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波新聞」曾報導「赤法宮護法張柳二將全身都是眼睛」後,引起迴響。接續再報導坊間信仰的「多頭多面」神明,確實罕見,也是少見。
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畢業,對宗教及地方民俗有深入涉獵的文史工作者劉自仁指出,「多面多頭」的神明,佛教比較多,道教次之。
佛教神佛方面,他曾在金門「大士宮」石雕公園拍攝的「摩利支天」菩薩,最為特殊,菩薩兩面是佛身,一面則是豬身面貌,腳踩豬隻,以豬為坐騎。
按,經典說牠是「觀自在菩薩」的變化相,「觀自在菩薩」有譯為「多羅菩薩」、「多羅「觀自在菩薩」、「綠度母」。掌管北斗七星、廿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豬為坐騎。印光大師說「摩利支天,雖現天身,實是菩薩。」是末法時期加持、除障、去災厄最迅速感應的一尊大菩薩。道教則尊稱牠為「斗母」,也認為九天玄女是牠的變化身。
其他比較為信眾所知悉的是「四面佛」,不果牠是引靈來自泰國。
但坊間也見過供奉本土的「四面佛」,只是比較少見。
道教的「多頭多面」神明,例如:嘉義縣大林鎮天后宮有奉祀「八臂太子」,也是很少見;還有「三頭八臂太子」、「馬府千歲九頭十八臂」、「九頭神明」等等。
台灣地方神佛信仰,呈現多元化,雖然各異,然並無以異樣眼光待之,虔誠至為重要,各有所依,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