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APEC第22屆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今(6)日在臺北盛大開幕,首場論壇聚焦「離岸風場開發下之海洋保育發展」,由彰化區漁會秘書洪一平代表漁業界在APEC會議與日本農林水產省顧問Masanori Miyaharat對話,共商如何建立風電與漁民溝通管道及互利雙贏模式,確保風場開發與海洋生態保育及漁業資源永續之間平衡。
日本農林水產省顧問Masanori Miyahara,從自身經驗談日本離岸風電與漁業的互利共生,首先,他提到氣候變遷與過度捕撈對漁獲量的嚴重影響,特別是在日本漁業生產力較高的西北太平洋地區(全球有24%漁獲量來自此處),近年該地區漁獲量下降了14%,重要物種(如秋刀魚、鮭魚和鮪魚)的數量更是急劇下降了80%,對漁民及全球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Masanori Miyahara先生進一步補充,建議可減少過度捕撈、提供永續及友善的水產養殖環境、改革海水養殖技術,增裕海洋漁業資源,初估海鮮產量可從現有的5,900公噸增加到8,000公噸至1.03億公噸,有助於緩解全球對海鮮需求的壓力。另外,他也進一步強調,日本風電與漁民間應該是共榮互利關係,日本政府為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目標,承諾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放46%,其中風電發展為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政府已採取獎勵區域、選擇開發商及准許程序;他認為政府除積極宣傳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外,應建立業者與漁民溝通平台,發展出彼此互利共榮的模式,除了開發須進行漁業影響評估(FIA),依據相關規定進行補償,提高漁民對風電發展的接受度外,應考量開發區域與漁場或海洋水產養殖場的競合問題,以及開發區域可兼作海藻、貝類及幼魚繁殖場域等,以增裕周邊海域漁業資源。同時,需要考量慮藍碳的發展,以人類最大的努力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
彰化區漁會洪一平秘書也以「從離岸風電與漁業共榮邁向海洋永續」為題,強調全球漁業衰退所帶來的挑戰,根據Mc Clenachan研究,過去幾十年來,魚類平均體型明顯變小,這是全球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他以日本秋田為例,自1992至1995年開始實施漁業共管,停止3年捕撈叉牙魚,監測結果顯示漁業資源恢復、漁獲增加。他也分享彰化王功螻蛄蝦繁殖保育區仿效日本經驗,實施漁業共管、透過與NGO、政府等多方建立公私合作夥伴,提供財務支援、長期監測並與利害關係人建立溝通管道,實現保育與漁業共榮。此外,保護區的經營管理方面,當地也組成巡守隊進行巡護、協助海洋相關調查記錄,並強調外界常誤以為漁民會傷害白海豚,其實漁民是最靠近白海豚的守護者,也是白海豚的好朋友。
洪一平進一步表示,因應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政策推動能源轉型,至2025年於彰化地區規劃建設10個風場,各界非常關注風電施工及營運對漁業、生態的影響,如產生振動、噪音和電磁波,以及對漁業捕撈區域減少等影響;他認為風電開發須與漁業互利共榮,除開發業者在環評中提出及承諾之迴避、減緩和補償等減輕措施外,也提出在風場周邊發展海洋牧場(海洋水產養殖場)、建立漁業補償/共存基金、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與漁業合作、漁民轉型(巡護或鯨豚觀察員)等永續利用的想法,並與漁民建立長期溝通管道,創造雙贏。彰化區漁會洪一平秘書提出的風電與漁業互利、海洋牧場等想法,與Masanori Miyahara先生提出的風電與漁業互利模式、海洋水產養殖場發展構想不謀而合。
海洋委員會表示, APEC第22屆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論壇,旨在促進國際間公私部門對海洋環境永續性的對話,共同找出良策及行動方案,共同維持海洋生態及永續利用的平衡。6日首場會議進行的「離岸風場開發與海洋生態保育共榮發展模式」議題交流,有助於推動風場與漁業共榮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