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蘇紘慶/花蓮
403花蓮發生7.2級強震後,持續的餘震讓許多民眾如同驚弓之鳥,稍有搖晃便陷入恐懼中。面對龐大的心理壓力,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王迺燕表示,通常在災後一至兩周,就會進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峰;提醒民眾,如持續出現失眠、食慾變差或心悸、手抖,甚至是腹瀉、焦慮、憂鬱等症狀,可找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與治療。
「怎麼又來了!」地鳴聲伴著搖晃,403地震後至今大小餘震不斷,其中歷劫歸來的李小姐回想起上班途中遭遇的天搖地晃,落石、黃沙滾滾,一度以為自己活不了,如今雖躺在病床上,面對餘震搖晃仍感到相當懼怕,直呼好崩潰!身心科醫師王迺燕表示,經歷過災難,創傷經驗會儲存在海馬迴,甚至揮之不去,每當出現類似情景,神經連結會特別強烈,造成恐懼、焦慮,除了藉由信仰、家人親友的陪伴等轉移注意力,也要密切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若持續感到無法自控或情緒不穩,應及時尋求心理諮詢或專業幫助,以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歷經強震,回想起倉皇逃出的景象,連大人都感到恐慌與不安,何況是孩子。門諾醫院心理師林美宇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家長首先要安定自己情緒,才能給孩子「安心」的感覺,除了給予更大的耐心陪伴與傾聽,也可透過繪畫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心中恐懼,並透過繪本或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地震是什麼、地震時該如何應變,甚至帶著孩子觸摸家裡的梁柱、牆面,讓孩子知道家裡很安全,藉此讓孩子能夠安心,逐漸放下心中的不安與惶恐。
強震過後,面對連續的餘震,產生焦慮和恐懼是正常的反應,心理師建議可透過安心5步驟,「安、靜、能、繫、望」,調適身心。首先要做到「安」,確保安全,遠離潛在的危險。「靜」是保持冷靜和放鬆,避免過度擔憂和焦慮。「能」則是找回自我控制感,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繫」是指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共同面對挑戰,互相扶持。最後,「望」是保持希望和信心,相信明天會更好。透過這套方式的落實,期盼不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能遠離恐懼,盡快重回正常生活。
此外,醫師也建議,如果發現自己的心情仍未完全平復,盡量不要一直再盯著電視新聞,不妨透過看電影、聽音樂或是與家人到戶外走走,儘快讓自己回到原有的規律生活及軌道。門諾醫院身心科團隊也將籌畫親子安心陪伴團體活動,透過專業協助,陪伴孩子們早日走出地震的恐懼。
圖/經歷強震 親友以及信仰的支持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