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文標/台中報導
去年喜逢臺灣前輩藝術家顏水龍120年誕辰,今年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兩大國家級場館開啟首次合作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紀念藝術家顏水龍的卓越成就與豐富多彩的創作生涯。今(30)日開幕式,文化部長史哲、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顏水龍家屬顏千峰、藝術史學者顏娟英、參展藝術家李榮烈皆到場共襄盛舉。
國美館表示,展覽以全新的視角呈現顏水龍心懷臺灣風土自然,關心原住民族文化,在藝術上強調太陽做為臺灣形象;同時為提高臺灣人的生活美感素質,顏水龍更深入臺灣各地發掘民間手工藝傳統,積極投入工藝推廣教育,而大臺中包括南投草屯等地就是他在戰後初期的工藝教育實驗場所,工藝中心至今仍視顏水龍為其重要的創立人之一。
顏水龍作為臺灣第一代藝術家與知識份子,他的藝術生涯跨足多國與多領域,曾入選巴黎秋季沙龍(1931),參與東京上杜會展覽,並任職日本壽毛加牙粉公司(SMOCA),負責廣告設計(1932-1940),被譽為「臺灣第一廣告人」,同時他也在臺灣新民報長期發表連載小說插畫。1942年返回臺灣積極推動手工藝的傳承與現代造形;1961年,因緣際會主持臺中體專體育館外牆的巨型馬賽克壁畫,成為臺灣最早的公共藝術指標。顏水龍一生熱愛臺灣,他深信「生活就是藝術」,公共場域的馬賽克正是開放予民眾共同欣賞、塑造臺灣形象的利器。本次展覽一大亮點為原設置於臺北日新戲院、長達18公尺的〈日東昇〉(1966),2021年被拆除下架,經過種種艱難的準備工作,終於在國美館前重見日出、迎接觀眾。
本次策展團隊由知名藝術史學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老師帶領,與臺灣美術史研究者林育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楊育睿,與青年研究者林以珞、何冠緯共同組成,以6大子題組構、策劃本次的展覽。6子題分別為「臺灣的太陽─風土誌」、「愛與尊重─臺灣人物誌」、「建築與造形─現代與傳統」、「自由工藝─傳統、現代與創造」、「造形文化─寓於日常生活的美感」,以及「美的傳承─工藝是民眾的藝術學校」;搭配藝術、工藝雙軸線觀賞動線,重新詮釋顏水龍的藝術成就,以臺灣風土與人物為主題重新詮釋他的經典油畫作品、手稿等。本次展覽特地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千千岩助太郎教授家屬及SMOCA商借極少曝光的作品。工藝展品則從工藝中心商借鎮館之寶,展出設計手稿與竹工藝作品,以及顏水龍於瓷揚窯工作室創作的陶瓷作品。
工藝中心的前身「南投縣工藝研究班」成立於1954年7月,顏水龍擔任首任班主任,為其孜孜不倦的創作生涯中,相當重要的成就之一。展覽特別邀請到2007年「國家工藝成就獎」首位得主,並曾與顏水龍在工藝研究班共事的漆工藝「人間國寶」王清霜老師參展,他與顏水龍先生於研究班初創時期分別擔任教務主任及班主任,一同見證臺灣工藝從手工藝發展至工藝文化產業的歷史。同時,在「美的傳承」子題中,邀請工藝研究班首屆畢業生、國寶級竹藝大師李榮烈一同展出,他是研究班竹工科第一期的學生,受到班主任顏水龍等人指導,也是2013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織品方面則有顏水龍實踐家專的助教簡玲亮、馮瓊珠奉獻一生創作的染織作品,藉此傳揚顏水龍對臺灣文化和工藝傳承的重要意義。本展將首次展出顏水龍與建築師楊貽炳合作的臺中市忠孝路「顏宅」設計圖(1955)、由蘇睿弼教授領導的中城文化再生協會製作模型與3D影像再現,搭配由臺中文史復興組合製作的中部足跡地圖,並規劃多項互動展示區,從不同面向重現顏水龍的生活情境。
「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不僅紀念顏水龍,更是對臺灣美術與工藝史的一次重要探索,國美館與工藝中心共同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千萬別錯過這一場難得的跨域盛宴,一起見證臺灣藝術與工藝的璀璨輝煌。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訊息請參考國美館官網:http://www.ntmofa.gov.tw。
「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3~106展覽室、美術街(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即日起至6月30日,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及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