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健康與運動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2023-11-28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疾管署今(28)日表示,國內今(2023)年已發現22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高於2014至2022年同期,衛生單位已完成疫情調查,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同住或共食之接觸者皆完成採檢,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依據例行疫調資料顯示,部分個案有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如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疾管署已啟動專案調查,針對菌株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比對,同時針對本土確診個案進行更詳細飲食等暴露史之疫調,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1月27日止,副傷寒確定病例累計23例,分別為22例本土及1例印尼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15例(68%),女性7例(32%),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以20-29歲為多(50%),居住地分布於11縣市,發病時間分散於各月份,其中以10月份8例為最多。2018至2022年本土累積病例數分別為1、3、0、1、6例,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為7、6、0、0、0例,其中2018及2019年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4例)、印度(4例)、柬埔寨(2例)、緬甸(1例)、孟加拉(1例)及美國(1例)。

疾管署說明,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常見的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呼籲民眾隨時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生飲生食,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或瓶裝礦泉水;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24小時內通報。副傷寒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The post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

這篇文章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Buy JNews
廣告

疾管署今(28)日表示,國內今(2023)年已發現22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高於2014至2022年同期,衛生單位已完成疫情調查,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同住或共食之接觸者皆完成採檢,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依據例行疫調資料顯示,部分個案有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如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疾管署已啟動專案調查,針對菌株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比對,同時針對本土確診個案進行更詳細飲食等暴露史之疫調,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1月27日止,副傷寒確定病例累計23例,分別為22例本土及1例印尼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15例(68%),女性7例(32%),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以20-29歲為多(50%),居住地分布於11縣市,發病時間分散於各月份,其中以10月份8例為最多。2018至2022年本土累積病例數分別為1、3、0、1、6例,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為7、6、0、0、0例,其中2018及2019年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4例)、印度(4例)、柬埔寨(2例)、緬甸(1例)、孟加拉(1例)及美國(1例)。

疾管署說明,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常見的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呼籲民眾隨時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生飲生食,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或瓶裝礦泉水;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24小時內通報。副傷寒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The post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

這篇文章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推薦閱讀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突發坐骨神經痛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助康復

疾管署今(28)日表示,國內今(2023)年已發現22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高於2014至2022年同期,衛生單位已完成疫情調查,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同住或共食之接觸者皆完成採檢,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依據例行疫調資料顯示,部分個案有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如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疾管署已啟動專案調查,針對菌株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比對,同時針對本土確診個案進行更詳細飲食等暴露史之疫調,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1月27日止,副傷寒確定病例累計23例,分別為22例本土及1例印尼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15例(68%),女性7例(32%),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以20-29歲為多(50%),居住地分布於11縣市,發病時間分散於各月份,其中以10月份8例為最多。2018至2022年本土累積病例數分別為1、3、0、1、6例,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為7、6、0、0、0例,其中2018及2019年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4例)、印度(4例)、柬埔寨(2例)、緬甸(1例)、孟加拉(1例)及美國(1例)。

疾管署說明,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常見的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呼籲民眾隨時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生飲生食,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或瓶裝礦泉水;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24小時內通報。副傷寒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The post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

這篇文章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Buy JNews
廣告

疾管署今(28)日表示,國內今(2023)年已發現22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高於2014至2022年同期,衛生單位已完成疫情調查,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同住或共食之接觸者皆完成採檢,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依據例行疫調資料顯示,部分個案有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如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疾管署已啟動專案調查,針對菌株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比對,同時針對本土確診個案進行更詳細飲食等暴露史之疫調,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1月27日止,副傷寒確定病例累計23例,分別為22例本土及1例印尼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15例(68%),女性7例(32%),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以20-29歲為多(50%),居住地分布於11縣市,發病時間分散於各月份,其中以10月份8例為最多。2018至2022年本土累積病例數分別為1、3、0、1、6例,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為7、6、0、0、0例,其中2018及2019年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4例)、印度(4例)、柬埔寨(2例)、緬甸(1例)、孟加拉(1例)及美國(1例)。

疾管署說明,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常見的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呼籲民眾隨時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生飲生食,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或瓶裝礦泉水;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24小時內通報。副傷寒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The post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

這篇文章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最早出現於 ENN台灣電報。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健康與運動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2025-07-14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健康與運動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2025-07-14
健康與運動

突發坐骨神經痛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助康復

2025-07-14
健康與運動

台灣自閉症人口突破2萬人 專家建議:規律運動有助改善症狀

2025-07-14
兒童視力不良且視差大信賴眼科案例多 醫籲少用3C產品還要注意寫字姿勢
健康與運動

兒童視力不良且視差大信賴眼科案例多 醫籲少用3C產品還要注意寫字姿勢

2025-06-28
2025 TNF100 臺北越野跑挑戰賽於貢寮環保公園起跑 富邦啦啦隊南珉貞應援越野跑
健康與運動

2025 TNF100 臺北越野跑挑戰賽於貢寮環保公園起跑 富邦啦啦隊南珉貞應援越野跑

2025-05-12
下一篇文章
登革熱疫情呈下降趨勢 台南7熱區及雲林古坑解除流行區

登革熱疫情呈下降趨勢 台南7熱區及雲林古坑解除流行區

漾新聞|看準未來商機 南台灣第一家寵物經營科成立招生 而且三年免學費雜費

漾新聞|看準未來商機 南台灣第一家寵物經營科成立招生 而且三年免學費雜費

最新新聞

RSG推出《雷神之鎚》免費版 體驗神話魅力與高額彩金的極致結合
影劇與娛樂

RSG推出《雷神之鎚》免費版 體驗神話魅力與高額彩金的極致結合

2025-08-04

閱讀更多

漾新聞|籃球營開打!亞運金牌職籃助陣旗津學子暑訓飆球技

2025-08-04

漾新聞|年省228萬度電!中鋼自製磁浮冰水機奪一級能效

2025-08-04

漾新聞|親手寫晶片、走進封裝廠!高雄女中攜日月光打造IC人才搖籃

2025-08-04
ATG電子再掀話題熱潮 !全新力作《戰神賽特》試玩版搶先登場

ATG電子再掀話題熱潮 !全新力作《戰神賽特》試玩版搶先登場

2025-08-04

熱門推薦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本土副傷寒病例創新高 疾管署啟動調查釐清可能感染源

2023-11-28

《啵me之我的青春住了鬼》邵雨薇「打」破新極限! 武戲+歌仔戲 每天都像才藝比賽

2025-02-26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台日合資BL劇《秘密關係》首集就開親 王君豪終結母胎單身「第一次」全獻給成晞

台日合資BL劇《秘密關係》首集就開親 王君豪終結母胎單身「第一次」全獻給成晞

2025-07-15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2025-06-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RSG推出《雷神之鎚》免費版 體驗神話魅力與高額彩金的極致結合
  • 漾新聞|籃球營開打!亞運金牌職籃助陣旗津學子暑訓飆球技
  • 漾新聞|年省228萬度電!中鋼自製磁浮冰水機奪一級能效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