷,以其擅離職守而以《戰時軍律》唯一死刑的「敵前抗命罪」收押,時年25。「在那個肅殺的年代,我挺身向前。坐牢是勇敢的勳章,闇黑地牢裡有堅決的理想。」他說。
以筆為刀的他,特別以這幾首詩,希望恩仇兩相俱忘的臺灣把無法清理的糾葛,一併期待天光乍明,再無悲劇。
《槍下 謝建平:母親,我準備回家》是他用生命寫下的社會‧政治詩集。
他們二人,一個小心翼翼,一個是衝組的,行動如此,文字也是如此。他們都用詩,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擊、衝撞,衝撞國民黨,衝撞社會,衝撞體制,衝撞歷史,衝撞每一個蒙昧的我們。我以為,2000年的決堤,有他們的一鑿。
在近四十年後出版,是要記錄當年他們之於社會、民主運動的歷史,以及初心。11月4日週六下午2時,我們將在屏東市永勝巷5號的「永勝5號」發表,希望那時代和新時代的運動者都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