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 -馬仕進/高雄
班長不是官,各級學校,導師指派者有之,抽籤輪流擔任者有之,自己舉手甘願服務者比較少。
記者訪問該班同學,想了解這個「班僕」代替「班長」這個名詞產生的由來,同時也直接請教那個年代,這個班級班長產生的故事,藉由裡面象徵或是實質代表的意義,希望能夠扭轉一些社會風尚,能一新校園文化。
當年級任或是班導師,可能會找高大的,功課或是品德優秀的學生領導班級,當老師助手。選上或是指派的同學,不會高興,因為是班長苦差事,甚至覺得浪費時間,記功也吸引不了人。
高雄中學在民國62年9月,當時高二23組,社會組最後一班,全體同學是由高一後面幾班,少數選讀社會組的合併。當年沒有能力分班,學生功課實力各班平均。導師是剛剛由員林中學商調雄中的地理老師王鳴飛擔任。
開學第一天,走進教室,王老師安排同學座位,接著選班級幹部。王老師不愧老經驗,知道「主動」勝過「被陷害當選」的班頭。他開宗明義直截了當說:「我不會指派,也不要推舉,我希望有人樂意出來服務,擔任領導幹部。有誰願意擔任班長?自己提名。」
雄中重視升學,人人以功課為重,其中有一位屏東越區高雄唸明星高中的戴姓同學,馬上舉手,表示樂意。王鳴飛老師看學生班級新名條,黑板上寫上戴貴立三字,接著問:「同學還有人想出來競爭,也是志願服務的嗎?」幾秒之後付諸表決,無異議全數通過。
這個蠢蛋,志願當,有人幹,全班樂得輕鬆。當時一年級升上高二,可能只有原班7-8個熟識。這位班長小學到國中三年級,頂多做到副班長,高一屏東來,沒有「群眾」基礎,根本沒有人認識,所以沒有出馬競選實力。
雄中當年是三五七數量優勢,三民、五福、七賢國中,「黨羽眾多」,所以外地抵不會在地,高一新生班長,多數由他們選上,屏東孩子能夠躋身班級領導幹部也是不易。
後來同學私下問:「你為何在意當班長?」戴同學說:「我小學以來,發現班上班長大多自私,顧自己功課,應付學校或是輕鬆當差,遇上事情,分配或是『你們去』。少數兩面人班長,老師面前乖,背後又是另外一個嘴臉。」
當過童軍的戴同學,雖然不能「日行一善」,但是身先士卒,總是服務優先,遇上公差,打掃,一定說「跟我來」而不是「你們去」。 記者初步理解之後,發現志願服務,才是正面心態,主要還是要看,班長能否培養自己榮譽責任心?建立服務口碑,真心交結朋友,才能贏得同學支持。 如今這個班級離開雄中48年,最近返校,也舉辦同學會。
班頭在高中畢業,四十多年來,就一直連絡大家,早年沒有電腦,就手寫影印,建立詳細同學通訊錄,海外大陸都逐一筆記,過年賀年片或是電話連絡。因此一個班將近56名同學,地址電話就46位,其他失去連絡因為搬家,所以無法「全員到齊」,至於因生病亡故,高三休學者一名,當年一同畢業的,知道的就兩個不在世上。
一位坐在北投李姓同學,他在歸隊之後,參加幾次旅遊和聚會,他發明一個取代班長的稱呼,他說:「當年孫中山強調官員是服務人民的公僕,所以我看咱們班班長做的就是服務,不是官員,不是虛榮,是關切每個同學的公僕。我稱呼班長為班僕。」
這個創意神奇,抓住班頭的心,畢竟被肯定也是光采的。
由小見大,看看今天所謂縣長,市長,院長,法官,審判長,做是也是服務人群的事,有高俸祿,實權,還有「大官又做大事」的美名,實則真心為民者少,藉著職務撈錢,假公濟私者多,官威大,特權多,孫中山「公僕」說,只是笑話,空話。
李同學的一番言論,別出心裁的獨創名詞,一石驚起千層浪。至少看到長,官字輩,滿足虛榮者多,為人服務,以身作則者少。選總統,立委,現實政治就是好處。如果大官如同學校班長,會有幾個樂意出馬?
國民政府時代,林森主席是孫中山好友,他不納妾,妻死不再娶,無後代,家無長物,待人謙和。自有國家領導人以來,唯有福建籍的林森人格風範偉大,他就是公僕。難怪這位國家領導人,永遠得到清譽,贏得永世敬重。
班僕二字,據戴同學解釋:「早年童軍教育的火車頭帶動理論,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青年守則」,就是民國62-63年2-23組雄中班長,64年高三畢業18組班長,長期堅持關心同學,熱心連絡的動力所在。
他懂,他學習林森,親切,不會霸氣指派,而是帶著同學一起來。李同學「班僕」二字贈之,據戴姓班長表示:「謝謝,這是最高禮讚,個人表現還不是最好,但願一直樂於服務,與同學好友一起開懷到天年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