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一個名為IGR J17091-3624的黑洞以驚人的「心跳」節奏,迫使科學界重新思考黑洞的行為模式。該黑洞位於距地球約28,000光年的雙星系統中,透過吸取伴星的物質維持活躍,並在周圍形成高溫的吸積盤與內部冠層(corona),釋放出極度明亮的X射線。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一個名為IGR J17091-3624的黑洞以驚人的「心跳」節奏,迫使科學界重新思考黑洞的行為模式。該黑洞位於距地球約28,000光年的雙星系統中,透過吸取伴星的物質維持活躍,並在周圍形成高溫的吸積盤與內部冠層(corona),釋放出極度明亮的X射線。

NASA的「X射線成像偏振探測器」(IXPE)針對IGR J17091-3624進行觀測,測量黑洞X射線的偏振方向,以推斷其振動的排列結構。結果顯示,黑洞X射線偏振度達到9.1%,遠高於現有理論模型的預測,顯示黑洞周圍物質的結構和動態可能比以往理解更為複雜。
偏振度的研究有助於揭示黑洞周圍物質的幾何形態與運動情況。一般來說,高偏振度常意味冠層以幾乎側視角度觀測,其結構呈現高度有序。然而,其他對IGR J17091-3624的觀測結果並不完全符合這種解釋,讓科學家面臨新的觀測矛盾。
為解釋這一現象,天文學家提出兩種模型:一是吸積盤可能噴出強勁風流,使X射線即便在非側視角下也呈現高偏振;另一種則認為冠層本身高速外移,導致相對論效應放大偏振度。模擬結果顯示,兩種模型均能重現IXPE觀測到的數據,但同時挑戰了長期以來對黑洞環境的認知。
延伸閱讀:
75隻小鼠、千隻果蠅將上太空 俄羅斯太空總署打造太空版諾亞方舟
NASA聯手Google開發AI醫療助理 助太空人遠征月球、火星
太空血液流動大揭密 NASA探索心血管保護新方法
藍色起源推火星通訊軌道器MTO 支援NASA 2028打造地火高速網
愛媛大學(Ehime University)研究員Maxime Parra表示:「這些風流可能是理解各類黑洞成長的重要關鍵。未來觀測很可能會帶來更多令人驚訝的偏振度測量結果。」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5月27日發表於《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這篇文章 黑洞「心跳」再現天文學挑戰!IXPE觀測揭示極端X光偏振現象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