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國際特展《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今(14)日舉行開幕預展,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市長陳其邁、英國文化協會 Susan Milner、英國在台辦事處林君玲、藝術家馮.沃爾夫、館長顏名宏,與高雄市議員邱俊憲,共同揭開近 70 件經典作品的神秘面紗。本次展覽為馮.沃爾夫在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將從明(15)日起一路展至 2026 年 4 月 19 日,引領觀眾走入跨越世紀的藝術奇想。
陳其邁致詞時表示,高美館能成為馮.沃爾夫在亞洲展覽的首選,是高雄的榮耀。他感謝文化部與柯珀汝、高雄市大愛扶輪社、楠弘集團、國際扶輪3510地區等團體攜手促成盛會。
他形容馮.沃爾夫是一位哲學家級的藝術家,作品跨越時空、文明與科技,以壯闊視野重新拆解藝術語彙,更特別為台灣、高雄創作〈花園堡壘〉,以晶片語彙回應科技島的歷史脈絡。
王時思則以「燒腦又過癮的畫展」形容此次特展,認為作品迫使觀者思考科技在文明史中的角色,並呈現人類如何與AI共存的未來視角。
她感謝藝術家將台灣的文化思考置入創作,使觀眾能在藝術中看見這座島嶼的自我對話與多重身份。
顏名宏指出,馮.沃爾夫三十年來以跨越古典與當代的實驗風格聞名,從畢卡索到浮世繪,從文藝復興到AI共創,他的畫布是一座穿越文明的迷宮,也是一場對藝術本質的大膽追問。展名「花園堡壘」既呼應福爾摩沙的歷史,也象徵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地位,彷彿古典花園與晶片密林在此交錯成景。
首次來台的馮.沃爾夫表示,高美館建築與大片綠地令他聯想到伊甸園,也因此催生了展覽主題。他說,科技、記憶、人性與AI之間關係正在快速變動,而藝術正是突破語言與文化限制的最佳對話方式。
他並強調,當今大量AI晶片皆由台灣製造,因此在此地舉辦回顧展意義至為重大,是他獻給台灣的敬意。
馮.沃爾夫的展覽以三大篇章展開旅程:從早期重構畢卡索風格,到以達文西精神探索藝術史的影響鏈,再到近年與AI共創的全新篇章,引導觀眾思考是否正身處一場「新文藝復興」。展區之間宛如穿越文明時空的隧道,濃縮藝術思辨的深度與未來感。
高美館同步推出研究出版、全年齡導覽手冊與 AI 體驗區,讓民眾不僅「看展覽」,更能「參與藝術」。觀眾可將自身影像與馮.沃爾夫筆觸融合,生成專屬畫中角色,親自成為展場故事的一部分。
為呼應永續精神,高美館與 iPASS 一卡通合作推出「藝術低碳永續行動」,搭乘大眾運輸即可獲「一卡通綠點」點數回饋;加入高美館LINE官方帳號並完成互動問答,還可獲限量造型一卡通。此外,持展覽票根也能享有不二緻果、舊振南餅店等品牌的專屬優惠。
特展教育活動同樣精彩,從11月15日馮.沃爾夫親自開講,到12月至2026年3月跨越藝術史、設計、美學與時尚的講座系列,讓民眾從多重視角進入藝術家的宇宙。
高美館表示,《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期待成為高雄藝術能量再一次向世界發聲的起點,讓科技與藝術在城市彼此照映,啟動屬於高雄的未來文化革命。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