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第廿二章、結語
「三腳貓的傳說」己逾百年,它的榮枯與興衰,道不完、訴不盡,可以預見,應該還是會繼續傳說。
傳說中的一切,正史與野史交織,有些真,有些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三腳貓的風華與沒落,應該都發生在清末以前的年代,據殘缺的資料顯示及耆老所述,在清代年間,清政府在三腳貓曾設有「官署」,所以,在當地曾有一座跨越「三腳貓埤 (又稱埤子頭埤)」溪流的「管事橋」,這座橋在民國五、六十年代還存在,但如今隨著河道淤積寬度縮小,環境改變,「管事橋」也不易找著。
除了「管事橋」之外,在三腳貓聚落西南方現今三腳貓大榕樹西邊,還有一座「管事墓」,墓塚規模非常大,耆老形容猶如一座小山丘。這座墓塚所葬應是當地官署的長官、首長,但其名無可考。事隔一百多年後,附近的老農都還名之為「管事墓」。
這座「管事墓」的骨骸,於何年間撿骨,九十耆老說「沒人不知道,他從小只知道己經撿骨過,只保留空墓」。正因確定是空墓,所以,約在民國八十年間,附近農家基於農地地層下陷,地勢低窪,遇雨積水,損及農作,於是大家合議,一起動手,挖墓丘的土用牛車載回去填高自家的農地,「管事墓」就這樣被夷為平地變成農地,如今不見任何遺跡,清代古墓自此消失於三腳貓。
有官署、有管事橋及管事墓,足見當年三腳貓聚落何其興盛的榮景,可惜這些都灰飛煙滅了,俱往矣。從日據時期到台灣光復至今的三腳貓,只有沒落再沒落、孤寂再孤寂。
放眼所見,現今整個三腳貓地區,除了「五指數得完」的個位數住戶外,幾乎只剩農地上滿滿的高梁農作及晚近十年間「登陸」的畜牧養雞場。也許再一世紀,都不太可能風華再現。所謂的滄海桑田、白雲蒼狗,就是這般的寫照。
至於三腳貓事件,九旬耆老淡定又清晰的說「三腳貓抗日事件,發生在我出生的三、四十年前,所以,一切的一切,我也都是聽長輩們說的」。
這位耆老現在己經拄杖而行,附近的農地也租人代耕,所以,很少再重返當地,田中的四十九公,只能路過或在家遙拜在心頭了。
事實上,123年前發生的三腳貓抗日事件,台澎金馬百餘年來無人眼見,因為找不到如此高壽的人瑞親眼所見。三腳貓的今昔,只能讓文史去說話、讓傳說繼續傳說。
義竹子弟最重要的,就是心中一定要記得祈求忠義元帥四十九公,永世庇護社稷,保祐眾生,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六畜興旺,五穀豐收。
台灣農村社會,極盡沒落,難再振興,特別是類似三腳貓這樣的「窮鄉僻壤」。但只要聚落故土仍在,說不定會出現奇蹟般的「變數」,例如,當今科技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國內外銳不可擋,「工廠設在那興到那」,日本熊本台積電就是活見證,真正是「興嘎會呷糕仔」。
三腳貓聚落,地廣人稀,毗鄰數百甲台糖「東後寮農場」,腹地廣大,地勢平坦,靠近布袋港,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條件優越,想再「重現風華」,投石問路於台積電也許是不錯的選項。
若有機會爭取台積電在此設廠,當然美事一樁,也能提供當地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發展,並開創義竹璀璨美好的未來。
三腳貓抗日事件發生於清代光緒27年、西元1901年、民前11年,儘管迄今己逾123年,然這段血淚交織的忠勇事蹟與壯烈成仁史實,誠如「忠義元帥廟」興建沿革撰稿人翁珍卿老師於碑文所載之內文,可謂: 『句句血淚,感人肺腑』。
當年資訊不發達,且為了避免事態擴大,資訊刻意遭受封鎖,加上事件發生後,日本仍持續高壓統治台灣45年 (直至1945年台灣光復) ,事件非常敏感,人心惶惶,噤若寒蟬,且報導相當有限。
雖然物換星移,歲月匆匆,隨著時代巨輪,不停滾動前進,但烈士忠肝義膽、豪情壯志,斑斑血淚之事蹟,依然在鄉間持續流傳,可惜官方未曾公布完整檔案,致真相始終未克大白。
俗云:『不信公理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呼籲政府公布相關檔案,並敦請中央研究院史學研究所有計畫、有系統的研究,也期待社會各界、史學專家、關懷鄉土之熱心文史工作者持續廣泛、深入發掘、探求,讓真相早日大白,以撫慰烈士之英靈,使他們保鄉衛國、英勇抗日、捨生取義、為國捐驅之忠勇事蹟能輝耀史乘,永載史冊,典範長存,與日月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