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今(26)日舉辦30週年記者會,會中分享從事性創服務一路以來走過的點點滴滴,從那段對性創無法啟齒的隱諱年代,一路堅持服務與倡議併行,在陪伴療癒被害人的同時,也極力倡導法政策的完善。勵馨基金會早期以安置家園的形式提供被人口販運及家內性侵的少女替代性照顧,在協助少女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很需要心理諮商及輔導,因為通常遇到性侵害的孩子會因為事情的揭露、家中為維持和諧被要求噤聲…等原因,引發很多不適應的情形。因此開始有心理諮商師進入家園幫助他們建立對新環境的安全感,並且慢慢安定下來,同時協助安置機構的社工了解及照顧不同反應的孩子。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回想當初成立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的起心動念,他說:「當年有一位剛來到安置家園的少女,在畫畫時畫了一顆紅色的心,可是在下面仍然有著一塊黑色的陰影。這幅畫讓我很深刻的感受到,我們只是提供支持性的照顧是不夠的,他們的創傷是需要被處理的。」因此他開始積極推動蒲公英的成立,訖今累計的服務案量達2,598人,共服務106,305人次。從2018-2023年新進求助個案中,我們看見受性侵害年齡超過半數為未成年,且近八成的未成年受性侵害個案,在成年後才開始尋求諮商協助,因此勵馨近年來積極推動「未成年性侵受害 追訴期成年起算」。另外,從近三年接受諮商及諮詢的服務類別來看,均以性侵害為主要,多重創傷次之,家庭暴力再次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2023年起數位性別暴力諮商諮詢數字不斷攀升,儼然成為現代的新興議題。
記者會上由勵馨培植的「光腳的愛麗絲」劇團特別獻上本土版陰道故事-《拾蒂》躲貓貓,團員以讀劇的方式呈現真實發生過的生命故事,贏得台下來賓一片掌聲。除此之外,蒲公英服務個案賴雷娜也在先生的陪同下開心的揹著剛出生的孩子到場分享自己如何在諮商師的陪伴下走出陰霾,讓生活重回正軌,他在台上分享時說到:「由於國中時遭受性侵,過去的受暴經驗讓他產生睡眠障礙及罹患重度憂鬱症、產生了邊緣性人格。接受蒲公英心理諮商3年9個月,就像是一趟探索未知與整合經驗的旅程,在安全與被接納的環境裡,和諮商師討論當下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此刻的能力和不同的角度眼光,找到更多可能的因應及解決方法。」
蒲公英憑藉多年性創諮商輔導經驗,2017年參與衛福部提出「性創復原計畫」,衛福部副司長郭彩榕特別出席記者會,並在致詞時說到:「在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30多年的努力下,民眾的觀念改變了,進而影響到政策的改變,感謝因為有你們的傾聽、理解與陪伴,陪伴著許多性創傷被害人在復原的路上不感到孤單。」
持續關心性別議題的立法委員范雲在記者會上表示,看了蒲公英服務個案的故事很有感觸,因此要先對勵馨蒲公英所有工作人員致意,並表示:「勵馨是台灣社會第一個意識到童年性創傷,有指標性的意義。助人工作者走的是一條很長、很辛苦的路,肩負著被害人的傷痛,自己卻不能垮掉。蒲公英在這條路上,穩穩地走了三十年。辛苦了!有你們真好!」
認識勵馨蒲公英有20多年的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沒有蒲公英,台灣的性創服務就不會展開,蒲公英專業的一群人累積服務個案,有量能倡議發馨。但是基次對服務對象隱私和保護,因此沒辦法曝光他們的服務成效,所以他們沒有掌聲和鎂光燈;受害者受傷的心要修復需要時間,所以他們沒辦法用效率催促個案.但勵馨蒲公英憑藉著要陪伴受害者內在心理創傷的信念默默走了三十年。」
回首一路走來的足跡,除了直接服務的深度、廣度及量能增加,勵馨也在不斷的參與及倡議推動下,讓不合時宜的法政策持續修法、立法,社會氛圍也有了改變,越來越多受害者願意站出來,越來越多民眾願意加入聲援的行列,從一開始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立法,性平三法的立法,到現在的跟騷法、性平三法修法,勵馨走過了整個歷史,蒲公英當年撤下的種子,終於在30年之際,讓大家看見遍地開花的美景。然而性創傷的修復之路還很長,勵馨台北分事務所主任陳玉楨說:「蒲公英的下一個10年,將更多的倡導家庭與社區的友善支持、加速推動相關的體制及政策倡議、整理過去30年實務經驗,建構在地性創傷療癒地圖,訓練培育更多性創傷服務的專業工作者。」勵馨和蒲公英也會一直和性創傷受害者站在同一陣線,成為他們最為堅強的後盾,讓受害者重新拼回自己的人生地圖與方向,也期望在各方資源的挹注下,「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能迎風飛揚,陪伴每一位性創傷受害者,走過漫長的復元路。
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六大服務特點
1.最早倡導兒童性侵害防制工作
2.國內第一個專為性侵害倖存者提供深度心理諮商的機構
3.首度將應用「重要他人」的概念在性創傷療癒服務
4.提出「內在小孩」的概念
5.讓倖存者能直接為自己發聲
6.關注結構性社會問題 建構性別友善環境
圖說: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舉辦為性創發聲30載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