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健康與運動

僵直性脊椎炎健保選項多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2023-08-25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商傳媒|記者潘以泓/整理報導

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兩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因為打籃球「軟腳」、42歲的「阿鴻」因為體育課的折返跑出現膝蓋腫脹,先看跌打損傷、貼膏藥,但是一直沒有好轉,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觀察,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不僅因疼痛翻來覆去睡不好,還可能引發脊椎僵硬、沾黏而駝背、造成其他併發症,應及早治療。

39歲的專利工程師「小諺」,從小熱愛運動,高中放學相約同學打籃球,但運動後經常莫名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多次看中醫,關節痛就請中醫「喬一下」,一直到中醫擔心關節活動度變差、不敢幫忙推拿,十多年前他才改到風濕免疫科就醫。「阿鴻」也有類似經歷,膝蓋腫脹後,擦了一、兩個月藥酒、藥膏,後來雖然找了風濕免疫科,但是家人擔心他經常服消炎止痛藥會傷肝腎而沒有按醫囑服藥,以至於病情控制不佳,每次疼痛時往往要躺30分鐘才能入睡,直到10年前才開始正規治療,但是已出現駝背。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3:1,主要影響脊椎關節,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大部分病友具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者的發病機率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腰部晨間僵硬或背痛(晨僵)超過30分鐘、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曾在半夜因背痛而痛醒、交替性臀部或髖關節疼痛、下肢疼痛等。其中,門診病人較常反應的是晨僵與睡到半夜痛醒。

蔡長祐教授解釋,因為發炎性細胞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經過一整夜的醞釀,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晨僵與疼痛症狀特別明顯;而早上睡醒時,抑制發炎激素的腎上腺皮質素開始分泌,因此不適感也逐漸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初期常將關節疼痛誤認為運動傷害。蔡長祐教授觀察,僵直性脊椎炎以年輕男性為主,因為忙於學業或工作,常常不就醫,自行買止痛藥等,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甚至拖好幾年的都有。呼籲若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與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產生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法根治,但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包括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與今年四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助病友達到「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的3大目標。周昌德教授也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不要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

周昌德教授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舉例來說,如果是怕痛、畏懼打針、或因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或課業忙碌不便回診,可在醫師評估下優先考慮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像是阿鴻因為目前治療的藥物耐受度不佳,期待有新的治療方式;小諺則希望減少請假、或下班趕夜間門診注射生物製劑,與醫師討論後,最近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不僅免於打針之苦,發炎與僵硬疼痛皆明顯改善。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李政哲理事長表示,過去許多病友因太晚就醫、或治療成效不彰,導致病況越來越糟,甚至脊椎變形。但現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且今年健保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呼籲病友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持續治療與追蹤,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

這篇文章 僵直性脊椎炎健保選項多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Buy JNews
廣告

商傳媒|記者潘以泓/整理報導

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兩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因為打籃球「軟腳」、42歲的「阿鴻」因為體育課的折返跑出現膝蓋腫脹,先看跌打損傷、貼膏藥,但是一直沒有好轉,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觀察,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不僅因疼痛翻來覆去睡不好,還可能引發脊椎僵硬、沾黏而駝背、造成其他併發症,應及早治療。

39歲的專利工程師「小諺」,從小熱愛運動,高中放學相約同學打籃球,但運動後經常莫名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多次看中醫,關節痛就請中醫「喬一下」,一直到中醫擔心關節活動度變差、不敢幫忙推拿,十多年前他才改到風濕免疫科就醫。「阿鴻」也有類似經歷,膝蓋腫脹後,擦了一、兩個月藥酒、藥膏,後來雖然找了風濕免疫科,但是家人擔心他經常服消炎止痛藥會傷肝腎而沒有按醫囑服藥,以至於病情控制不佳,每次疼痛時往往要躺30分鐘才能入睡,直到10年前才開始正規治療,但是已出現駝背。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3:1,主要影響脊椎關節,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大部分病友具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者的發病機率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腰部晨間僵硬或背痛(晨僵)超過30分鐘、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曾在半夜因背痛而痛醒、交替性臀部或髖關節疼痛、下肢疼痛等。其中,門診病人較常反應的是晨僵與睡到半夜痛醒。

蔡長祐教授解釋,因為發炎性細胞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經過一整夜的醞釀,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晨僵與疼痛症狀特別明顯;而早上睡醒時,抑制發炎激素的腎上腺皮質素開始分泌,因此不適感也逐漸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初期常將關節疼痛誤認為運動傷害。蔡長祐教授觀察,僵直性脊椎炎以年輕男性為主,因為忙於學業或工作,常常不就醫,自行買止痛藥等,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甚至拖好幾年的都有。呼籲若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與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產生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法根治,但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包括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與今年四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助病友達到「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的3大目標。周昌德教授也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不要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

周昌德教授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舉例來說,如果是怕痛、畏懼打針、或因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或課業忙碌不便回診,可在醫師評估下優先考慮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像是阿鴻因為目前治療的藥物耐受度不佳,期待有新的治療方式;小諺則希望減少請假、或下班趕夜間門診注射生物製劑,與醫師討論後,最近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不僅免於打針之苦,發炎與僵硬疼痛皆明顯改善。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李政哲理事長表示,過去許多病友因太晚就醫、或治療成效不彰,導致病況越來越糟,甚至脊椎變形。但現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且今年健保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呼籲病友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持續治療與追蹤,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

這篇文章 僵直性脊椎炎健保選項多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推薦閱讀

輪椅籃球》愛爾麗盃─國家代表隊亞帕運前哨站熱身賽溫暖開戰 為11月大洋洲盃打出好彩頭

2025斯巴達新北市站受封「最美賽場」 留日生王南評連三站封后

救護理人力、顧台灣健康!醫師出招永續解方

商傳媒|記者潘以泓/整理報導

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兩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因為打籃球「軟腳」、42歲的「阿鴻」因為體育課的折返跑出現膝蓋腫脹,先看跌打損傷、貼膏藥,但是一直沒有好轉,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觀察,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不僅因疼痛翻來覆去睡不好,還可能引發脊椎僵硬、沾黏而駝背、造成其他併發症,應及早治療。

39歲的專利工程師「小諺」,從小熱愛運動,高中放學相約同學打籃球,但運動後經常莫名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多次看中醫,關節痛就請中醫「喬一下」,一直到中醫擔心關節活動度變差、不敢幫忙推拿,十多年前他才改到風濕免疫科就醫。「阿鴻」也有類似經歷,膝蓋腫脹後,擦了一、兩個月藥酒、藥膏,後來雖然找了風濕免疫科,但是家人擔心他經常服消炎止痛藥會傷肝腎而沒有按醫囑服藥,以至於病情控制不佳,每次疼痛時往往要躺30分鐘才能入睡,直到10年前才開始正規治療,但是已出現駝背。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3:1,主要影響脊椎關節,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大部分病友具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者的發病機率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腰部晨間僵硬或背痛(晨僵)超過30分鐘、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曾在半夜因背痛而痛醒、交替性臀部或髖關節疼痛、下肢疼痛等。其中,門診病人較常反應的是晨僵與睡到半夜痛醒。

蔡長祐教授解釋,因為發炎性細胞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經過一整夜的醞釀,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晨僵與疼痛症狀特別明顯;而早上睡醒時,抑制發炎激素的腎上腺皮質素開始分泌,因此不適感也逐漸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初期常將關節疼痛誤認為運動傷害。蔡長祐教授觀察,僵直性脊椎炎以年輕男性為主,因為忙於學業或工作,常常不就醫,自行買止痛藥等,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甚至拖好幾年的都有。呼籲若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與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產生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法根治,但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包括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與今年四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助病友達到「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的3大目標。周昌德教授也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不要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

周昌德教授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舉例來說,如果是怕痛、畏懼打針、或因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或課業忙碌不便回診,可在醫師評估下優先考慮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像是阿鴻因為目前治療的藥物耐受度不佳,期待有新的治療方式;小諺則希望減少請假、或下班趕夜間門診注射生物製劑,與醫師討論後,最近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不僅免於打針之苦,發炎與僵硬疼痛皆明顯改善。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李政哲理事長表示,過去許多病友因太晚就醫、或治療成效不彰,導致病況越來越糟,甚至脊椎變形。但現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且今年健保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呼籲病友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持續治療與追蹤,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

這篇文章 僵直性脊椎炎健保選項多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Buy JNews
廣告

商傳媒|記者潘以泓/整理報導

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兩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因為打籃球「軟腳」、42歲的「阿鴻」因為體育課的折返跑出現膝蓋腫脹,先看跌打損傷、貼膏藥,但是一直沒有好轉,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觀察,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不僅因疼痛翻來覆去睡不好,還可能引發脊椎僵硬、沾黏而駝背、造成其他併發症,應及早治療。

39歲的專利工程師「小諺」,從小熱愛運動,高中放學相約同學打籃球,但運動後經常莫名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多次看中醫,關節痛就請中醫「喬一下」,一直到中醫擔心關節活動度變差、不敢幫忙推拿,十多年前他才改到風濕免疫科就醫。「阿鴻」也有類似經歷,膝蓋腫脹後,擦了一、兩個月藥酒、藥膏,後來雖然找了風濕免疫科,但是家人擔心他經常服消炎止痛藥會傷肝腎而沒有按醫囑服藥,以至於病情控制不佳,每次疼痛時往往要躺30分鐘才能入睡,直到10年前才開始正規治療,但是已出現駝背。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3:1,主要影響脊椎關節,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大部分病友具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者的發病機率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腰部晨間僵硬或背痛(晨僵)超過30分鐘、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曾在半夜因背痛而痛醒、交替性臀部或髖關節疼痛、下肢疼痛等。其中,門診病人較常反應的是晨僵與睡到半夜痛醒。

蔡長祐教授解釋,因為發炎性細胞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經過一整夜的醞釀,導致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晨僵與疼痛症狀特別明顯;而早上睡醒時,抑制發炎激素的腎上腺皮質素開始分泌,因此不適感也逐漸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初期常將關節疼痛誤認為運動傷害。蔡長祐教授觀察,僵直性脊椎炎以年輕男性為主,因為忙於學業或工作,常常不就醫,自行買止痛藥等,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甚至拖好幾年的都有。呼籲若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僵、背痛,應盡快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與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產生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

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法根治,但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包括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與今年四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助病友達到「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的3大目標。周昌德教授也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不要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

周昌德教授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舉例來說,如果是怕痛、畏懼打針、或因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或課業忙碌不便回診,可在醫師評估下優先考慮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像是阿鴻因為目前治療的藥物耐受度不佳,期待有新的治療方式;小諺則希望減少請假、或下班趕夜間門診注射生物製劑,與醫師討論後,最近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不僅免於打針之苦,發炎與僵硬疼痛皆明顯改善。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李政哲理事長表示,過去許多病友因太晚就醫、或治療成效不彰,導致病況越來越糟,甚至脊椎變形。但現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且今年健保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呼籲病友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持續治療與追蹤,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

這篇文章 僵直性脊椎炎健保選項多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輪椅籃球》愛爾麗盃─國家代表隊亞帕運前哨站熱身賽溫暖開戰 為11月大洋洲盃打出好彩頭
健康與運動

輪椅籃球》愛爾麗盃─國家代表隊亞帕運前哨站熱身賽溫暖開戰 為11月大洋洲盃打出好彩頭

2025-10-19
2025斯巴達新北市站受封「最美賽場」 留日生王南評連三站封后
健康與運動

2025斯巴達新北市站受封「最美賽場」 留日生王南評連三站封后

2025-10-18
救護理人力、顧台灣健康!醫師出招永續解方
健康與運動

救護理人力、顧台灣健康!醫師出招永續解方

2025-10-02
「小小一步,改變世界」馬來虎領軍開跑 快手刀報名限量3000名額
健康與運動

「小小一步,改變世界」馬來虎領軍開跑 快手刀報名限量3000名額

2025-09-26
斯巴達障礙跑十年有成!10月18、19日新北站5千名額秒殺
健康與運動

斯巴達障礙跑十年有成!10月18、19日新北站5千名額秒殺

2025-09-25
首屆佳醫基金會奧林匹克盃運動會 450人齊聚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共築幸福記憶圈
健康與運動

首屆佳醫基金會奧林匹克盃運動會 450人齊聚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共築幸福記憶圈

2025-09-25
下一篇文章
112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名單出爐

112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名單出爐

「2023鹹酥雞暨國際炸物嘉年華」週末熱鬧登場  開車來想都別想

「2023鹹酥雞暨國際炸物嘉年華」週末熱鬧登場  開車來想都別想

最新新聞

地方時事

漾新聞|左中八十風華再現!家長會長蘇彥綸領軍 合力凝聚閃耀北高雄

2025-10-25

閱讀更多

漾新聞|神隊友陳其邁穿1號球衣開球 力挺高雄全家海神主場開幕戰

2025-10-25

漾新聞|新興區重陽敬老活動熱鬧登場 陳其邁祝福長輩健康快樂再加碼抽紅包

2025-10-25

漾新聞|「這柯,不一樣」競選看板揭牌 柯志恩宣誓從旗津再出發翻轉高雄

2025-10-25

漾新聞|高雄教育力亮相「EDit教育創新博覽會」展現城市學習新能量

2025-10-25

熱門推薦

僵直性脊椎炎健保選項多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2023-08-25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2025-09-22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2025-10-03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2025-10-15
漾新聞|《夢幻威尼斯》藝術家鄧明墩油畫展現印象極致!

漾新聞|《夢幻威尼斯》藝術家鄧明墩油畫展現印象極致!

2025-03-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漾新聞|左中八十風華再現!家長會長蘇彥綸領軍 合力凝聚閃耀北高雄
  • 漾新聞|神隊友陳其邁穿1號球衣開球 力挺高雄全家海神主場開幕戰
  • 漾新聞|新興區重陽敬老活動熱鬧登場 陳其邁祝福長輩健康快樂再加碼抽紅包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