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為加強教師自然科學探究課程設計及教學能力,教育部國教署自103年起委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辦理「國民中小學自然科學領域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透過培訓初階、進階、高階種子教師,以系統化課程培訓師資,並培訓教練教師帶領教師社群,提供專業成長共備及課程實施修正建議。截至112年8月已培訓636名教師取得種子教師證及教練教師310人次,並成立49個自然科學社群以支持各縣市教師進行共備。更多相關教案及教學影片可至「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https://cirn.moe.edu.tw/Module/index.aspx?sid=1197)下載參考。
國教署說明,科學學習的方法,應當從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意願為起點,引導其從既有經驗出發,進行主動探索、實驗操作與多元學習。教師們透過三階段研習,習得探究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設計教案入班實施,並在教師共備社群進行教學前後反思,以精緻化授課內容及精準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作,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探究思考及邏輯表達能力;同時辦理「探究教案設計競賽」及成果發表會,讓教師展現成果,匯聚教育的創意和智慧,為臺灣的科學教育帶來積極的改變。
該計畫所研發之探究教學主題,小至廚房中的科學,大至月球隕石坑探祕,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有自然科學課程時即可實施,科學教育從小扎根。參與該計畫的桃園市光明國小李宜臻老師表示,學生原本僅聆聽講述後進行實驗,但實施探究課程時,加入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導式提問並鼓勵學生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法,學生們明顯成為小組討論中的發言者與引導者,且多數能藉由討論與觀察實驗過程逐步建構科學概念;雲林縣斗六國中彭慧怡老師更表示,自從學會探究教學之後,就再也回不去從前傳統的教學方式了。這不僅是一場教育的盛宴,更是一次共同成長的契機。
國教署表示,該計畫於今年度融入STEM概念,將工程設計歷程引入教案設計,確認探究問題後,以科學知識及邏輯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像力進行設計,做出成品後進行多次測試,分享成果獲得回饋再持續優化成品。像這樣鼓勵設計再設計的過程,讓學生能習得跨領域解決生活情境問題的能力,並讓課程設計更貼近生活,幫助學生預備面對未來所需能力,期待持續影響更多的教育者,讓科學素養深植於每位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