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為強化各級學校在推動生命教育時的整體規劃與實踐,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南華大學)於8月25日至26日舉辦「114年大專校院暨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精進研習工作坊」,邀集全國逾百位來自大專與高級中等學校的推動教師與行政夥伴齊聚一堂,透過專題演講、經驗分享、政策交流、跨域體驗及在地踏查,共同探索深化校園生命教育的策略與行動實踐。
該活動邁入第五年,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許文溱專門委員於開幕致詞中指出,生命教育不是侷限於課程之中的議題,而是一段「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體現於每一次陪伴、對話與關懷之中。十二年國教課綱以素養為導向,正是希望透過課程與活動的融入,使學習更具彈性,並鼓勵師長與家長以生命感動生命,陪伴孩子在探索、覺察與思辨的過程中,開展潛能、培養多元可能,教育部將持續作為前線推動者最堅強的後盾,與大家攜手深化校園生命教育。
南華大學校長暨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高俊雄表示,生命教育是一場文化實踐與價值共建的歷程,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裡,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照見學生生命風景的引路人,唯有教育者安頓自身,才能真正陪伴學生穿越困境、探索人生定位。自104年承接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任務以來,致力於推動校園生命教育文化的深化與延展,十年間逐步建構出教學支持系統與跨域協作平台,也將生命教育轉化為「活出來」的行動與態度。
這次研習聚焦於「特色實踐」、「文化深耕」與「策略交流」三大面向。首日邀請長庚科技大學劉杏元學務長提出「四心教育處方」,陪伴學生發展心理韌性與人文關懷;佛光大學許鶴齡教授分享以Podcast與影像紀錄深化課程連結;金陵女中高亞謙校長展示結合地方文化的「生命Insight課程」與銀髮關懷行動;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連監堯則以「學校層級生命教育中心」發展五年一貫課程與成年禮、志工行動,營造全人關懷環境。
「校園文化推廣與深耕計畫」則呈現多元風貌,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主任秘書陳添丁展現如何以奧林匹克精神結合運動與生命教育,開設「做一個有智慧的運動員」微課程,落實健康、倫理與人生價值的整合學習;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王冠生則以「設計你的人生」與「哲學思考與美好人生」等通識課程,引導學生在少子化與學涯不確定性中,進行深度的自我探索與價值建構。
專題講座中,臺灣大學教授吳佳儀以「PPIP策略」回應當前校園中自殺防治與心理健康議題,指出從促進、預防、介入到後續支持,教育工作者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她呼籲校園應建立跨單位支持網絡,強化師生間的連結力與復原力,從而建立真正有感的生命教育生態。
翌日在地文化踏查嘉義新港地區,參訪香藝文化園區、板陶窯與頂菜園農村博物館,從宗教文化、傳統工藝與農村歷史中,思索生命教育與地方創生的共構可能。為深化學習與場域連結,特別安排三項跨域體驗課程,包括「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沉浸式展區所開啟的終極關懷對話、「芳香心療癒」花藝創作中的情緒安頓,以及以遊戲導入永續教育思維的「SDGs大地遊戲」。
生命教育的本質,不僅止於知識傳遞,更在於培育一種能夠照顧自己、理解他人、回應社會的態度。這次工作坊讓不同校園的實踐智慧彼此交會,激盪共學能量,鼓勵師長們在教學與行動之間,持續引導學生走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