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4年3月15日 /美通社/ — 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在香港外國記者會順利舉行,大會請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常委、理文造紙董事局主席、百仁基金主席李文俊先生SBS, BBS, JP就「慶國慶75週年 75萬內地升學獎金等着你」為主題發表演說。李文俊先生指出,向香港青少年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香港的青少年學生們增進國家認同、擴大學術視野、增強競爭力。故此,當他得知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為本港應屆DSE考生設立獎學金,鼓勵他們到138所內地重點大學升學,他義不容辭的表示支持,並呼籲全港各界關愛香港青少年學業與前途的熱心人士與機構,一起加入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的行業。
李文俊先生發言時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新發展格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下,內地與香港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的交流愈趨頻繁,各產業對人才需求甚殷,發展機遇亦隨之而來。香港青年若能於求學時期及早規劃,把握機會認識內地的社會風貌及民生發展,將有助其日後的發展。「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正提供合適的平台,一方面為香港年青人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能及早掌握國家的最新發展需要,以應對當代的機遇和挑戰。
他續稱,參與2024/25學年「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共138所,遍布內地二十一個省份/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江蘇、四川、雲南、湖南、江西、山東、廣西、陝西、遼寧、河南、海南、甘肅、吉林及安徽。透過「文憑試收生計劃」,香港學生在升學途上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李文俊先生認為,國家高等教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和交流,能夠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通過接受國家高等教育,香港青少年能更深入地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增進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與會者包括: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主席卓友森、副主席林偉文;粵港澳大灣區研學旅行研究院創院院長卓大立;2006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林景昇警司;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周伯展醫生;教育界許建業、劉德銘、高炳旋校長;研學領域李偉康、陳錦全、王寶新、李桂芬、卓祺、黃曉惠;社福界余秀珠、關志康;校友會張裕錡、劉穎欣、王嘉雯、張璐;新能源領域何基章;勞工界譚金蓮;金融界趙必立、吳靜玲;工商界黃燕、黎宇;香港知青聯李達恩、姚潔凝;傳媒界何民傑博士等。他們都表示一定籌人籌款籌資源,鼓勵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升學,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
香港2024年3月15日 /美通社/ — 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在香港外國記者會順利舉行,大會請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常委、理文造紙董事局主席、百仁基金主席李文俊先生SBS, BBS, JP就「慶國慶75週年 75萬內地升學獎金等着你」為主題發表演說。李文俊先生指出,向香港青少年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香港的青少年學生們增進國家認同、擴大學術視野、增強競爭力。故此,當他得知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為本港應屆DSE考生設立獎學金,鼓勵他們到138所內地重點大學升學,他義不容辭的表示支持,並呼籲全港各界關愛香港青少年學業與前途的熱心人士與機構,一起加入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的行業。
李文俊先生發言時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新發展格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下,內地與香港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的交流愈趨頻繁,各產業對人才需求甚殷,發展機遇亦隨之而來。香港青年若能於求學時期及早規劃,把握機會認識內地的社會風貌及民生發展,將有助其日後的發展。「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正提供合適的平台,一方面為香港年青人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能及早掌握國家的最新發展需要,以應對當代的機遇和挑戰。
他續稱,參與2024/25學年「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共138所,遍布內地二十一個省份/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江蘇、四川、雲南、湖南、江西、山東、廣西、陝西、遼寧、河南、海南、甘肅、吉林及安徽。透過「文憑試收生計劃」,香港學生在升學途上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李文俊先生認為,國家高等教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和交流,能夠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通過接受國家高等教育,香港青少年能更深入地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增進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與會者包括: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主席卓友森、副主席林偉文;粵港澳大灣區研學旅行研究院創院院長卓大立;2006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林景昇警司;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周伯展醫生;教育界許建業、劉德銘、高炳旋校長;研學領域李偉康、陳錦全、王寶新、李桂芬、卓祺、黃曉惠;社福界余秀珠、關志康;校友會張裕錡、劉穎欣、王嘉雯、張璐;新能源領域何基章;勞工界譚金蓮;金融界趙必立、吳靜玲;工商界黃燕、黎宇;香港知青聯李達恩、姚潔凝;傳媒界何民傑博士等。他們都表示一定籌人籌款籌資源,鼓勵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升學,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
香港2024年3月15日 /美通社/ — 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在香港外國記者會順利舉行,大會請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常委、理文造紙董事局主席、百仁基金主席李文俊先生SBS, BBS, JP就「慶國慶75週年 75萬內地升學獎金等着你」為主題發表演說。李文俊先生指出,向香港青少年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香港的青少年學生們增進國家認同、擴大學術視野、增強競爭力。故此,當他得知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為本港應屆DSE考生設立獎學金,鼓勵他們到138所內地重點大學升學,他義不容辭的表示支持,並呼籲全港各界關愛香港青少年學業與前途的熱心人士與機構,一起加入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的行業。
李文俊先生發言時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新發展格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下,內地與香港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的交流愈趨頻繁,各產業對人才需求甚殷,發展機遇亦隨之而來。香港青年若能於求學時期及早規劃,把握機會認識內地的社會風貌及民生發展,將有助其日後的發展。「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正提供合適的平台,一方面為香港年青人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能及早掌握國家的最新發展需要,以應對當代的機遇和挑戰。
他續稱,參與2024/25學年「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共138所,遍布內地二十一個省份/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江蘇、四川、雲南、湖南、江西、山東、廣西、陝西、遼寧、河南、海南、甘肅、吉林及安徽。透過「文憑試收生計劃」,香港學生在升學途上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李文俊先生認為,國家高等教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和交流,能夠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通過接受國家高等教育,香港青少年能更深入地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增進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與會者包括: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主席卓友森、副主席林偉文;粵港澳大灣區研學旅行研究院創院院長卓大立;2006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林景昇警司;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周伯展醫生;教育界許建業、劉德銘、高炳旋校長;研學領域李偉康、陳錦全、王寶新、李桂芬、卓祺、黃曉惠;社福界余秀珠、關志康;校友會張裕錡、劉穎欣、王嘉雯、張璐;新能源領域何基章;勞工界譚金蓮;金融界趙必立、吳靜玲;工商界黃燕、黎宇;香港知青聯李達恩、姚潔凝;傳媒界何民傑博士等。他們都表示一定籌人籌款籌資源,鼓勵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升學,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
香港2024年3月15日 /美通社/ — 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在香港外國記者會順利舉行,大會請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常委、理文造紙董事局主席、百仁基金主席李文俊先生SBS, BBS, JP就「慶國慶75週年 75萬內地升學獎金等着你」為主題發表演說。李文俊先生指出,向香港青少年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香港的青少年學生們增進國家認同、擴大學術視野、增強競爭力。故此,當他得知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為本港應屆DSE考生設立獎學金,鼓勵他們到138所內地重點大學升學,他義不容辭的表示支持,並呼籲全港各界關愛香港青少年學業與前途的熱心人士與機構,一起加入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的行業。
李文俊先生發言時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新發展格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下,內地與香港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的交流愈趨頻繁,各產業對人才需求甚殷,發展機遇亦隨之而來。香港青年若能於求學時期及早規劃,把握機會認識內地的社會風貌及民生發展,將有助其日後的發展。「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正提供合適的平台,一方面為香港年青人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能及早掌握國家的最新發展需要,以應對當代的機遇和挑戰。
他續稱,參與2024/25學年「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共138所,遍布內地二十一個省份/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江蘇、四川、雲南、湖南、江西、山東、廣西、陝西、遼寧、河南、海南、甘肅、吉林及安徽。透過「文憑試收生計劃」,香港學生在升學途上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李文俊先生認為,國家高等教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和交流,能夠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通過接受國家高等教育,香港青少年能更深入地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增進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與會者包括:第二屆香港文化旅遊導賞賽組委會主席卓友森、副主席林偉文;粵港澳大灣區研學旅行研究院創院院長卓大立;2006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林景昇警司;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周伯展醫生;教育界許建業、劉德銘、高炳旋校長;研學領域李偉康、陳錦全、王寶新、李桂芬、卓祺、黃曉惠;社福界余秀珠、關志康;校友會張裕錡、劉穎欣、王嘉雯、張璐;新能源領域何基章;勞工界譚金蓮;金融界趙必立、吳靜玲;工商界黃燕、黎宇;香港知青聯李達恩、姚潔凝;傳媒界何民傑博士等。他們都表示一定籌人籌款籌資源,鼓勵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升學,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