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影劇與娛樂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2025-09-18
閱讀時間:閱讀 3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合照)

【WoWoNews】1975年楊弦以余光中詩作譜曲,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自此掀起「校園民歌」風潮。今(2025)年適逢民歌興起50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重回民歌發源地臺北市中山堂,從劇場到廣場,帶來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及「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活動聯合記者會於9月18日盛大登場。

《微風往事》音樂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愛樂劇工廠合作,該劇源於2010年愛樂劇工廠劇作《十年》,2014年再度重製並將劇名改為《微風往事》。當時除首演地臺北外,更至臺中、臺南、臺東與馬祖等地巡演超過30場,口碑好評不斷,感動無數觀眾,為民歌題材音樂劇的代表之作。本次暌違10多年後再度重現,將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劇中穿插超過20首膾炙人口民歌,包括《木棉道》、《鹿港小鎮》、《橄欖樹》與《微風往事》等,透過一段星空下的青春約定,喚起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也為新世代鋪陳出一段段關於夢想與信仰的共鳴。

(中山堂系列活動人員合照)

今年集結實力派音樂劇演員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共同演出,劇中20餘首民歌重新編曲為國樂版本,可期待透過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傾力演奏,展現這些經典作品的不同風貌。導演徐宏愷現為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團長,曾於2016年參與《微風往事》的演出,此次轉換身份執導全劇,從演員視角出發,也將為作品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與細膩詮釋。愛樂劇工廠表示,「這次的合作是一個創舉,讓我們看見國樂與音樂劇的無限可能,我們希望不只懷舊,更為民歌注入新的能量與現代感。」

(演唱:方宥心)

《微風往事》於9月26-28日(五-日)一連三天假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轟動登場,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感謝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一同攜手再度打造這部經典的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結合民歌、戲劇與國樂,裡面許多琅琅上口的歌曲將帶領大家重回那個充滿青春又純粹的年代,深情致敬臺灣這段共同的文化記憶。

(演唱(左起):徐詣帆、方宥心、于浩威)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表示,1975年在中山堂舉行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為外界公認的民歌首場正式演出,此後,還有很多民歌音樂會在中山堂登場,今年為民歌50週年,中山堂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愛樂劇工廠、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年前就開始籌畫,攜手推出以民歌為主題的音樂劇與音樂節,音樂劇在中正廳演出,音樂節顧及親民性,於戶外廣場舉行。9月26-28日,邀請市民朋友親臨中山堂,來一場充滿回憶、歡樂與感動的民歌饗宴。

(中山堂主任江孟芳致詞)

9月27、28日晚間7時至9時於中山堂廣場舉辦的《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邀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丁曉雯理事擔任策演人,丁曉雯老師表示秉持著「原創精神,代代相傳,聲聲不息」理念,規劃「民歌經典唱」與「民歌酷酷唱」兩天節目,與民眾相約「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民歌旅行」,帶領市民乘著民歌的時光機,回到那段青春飛揚的歲月。

(演唱:丁曉雯)

今年《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舞台,將以89歲國定古蹟宏偉典雅的正門做為舞台背景,並運用精準投影技術,特製畫面投影在正門牆面,打造全臺獨一無二的「古蹟音樂會」,熟悉的民歌旋律搭配中山堂古蹟建築氛圍,串起民歌與中山堂深厚淵源的記憶。中山堂更與鄰近的榮町商圈合作,於戶外廣場合辦文創市集,大家看完音樂劇後就可到戶外廣場或鄰近商圈走走逛逛,晚上再欣賞音樂會,在中山堂渡過歡樂的周末時光。

(北市國團長鄭立彬致詞)

9月27日演出主題為「民歌經典唱」,邀請到經典民歌手演唱,透過音樂演繹民歌發展的不同階段,也特別邀請到廣播金鐘主持人馬世芳擔任主持人,串聯「以詩入歌」、「金韻獎」、「民謠風」、「大學城」四個章節,邀請葉佳修、馬毓芬、范怡文、丁曉雯及于冠華分別演唱,帶領觀眾一同重溫青春歲月的記憶,共享這段民歌旅程。

9月28日演出主題為「民歌酷酷唱」,也邀請廣播金鐘主持人同時為民歌手的徐哲緯擔任主持,回溯民歌時代,傳承與創新的精神。當晚邀請「校園創作菁英獎」得主潘婕、王奕凡,以及新生代人氣歌手郭家瑋、魏嘉瑩、「聲林之王」冠軍與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李友廷等創作歌手,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演唱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並以自己的獨特方式重新詮釋演繹經典民歌,讓當代的創作與經典精神交融,透過新世代的視角,串聯過去與未來。

The post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

Buy JNews
廣告

(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合照)

【WoWoNews】1975年楊弦以余光中詩作譜曲,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自此掀起「校園民歌」風潮。今(2025)年適逢民歌興起50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重回民歌發源地臺北市中山堂,從劇場到廣場,帶來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及「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活動聯合記者會於9月18日盛大登場。

《微風往事》音樂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愛樂劇工廠合作,該劇源於2010年愛樂劇工廠劇作《十年》,2014年再度重製並將劇名改為《微風往事》。當時除首演地臺北外,更至臺中、臺南、臺東與馬祖等地巡演超過30場,口碑好評不斷,感動無數觀眾,為民歌題材音樂劇的代表之作。本次暌違10多年後再度重現,將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劇中穿插超過20首膾炙人口民歌,包括《木棉道》、《鹿港小鎮》、《橄欖樹》與《微風往事》等,透過一段星空下的青春約定,喚起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也為新世代鋪陳出一段段關於夢想與信仰的共鳴。

(中山堂系列活動人員合照)

今年集結實力派音樂劇演員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共同演出,劇中20餘首民歌重新編曲為國樂版本,可期待透過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傾力演奏,展現這些經典作品的不同風貌。導演徐宏愷現為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團長,曾於2016年參與《微風往事》的演出,此次轉換身份執導全劇,從演員視角出發,也將為作品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與細膩詮釋。愛樂劇工廠表示,「這次的合作是一個創舉,讓我們看見國樂與音樂劇的無限可能,我們希望不只懷舊,更為民歌注入新的能量與現代感。」

(演唱:方宥心)

《微風往事》於9月26-28日(五-日)一連三天假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轟動登場,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感謝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一同攜手再度打造這部經典的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結合民歌、戲劇與國樂,裡面許多琅琅上口的歌曲將帶領大家重回那個充滿青春又純粹的年代,深情致敬臺灣這段共同的文化記憶。

(演唱(左起):徐詣帆、方宥心、于浩威)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表示,1975年在中山堂舉行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為外界公認的民歌首場正式演出,此後,還有很多民歌音樂會在中山堂登場,今年為民歌50週年,中山堂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愛樂劇工廠、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年前就開始籌畫,攜手推出以民歌為主題的音樂劇與音樂節,音樂劇在中正廳演出,音樂節顧及親民性,於戶外廣場舉行。9月26-28日,邀請市民朋友親臨中山堂,來一場充滿回憶、歡樂與感動的民歌饗宴。

(中山堂主任江孟芳致詞)

9月27、28日晚間7時至9時於中山堂廣場舉辦的《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邀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丁曉雯理事擔任策演人,丁曉雯老師表示秉持著「原創精神,代代相傳,聲聲不息」理念,規劃「民歌經典唱」與「民歌酷酷唱」兩天節目,與民眾相約「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民歌旅行」,帶領市民乘著民歌的時光機,回到那段青春飛揚的歲月。

(演唱:丁曉雯)

今年《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舞台,將以89歲國定古蹟宏偉典雅的正門做為舞台背景,並運用精準投影技術,特製畫面投影在正門牆面,打造全臺獨一無二的「古蹟音樂會」,熟悉的民歌旋律搭配中山堂古蹟建築氛圍,串起民歌與中山堂深厚淵源的記憶。中山堂更與鄰近的榮町商圈合作,於戶外廣場合辦文創市集,大家看完音樂劇後就可到戶外廣場或鄰近商圈走走逛逛,晚上再欣賞音樂會,在中山堂渡過歡樂的周末時光。

(北市國團長鄭立彬致詞)

9月27日演出主題為「民歌經典唱」,邀請到經典民歌手演唱,透過音樂演繹民歌發展的不同階段,也特別邀請到廣播金鐘主持人馬世芳擔任主持人,串聯「以詩入歌」、「金韻獎」、「民謠風」、「大學城」四個章節,邀請葉佳修、馬毓芬、范怡文、丁曉雯及于冠華分別演唱,帶領觀眾一同重溫青春歲月的記憶,共享這段民歌旅程。

9月28日演出主題為「民歌酷酷唱」,也邀請廣播金鐘主持人同時為民歌手的徐哲緯擔任主持,回溯民歌時代,傳承與創新的精神。當晚邀請「校園創作菁英獎」得主潘婕、王奕凡,以及新生代人氣歌手郭家瑋、魏嘉瑩、「聲林之王」冠軍與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李友廷等創作歌手,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演唱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並以自己的獨特方式重新詮釋演繹經典民歌,讓當代的創作與經典精神交融,透過新世代的視角,串聯過去與未來。

The post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

推薦閱讀

i-dle舒華變身「鑑定師」 辦Talk Concert邀粉絲一起「尋寶」

韓國首映失控!施柏宇《夏日最後的祕密》尖叫聲壓過主持人

拿坡里披薩.炸雞 雲林良品「金賞烏魚子披薩」奢華登場 

(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合照)

【WoWoNews】1975年楊弦以余光中詩作譜曲,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自此掀起「校園民歌」風潮。今(2025)年適逢民歌興起50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重回民歌發源地臺北市中山堂,從劇場到廣場,帶來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及「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活動聯合記者會於9月18日盛大登場。

《微風往事》音樂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愛樂劇工廠合作,該劇源於2010年愛樂劇工廠劇作《十年》,2014年再度重製並將劇名改為《微風往事》。當時除首演地臺北外,更至臺中、臺南、臺東與馬祖等地巡演超過30場,口碑好評不斷,感動無數觀眾,為民歌題材音樂劇的代表之作。本次暌違10多年後再度重現,將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劇中穿插超過20首膾炙人口民歌,包括《木棉道》、《鹿港小鎮》、《橄欖樹》與《微風往事》等,透過一段星空下的青春約定,喚起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也為新世代鋪陳出一段段關於夢想與信仰的共鳴。

(中山堂系列活動人員合照)

今年集結實力派音樂劇演員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共同演出,劇中20餘首民歌重新編曲為國樂版本,可期待透過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傾力演奏,展現這些經典作品的不同風貌。導演徐宏愷現為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團長,曾於2016年參與《微風往事》的演出,此次轉換身份執導全劇,從演員視角出發,也將為作品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與細膩詮釋。愛樂劇工廠表示,「這次的合作是一個創舉,讓我們看見國樂與音樂劇的無限可能,我們希望不只懷舊,更為民歌注入新的能量與現代感。」

(演唱:方宥心)

《微風往事》於9月26-28日(五-日)一連三天假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轟動登場,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感謝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一同攜手再度打造這部經典的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結合民歌、戲劇與國樂,裡面許多琅琅上口的歌曲將帶領大家重回那個充滿青春又純粹的年代,深情致敬臺灣這段共同的文化記憶。

(演唱(左起):徐詣帆、方宥心、于浩威)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表示,1975年在中山堂舉行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為外界公認的民歌首場正式演出,此後,還有很多民歌音樂會在中山堂登場,今年為民歌50週年,中山堂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愛樂劇工廠、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年前就開始籌畫,攜手推出以民歌為主題的音樂劇與音樂節,音樂劇在中正廳演出,音樂節顧及親民性,於戶外廣場舉行。9月26-28日,邀請市民朋友親臨中山堂,來一場充滿回憶、歡樂與感動的民歌饗宴。

(中山堂主任江孟芳致詞)

9月27、28日晚間7時至9時於中山堂廣場舉辦的《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邀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丁曉雯理事擔任策演人,丁曉雯老師表示秉持著「原創精神,代代相傳,聲聲不息」理念,規劃「民歌經典唱」與「民歌酷酷唱」兩天節目,與民眾相約「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民歌旅行」,帶領市民乘著民歌的時光機,回到那段青春飛揚的歲月。

(演唱:丁曉雯)

今年《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舞台,將以89歲國定古蹟宏偉典雅的正門做為舞台背景,並運用精準投影技術,特製畫面投影在正門牆面,打造全臺獨一無二的「古蹟音樂會」,熟悉的民歌旋律搭配中山堂古蹟建築氛圍,串起民歌與中山堂深厚淵源的記憶。中山堂更與鄰近的榮町商圈合作,於戶外廣場合辦文創市集,大家看完音樂劇後就可到戶外廣場或鄰近商圈走走逛逛,晚上再欣賞音樂會,在中山堂渡過歡樂的周末時光。

(北市國團長鄭立彬致詞)

9月27日演出主題為「民歌經典唱」,邀請到經典民歌手演唱,透過音樂演繹民歌發展的不同階段,也特別邀請到廣播金鐘主持人馬世芳擔任主持人,串聯「以詩入歌」、「金韻獎」、「民謠風」、「大學城」四個章節,邀請葉佳修、馬毓芬、范怡文、丁曉雯及于冠華分別演唱,帶領觀眾一同重溫青春歲月的記憶,共享這段民歌旅程。

9月28日演出主題為「民歌酷酷唱」,也邀請廣播金鐘主持人同時為民歌手的徐哲緯擔任主持,回溯民歌時代,傳承與創新的精神。當晚邀請「校園創作菁英獎」得主潘婕、王奕凡,以及新生代人氣歌手郭家瑋、魏嘉瑩、「聲林之王」冠軍與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李友廷等創作歌手,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演唱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並以自己的獨特方式重新詮釋演繹經典民歌,讓當代的創作與經典精神交融,透過新世代的視角,串聯過去與未來。

The post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

Buy JNews
廣告

(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合照)

【WoWoNews】1975年楊弦以余光中詩作譜曲,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自此掀起「校園民歌」風潮。今(2025)年適逢民歌興起50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重回民歌發源地臺北市中山堂,從劇場到廣場,帶來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及「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活動聯合記者會於9月18日盛大登場。

《微風往事》音樂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愛樂劇工廠合作,該劇源於2010年愛樂劇工廠劇作《十年》,2014年再度重製並將劇名改為《微風往事》。當時除首演地臺北外,更至臺中、臺南、臺東與馬祖等地巡演超過30場,口碑好評不斷,感動無數觀眾,為民歌題材音樂劇的代表之作。本次暌違10多年後再度重現,將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劇中穿插超過20首膾炙人口民歌,包括《木棉道》、《鹿港小鎮》、《橄欖樹》與《微風往事》等,透過一段星空下的青春約定,喚起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也為新世代鋪陳出一段段關於夢想與信仰的共鳴。

(中山堂系列活動人員合照)

今年集結實力派音樂劇演員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共同演出,劇中20餘首民歌重新編曲為國樂版本,可期待透過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傾力演奏,展現這些經典作品的不同風貌。導演徐宏愷現為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團長,曾於2016年參與《微風往事》的演出,此次轉換身份執導全劇,從演員視角出發,也將為作品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與細膩詮釋。愛樂劇工廠表示,「這次的合作是一個創舉,讓我們看見國樂與音樂劇的無限可能,我們希望不只懷舊,更為民歌注入新的能量與現代感。」

(演唱:方宥心)

《微風往事》於9月26-28日(五-日)一連三天假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轟動登場,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感謝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一同攜手再度打造這部經典的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結合民歌、戲劇與國樂,裡面許多琅琅上口的歌曲將帶領大家重回那個充滿青春又純粹的年代,深情致敬臺灣這段共同的文化記憶。

(演唱(左起):徐詣帆、方宥心、于浩威)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表示,1975年在中山堂舉行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為外界公認的民歌首場正式演出,此後,還有很多民歌音樂會在中山堂登場,今年為民歌50週年,中山堂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愛樂劇工廠、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年前就開始籌畫,攜手推出以民歌為主題的音樂劇與音樂節,音樂劇在中正廳演出,音樂節顧及親民性,於戶外廣場舉行。9月26-28日,邀請市民朋友親臨中山堂,來一場充滿回憶、歡樂與感動的民歌饗宴。

(中山堂主任江孟芳致詞)

9月27、28日晚間7時至9時於中山堂廣場舉辦的《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邀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丁曉雯理事擔任策演人,丁曉雯老師表示秉持著「原創精神,代代相傳,聲聲不息」理念,規劃「民歌經典唱」與「民歌酷酷唱」兩天節目,與民眾相約「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民歌旅行」,帶領市民乘著民歌的時光機,回到那段青春飛揚的歲月。

(演唱:丁曉雯)

今年《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舞台,將以89歲國定古蹟宏偉典雅的正門做為舞台背景,並運用精準投影技術,特製畫面投影在正門牆面,打造全臺獨一無二的「古蹟音樂會」,熟悉的民歌旋律搭配中山堂古蹟建築氛圍,串起民歌與中山堂深厚淵源的記憶。中山堂更與鄰近的榮町商圈合作,於戶外廣場合辦文創市集,大家看完音樂劇後就可到戶外廣場或鄰近商圈走走逛逛,晚上再欣賞音樂會,在中山堂渡過歡樂的周末時光。

(北市國團長鄭立彬致詞)

9月27日演出主題為「民歌經典唱」,邀請到經典民歌手演唱,透過音樂演繹民歌發展的不同階段,也特別邀請到廣播金鐘主持人馬世芳擔任主持人,串聯「以詩入歌」、「金韻獎」、「民謠風」、「大學城」四個章節,邀請葉佳修、馬毓芬、范怡文、丁曉雯及于冠華分別演唱,帶領觀眾一同重溫青春歲月的記憶,共享這段民歌旅程。

9月28日演出主題為「民歌酷酷唱」,也邀請廣播金鐘主持人同時為民歌手的徐哲緯擔任主持,回溯民歌時代,傳承與創新的精神。當晚邀請「校園創作菁英獎」得主潘婕、王奕凡,以及新生代人氣歌手郭家瑋、魏嘉瑩、「聲林之王」冠軍與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李友廷等創作歌手,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演唱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並以自己的獨特方式重新詮釋演繹經典民歌,讓當代的創作與經典精神交融,透過新世代的視角,串聯過去與未來。

The post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i-dle舒華變身「鑑定師」 辦Talk Concert邀粉絲一起「尋寶」
影劇與娛樂

i-dle舒華變身「鑑定師」 辦Talk Concert邀粉絲一起「尋寶」

2025-09-18
韓國首映失控!施柏宇《夏日最後的祕密》尖叫聲壓過主持人
影劇與娛樂

韓國首映失控!施柏宇《夏日最後的祕密》尖叫聲壓過主持人

2025-09-18
拿坡里披薩.炸雞 雲林良品「金賞烏魚子披薩」奢華登場 
影劇與娛樂

拿坡里披薩.炸雞 雲林良品「金賞烏魚子披薩」奢華登場 

2025-09-18
卷福影后笑彈連發 《沒好婚姻》最新幕後花絮笑料「金」認證
影劇與娛樂

卷福影后笑彈連發 《沒好婚姻》最新幕後花絮笑料「金」認證

2025-09-18
Xiaomi 15T Series 9/26正式登台 攜手品牌好友劉俊謙詮釋「這麼遠 那麼近 遠近皆真」魅力非凡
影劇與娛樂

Xiaomi 15T Series 9/26正式登台 攜手品牌好友劉俊謙詮釋「這麼遠 那麼近 遠近皆真」魅力非凡

2025-09-18
張軒睿蓄鬍少年白《泥娃娃》化身通靈驅魔師 火燒符咒送郭雪芙進入「另一個世界」
影劇與娛樂

張軒睿蓄鬍少年白《泥娃娃》化身通靈驅魔師 火燒符咒送郭雪芙進入「另一個世界」

2025-09-18
下一篇文章
新能源產業界聯合發起「全場景構網倡議」,致力於加速消除全球能源鴻溝

新能源產業界聯合發起「全場景構網倡議」,致力於加速消除全球能源鴻溝

DRUID AI 完成 3,100 萬美元 C 輪融資,在新任行政總裁 Joseph Kim 領導下,加速代理式人工智能平台成長

DRUID AI 完成 3,100 萬美元 C 輪融資,在新任行政總裁 Joseph Kim 領導下,加速代理式人工智能平台成長

最新新聞

DRUID AI 完成 3,100 萬美元 C 輪融資,在新任行政總裁 Joseph Kim 領導下,加速代理式人工智能平台成長
國際時事

DRUID AI 完成 3,100 萬美元 C 輪融資,在新任行政總裁 Joseph Kim 領導下,加速代理式人工智能平台成長

2025-09-18

閱讀更多
新能源產業界聯合發起「全場景構網倡議」,致力於加速消除全球能源鴻溝

新能源產業界聯合發起「全場景構網倡議」,致力於加速消除全球能源鴻溝

2025-09-18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2025-09-18
i-dle舒華變身「鑑定師」 辦Talk Concert邀粉絲一起「尋寶」

i-dle舒華變身「鑑定師」 辦Talk Concert邀粉絲一起「尋寶」

2025-09-18
韓國首映失控!施柏宇《夏日最後的祕密》尖叫聲壓過主持人

韓國首映失控!施柏宇《夏日最後的祕密》尖叫聲壓過主持人

2025-09-18

熱門推薦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2025-09-18

《角頭-鬥陣欸》確認「蠍子回歸」最新下落曝光!張懷秋認心情很受傷:事情嚴重了

2025-07-10
漾新聞|高空大老師上課揶揄政治人物健康竟說「早死早超生」指青鳥群眾運動背後老大是習近平 議員要求調查

漾新聞|高空大老師上課揶揄政治人物健康竟說「早死早超生」指青鳥群眾運動背後老大是習近平 議員要求調查

2025-05-07
臺安醫院創台灣首例:雙重永續認證,展現低碳醫療領先實力

臺安醫院創台灣首例:雙重永續認證,展現低碳醫療領先實力

2025-08-20
漾新聞|高雄餅比登首屆亮相!五家金賞脫穎而出風味驚艷全場

漾新聞|高雄餅比登首屆亮相!五家金賞脫穎而出風味驚艷全場

2025-07-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DRUID AI 完成 3,100 萬美元 C 輪融資,在新任行政總裁 Joseph Kim 領導下,加速代理式人工智能平台成長
  • 新能源產業界聯合發起「全場景構網倡議」,致力於加速消除全球能源鴻溝
  • 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中山堂推民歌系列活動 《微風往事》再現青春記憶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