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國際時事

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 推動業界藉創新科技提升效率、質素和安全

2024-07-08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香港2024年7月8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今日舉行「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推動更多相關科技和解決方案落地應用,提升建築效率、質素和安全,增強業界發展動能。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聯同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及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親臨主禮。


(圖左至右)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以及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今日(7月8日)出席「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

提速、提效、提量、提質

何局長重申藉科技加快發展智慧建築的決心,冀把業界挑戰轉化為科技與建築跨界合作的發展新機遇。她表示,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把創新科技融入公營房屋的建造和管理,致力為居民帶來幸福感。「我們與不同機構包括應科院合作,研究有助進一步提升『組裝合成建築法』、『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科技,以達成『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的建屋目標。」

她指出,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聚合大學及研究機構和業界代表,將有助促進「政產學研」的創新與合作,透過融合前沿技術,鼓勵建築及房地產行業升級轉型。

助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

李惠光工程師表示,建築及房地產業是香港的支柱行業之一,整個產業鏈為本地生產總值貢獻良多;業界以擅長興建優質高密度樓宇見稱,專業水平在區內首屈一指。然而,近年業界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建造成本高企、勞工人口老化、工業意外頻生等。

他說:「我們有信心先進的創新科技能夠協助業界改變現狀,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率,令施工更為安全,加速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香港未來十年將有大量工程上馬,據估算,每年建築工程費用將高達3,000億港元,業界若能善用科技提升生產力和承載力,將把握新一輪產業變革所帶來的高速增長機會。」

與房協及協興達成合作協議

葉成輝博士指出,聯盟匯聚政府及監管機構、學術及研究機構、建造業持份者、房地產市場參與者、技術提供者和業界組織,構成完善的建築及房地產科技生態圈,藉着創新和協作力量改革傳統建築及物業管理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助力香港邁向智慧城市。 

葉博士說,應科院致力研發「深科技智能解決方案」(Deep Tech for Smart Solutions):「我們的建築科技已發展成熟,並與多個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合作(包括房屋局、港鐵公司等),不少科技已落地應用。」應科院剛與香港房屋協會及協興建築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協興建築將於房協項目中採用應科院研發的嶄新科技,提升建築效能和安全。

應科院有關建築及房地產的主要科技包括:

  • 工地安全 – 香港建築地盤作業空間狹小,應科院研發涵蓋被動散熱和邊緣人工智能技術,配合多重攝影鏡頭的解決方案,以識別危險區域及發出警示、偵測異常動作及防止碰撞等。此外,全球首個基於類神經感知的工地安全監察系統已在香港開始試行,藉尖端技術革新建築工地密閉空間出入管制,大大改善工地密閉空間的安全管理。
  • 起重機安全 – 應科院從操作員及機器兩方面入手研發解決方案,確保起重機正常運作。系統藉跟蹤頭部動作、分析人體姿態及面部狀況、監測心率等,判斷操作員是否過於疲勞;另外,應科院採用對溫度和壓力高度敏感的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FBG),實時檢測及警示金屬框架的異常 (如結構和機件變型)。此外,我們還開發了全球首個適用於長距離和極端環境、具有追蹤功能的實時入侵警報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動態視覺和可視化數據,增強極端環境下的安全監控能力。
  • 創新組裝合成建築(MiC)精準定位 – 應科院透過智能光學傳感技術,開發出高準確度的MiC吊運定位系統。該系統採用獨特的「非可見光通訊」(nVLC)方法及「神經形態感知集成光學結構」,能夠在數百米遠的距離提供毫米級的精確定位功能。這項技術為提高MiC定位與對位的操作效率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克服了操作人員的視線受限問題,提高了吊運區域的安全。它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工繁重任務,從而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
  • 混合實境頭盔 – 應科院開發了基於模組化新興感測和顯示技術(M-ESDT)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結合了擴增實境、人工智能、建築信息模型和元宇宙技術。這方案涵蓋了關鍵裝置(微型顯示器)、光學模組/系統、軟件開發工具和內容生成功能,適用於教育、模擬、培訓和輔助操作。目前擴增實境(AR) 或虛擬實境(VR) 設備是透過內置的小型電腦來控制硬件及處理感測資料。隨着5G將運算能力轉移到雲端,頭戴式設備將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時提供更強大的功能。由於毋需依賴內置計算元件的限制,這些設備在應用上將提供無限可能。
  • 通用人工智能電梯預測性維護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對物聯網數據進行分析, 獲取電梯運行數據模式以有效預測電梯故障。此系統與各製造商的電梯相容,並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和準確的故障預測,提高現場維護檢查效率,亦減少電梯停運時間,提升屋宇管理服務質素。

業界領袖分享真知灼見

應科院於會上舉行了兩場專題討論,邀得多位行業領袖和業界專家分享真知灼見,聚焦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並前瞻房地產科技創新的未來。首場由應科院董事局成員黃錦沛先生擔任主持,請來房屋署助理署長(發展及採購)葉成林博士、香港房屋協會總監(項目策劃及管理)張冠華先生、建造業議會總監(行業發展)何烱光先生、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代理院長暨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教授,以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會長何雅凌女士,就「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策動建築及房地產科技力量」進行交流。

而由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楊孟璋工程師主持的第二場專題討論,題為「前瞻未來:香港房地產科技創新及市場展望」,講者包括置地公司數碼轉型及創新部董事及主管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詹廷偉先生、華懋集團企業資訊科技及方案高級副總監馮永熙先生,以及Pi Labs(亞太區)風險投資合夥人胡芯女士。

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https://cpta.astri.org/zh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

Buy JNews
廣告

香港2024年7月8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今日舉行「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推動更多相關科技和解決方案落地應用,提升建築效率、質素和安全,增強業界發展動能。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聯同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及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親臨主禮。


(圖左至右)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以及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今日(7月8日)出席「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

提速、提效、提量、提質

何局長重申藉科技加快發展智慧建築的決心,冀把業界挑戰轉化為科技與建築跨界合作的發展新機遇。她表示,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把創新科技融入公營房屋的建造和管理,致力為居民帶來幸福感。「我們與不同機構包括應科院合作,研究有助進一步提升『組裝合成建築法』、『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科技,以達成『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的建屋目標。」

她指出,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聚合大學及研究機構和業界代表,將有助促進「政產學研」的創新與合作,透過融合前沿技術,鼓勵建築及房地產行業升級轉型。

助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

李惠光工程師表示,建築及房地產業是香港的支柱行業之一,整個產業鏈為本地生產總值貢獻良多;業界以擅長興建優質高密度樓宇見稱,專業水平在區內首屈一指。然而,近年業界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建造成本高企、勞工人口老化、工業意外頻生等。

他說:「我們有信心先進的創新科技能夠協助業界改變現狀,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率,令施工更為安全,加速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香港未來十年將有大量工程上馬,據估算,每年建築工程費用將高達3,000億港元,業界若能善用科技提升生產力和承載力,將把握新一輪產業變革所帶來的高速增長機會。」

與房協及協興達成合作協議

葉成輝博士指出,聯盟匯聚政府及監管機構、學術及研究機構、建造業持份者、房地產市場參與者、技術提供者和業界組織,構成完善的建築及房地產科技生態圈,藉着創新和協作力量改革傳統建築及物業管理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助力香港邁向智慧城市。 

葉博士說,應科院致力研發「深科技智能解決方案」(Deep Tech for Smart Solutions):「我們的建築科技已發展成熟,並與多個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合作(包括房屋局、港鐵公司等),不少科技已落地應用。」應科院剛與香港房屋協會及協興建築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協興建築將於房協項目中採用應科院研發的嶄新科技,提升建築效能和安全。

應科院有關建築及房地產的主要科技包括:

  • 工地安全 – 香港建築地盤作業空間狹小,應科院研發涵蓋被動散熱和邊緣人工智能技術,配合多重攝影鏡頭的解決方案,以識別危險區域及發出警示、偵測異常動作及防止碰撞等。此外,全球首個基於類神經感知的工地安全監察系統已在香港開始試行,藉尖端技術革新建築工地密閉空間出入管制,大大改善工地密閉空間的安全管理。
  • 起重機安全 – 應科院從操作員及機器兩方面入手研發解決方案,確保起重機正常運作。系統藉跟蹤頭部動作、分析人體姿態及面部狀況、監測心率等,判斷操作員是否過於疲勞;另外,應科院採用對溫度和壓力高度敏感的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FBG),實時檢測及警示金屬框架的異常 (如結構和機件變型)。此外,我們還開發了全球首個適用於長距離和極端環境、具有追蹤功能的實時入侵警報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動態視覺和可視化數據,增強極端環境下的安全監控能力。
  • 創新組裝合成建築(MiC)精準定位 – 應科院透過智能光學傳感技術,開發出高準確度的MiC吊運定位系統。該系統採用獨特的「非可見光通訊」(nVLC)方法及「神經形態感知集成光學結構」,能夠在數百米遠的距離提供毫米級的精確定位功能。這項技術為提高MiC定位與對位的操作效率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克服了操作人員的視線受限問題,提高了吊運區域的安全。它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工繁重任務,從而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
  • 混合實境頭盔 – 應科院開發了基於模組化新興感測和顯示技術(M-ESDT)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結合了擴增實境、人工智能、建築信息模型和元宇宙技術。這方案涵蓋了關鍵裝置(微型顯示器)、光學模組/系統、軟件開發工具和內容生成功能,適用於教育、模擬、培訓和輔助操作。目前擴增實境(AR) 或虛擬實境(VR) 設備是透過內置的小型電腦來控制硬件及處理感測資料。隨着5G將運算能力轉移到雲端,頭戴式設備將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時提供更強大的功能。由於毋需依賴內置計算元件的限制,這些設備在應用上將提供無限可能。
  • 通用人工智能電梯預測性維護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對物聯網數據進行分析, 獲取電梯運行數據模式以有效預測電梯故障。此系統與各製造商的電梯相容,並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和準確的故障預測,提高現場維護檢查效率,亦減少電梯停運時間,提升屋宇管理服務質素。

業界領袖分享真知灼見

應科院於會上舉行了兩場專題討論,邀得多位行業領袖和業界專家分享真知灼見,聚焦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並前瞻房地產科技創新的未來。首場由應科院董事局成員黃錦沛先生擔任主持,請來房屋署助理署長(發展及採購)葉成林博士、香港房屋協會總監(項目策劃及管理)張冠華先生、建造業議會總監(行業發展)何烱光先生、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代理院長暨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教授,以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會長何雅凌女士,就「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策動建築及房地產科技力量」進行交流。

而由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楊孟璋工程師主持的第二場專題討論,題為「前瞻未來:香港房地產科技創新及市場展望」,講者包括置地公司數碼轉型及創新部董事及主管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詹廷偉先生、華懋集團企業資訊科技及方案高級副總監馮永熙先生,以及Pi Labs(亞太區)風險投資合夥人胡芯女士。

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https://cpta.astri.org/zh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

推薦閱讀

VT交易競技場大賽熱度攀升

卡西歐攜手The Sandbox打造G-SHOCK元宇宙體驗

日本國際智慧能源週【9月秋季展】將於9月17日在日本開幕,與全球的領袖連接,探索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

香港2024年7月8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今日舉行「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推動更多相關科技和解決方案落地應用,提升建築效率、質素和安全,增強業界發展動能。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聯同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及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親臨主禮。


(圖左至右)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以及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今日(7月8日)出席「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

提速、提效、提量、提質

何局長重申藉科技加快發展智慧建築的決心,冀把業界挑戰轉化為科技與建築跨界合作的發展新機遇。她表示,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把創新科技融入公營房屋的建造和管理,致力為居民帶來幸福感。「我們與不同機構包括應科院合作,研究有助進一步提升『組裝合成建築法』、『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科技,以達成『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的建屋目標。」

她指出,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聚合大學及研究機構和業界代表,將有助促進「政產學研」的創新與合作,透過融合前沿技術,鼓勵建築及房地產行業升級轉型。

助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

李惠光工程師表示,建築及房地產業是香港的支柱行業之一,整個產業鏈為本地生產總值貢獻良多;業界以擅長興建優質高密度樓宇見稱,專業水平在區內首屈一指。然而,近年業界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建造成本高企、勞工人口老化、工業意外頻生等。

他說:「我們有信心先進的創新科技能夠協助業界改變現狀,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率,令施工更為安全,加速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香港未來十年將有大量工程上馬,據估算,每年建築工程費用將高達3,000億港元,業界若能善用科技提升生產力和承載力,將把握新一輪產業變革所帶來的高速增長機會。」

與房協及協興達成合作協議

葉成輝博士指出,聯盟匯聚政府及監管機構、學術及研究機構、建造業持份者、房地產市場參與者、技術提供者和業界組織,構成完善的建築及房地產科技生態圈,藉着創新和協作力量改革傳統建築及物業管理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助力香港邁向智慧城市。 

葉博士說,應科院致力研發「深科技智能解決方案」(Deep Tech for Smart Solutions):「我們的建築科技已發展成熟,並與多個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合作(包括房屋局、港鐵公司等),不少科技已落地應用。」應科院剛與香港房屋協會及協興建築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協興建築將於房協項目中採用應科院研發的嶄新科技,提升建築效能和安全。

應科院有關建築及房地產的主要科技包括:

  • 工地安全 – 香港建築地盤作業空間狹小,應科院研發涵蓋被動散熱和邊緣人工智能技術,配合多重攝影鏡頭的解決方案,以識別危險區域及發出警示、偵測異常動作及防止碰撞等。此外,全球首個基於類神經感知的工地安全監察系統已在香港開始試行,藉尖端技術革新建築工地密閉空間出入管制,大大改善工地密閉空間的安全管理。
  • 起重機安全 – 應科院從操作員及機器兩方面入手研發解決方案,確保起重機正常運作。系統藉跟蹤頭部動作、分析人體姿態及面部狀況、監測心率等,判斷操作員是否過於疲勞;另外,應科院採用對溫度和壓力高度敏感的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FBG),實時檢測及警示金屬框架的異常 (如結構和機件變型)。此外,我們還開發了全球首個適用於長距離和極端環境、具有追蹤功能的實時入侵警報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動態視覺和可視化數據,增強極端環境下的安全監控能力。
  • 創新組裝合成建築(MiC)精準定位 – 應科院透過智能光學傳感技術,開發出高準確度的MiC吊運定位系統。該系統採用獨特的「非可見光通訊」(nVLC)方法及「神經形態感知集成光學結構」,能夠在數百米遠的距離提供毫米級的精確定位功能。這項技術為提高MiC定位與對位的操作效率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克服了操作人員的視線受限問題,提高了吊運區域的安全。它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工繁重任務,從而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
  • 混合實境頭盔 – 應科院開發了基於模組化新興感測和顯示技術(M-ESDT)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結合了擴增實境、人工智能、建築信息模型和元宇宙技術。這方案涵蓋了關鍵裝置(微型顯示器)、光學模組/系統、軟件開發工具和內容生成功能,適用於教育、模擬、培訓和輔助操作。目前擴增實境(AR) 或虛擬實境(VR) 設備是透過內置的小型電腦來控制硬件及處理感測資料。隨着5G將運算能力轉移到雲端,頭戴式設備將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時提供更強大的功能。由於毋需依賴內置計算元件的限制,這些設備在應用上將提供無限可能。
  • 通用人工智能電梯預測性維護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對物聯網數據進行分析, 獲取電梯運行數據模式以有效預測電梯故障。此系統與各製造商的電梯相容,並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和準確的故障預測,提高現場維護檢查效率,亦減少電梯停運時間,提升屋宇管理服務質素。

業界領袖分享真知灼見

應科院於會上舉行了兩場專題討論,邀得多位行業領袖和業界專家分享真知灼見,聚焦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並前瞻房地產科技創新的未來。首場由應科院董事局成員黃錦沛先生擔任主持,請來房屋署助理署長(發展及採購)葉成林博士、香港房屋協會總監(項目策劃及管理)張冠華先生、建造業議會總監(行業發展)何烱光先生、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代理院長暨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教授,以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會長何雅凌女士,就「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策動建築及房地產科技力量」進行交流。

而由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楊孟璋工程師主持的第二場專題討論,題為「前瞻未來:香港房地產科技創新及市場展望」,講者包括置地公司數碼轉型及創新部董事及主管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詹廷偉先生、華懋集團企業資訊科技及方案高級副總監馮永熙先生,以及Pi Labs(亞太區)風險投資合夥人胡芯女士。

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https://cpta.astri.org/zh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

Buy JNews
廣告

香港2024年7月8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今日舉行「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推動更多相關科技和解決方案落地應用,提升建築效率、質素和安全,增強業界發展動能。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聯同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及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親臨主禮。


(圖左至右)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以及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今日(7月8日)出席「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成立典禮。

提速、提效、提量、提質

何局長重申藉科技加快發展智慧建築的決心,冀把業界挑戰轉化為科技與建築跨界合作的發展新機遇。她表示,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把創新科技融入公營房屋的建造和管理,致力為居民帶來幸福感。「我們與不同機構包括應科院合作,研究有助進一步提升『組裝合成建築法』、『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科技,以達成『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的建屋目標。」

她指出,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聚合大學及研究機構和業界代表,將有助促進「政產學研」的創新與合作,透過融合前沿技術,鼓勵建築及房地產行業升級轉型。

助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

李惠光工程師表示,建築及房地產業是香港的支柱行業之一,整個產業鏈為本地生產總值貢獻良多;業界以擅長興建優質高密度樓宇見稱,專業水平在區內首屈一指。然而,近年業界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建造成本高企、勞工人口老化、工業意外頻生等。

他說:「我們有信心先進的創新科技能夠協助業界改變現狀,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率,令施工更為安全,加速建造業開發『新質生產力』。香港未來十年將有大量工程上馬,據估算,每年建築工程費用將高達3,000億港元,業界若能善用科技提升生產力和承載力,將把握新一輪產業變革所帶來的高速增長機會。」

與房協及協興達成合作協議

葉成輝博士指出,聯盟匯聚政府及監管機構、學術及研究機構、建造業持份者、房地產市場參與者、技術提供者和業界組織,構成完善的建築及房地產科技生態圈,藉着創新和協作力量改革傳統建築及物業管理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助力香港邁向智慧城市。 

葉博士說,應科院致力研發「深科技智能解決方案」(Deep Tech for Smart Solutions):「我們的建築科技已發展成熟,並與多個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合作(包括房屋局、港鐵公司等),不少科技已落地應用。」應科院剛與香港房屋協會及協興建築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協興建築將於房協項目中採用應科院研發的嶄新科技,提升建築效能和安全。

應科院有關建築及房地產的主要科技包括:

  • 工地安全 – 香港建築地盤作業空間狹小,應科院研發涵蓋被動散熱和邊緣人工智能技術,配合多重攝影鏡頭的解決方案,以識別危險區域及發出警示、偵測異常動作及防止碰撞等。此外,全球首個基於類神經感知的工地安全監察系統已在香港開始試行,藉尖端技術革新建築工地密閉空間出入管制,大大改善工地密閉空間的安全管理。
  • 起重機安全 – 應科院從操作員及機器兩方面入手研發解決方案,確保起重機正常運作。系統藉跟蹤頭部動作、分析人體姿態及面部狀況、監測心率等,判斷操作員是否過於疲勞;另外,應科院採用對溫度和壓力高度敏感的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FBG),實時檢測及警示金屬框架的異常 (如結構和機件變型)。此外,我們還開發了全球首個適用於長距離和極端環境、具有追蹤功能的實時入侵警報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動態視覺和可視化數據,增強極端環境下的安全監控能力。
  • 創新組裝合成建築(MiC)精準定位 – 應科院透過智能光學傳感技術,開發出高準確度的MiC吊運定位系統。該系統採用獨特的「非可見光通訊」(nVLC)方法及「神經形態感知集成光學結構」,能夠在數百米遠的距離提供毫米級的精確定位功能。這項技術為提高MiC定位與對位的操作效率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克服了操作人員的視線受限問題,提高了吊運區域的安全。它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工繁重任務,從而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
  • 混合實境頭盔 – 應科院開發了基於模組化新興感測和顯示技術(M-ESDT)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結合了擴增實境、人工智能、建築信息模型和元宇宙技術。這方案涵蓋了關鍵裝置(微型顯示器)、光學模組/系統、軟件開發工具和內容生成功能,適用於教育、模擬、培訓和輔助操作。目前擴增實境(AR) 或虛擬實境(VR) 設備是透過內置的小型電腦來控制硬件及處理感測資料。隨着5G將運算能力轉移到雲端,頭戴式設備將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時提供更強大的功能。由於毋需依賴內置計算元件的限制,這些設備在應用上將提供無限可能。
  • 通用人工智能電梯預測性維護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對物聯網數據進行分析, 獲取電梯運行數據模式以有效預測電梯故障。此系統與各製造商的電梯相容,並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和準確的故障預測,提高現場維護檢查效率,亦減少電梯停運時間,提升屋宇管理服務質素。

業界領袖分享真知灼見

應科院於會上舉行了兩場專題討論,邀得多位行業領袖和業界專家分享真知灼見,聚焦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並前瞻房地產科技創新的未來。首場由應科院董事局成員黃錦沛先生擔任主持,請來房屋署助理署長(發展及採購)葉成林博士、香港房屋協會總監(項目策劃及管理)張冠華先生、建造業議會總監(行業發展)何烱光先生、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代理院長暨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教授,以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會長何雅凌女士,就「建築安全與永續發展:策動建築及房地產科技力量」進行交流。

而由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楊孟璋工程師主持的第二場專題討論,題為「前瞻未來:香港房地產科技創新及市場展望」,講者包括置地公司數碼轉型及創新部董事及主管暨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詹廷偉先生、華懋集團企業資訊科技及方案高級副總監馮永熙先生,以及Pi Labs(亞太區)風險投資合夥人胡芯女士。

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https://cpta.astri.org/zh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VT交易競技場大賽熱度攀升
國際時事

VT交易競技場大賽熱度攀升

2025-08-05
卡西歐攜手The Sandbox打造G-SHOCK元宇宙體驗
國際時事

卡西歐攜手The Sandbox打造G-SHOCK元宇宙體驗

2025-08-05
日本國際智慧能源週【9月秋季展】將於9月17日在日本開幕,與全球的領袖連接,探索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
國際時事

日本國際智慧能源週【9月秋季展】將於9月17日在日本開幕,與全球的領袖連接,探索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

2025-08-05
Ayala Corporation入選「東盟企業50強」及「菲律賓企業5強」,彰顯卓越治理能力
國際時事

Ayala Corporation入選「東盟企業50強」及「菲律賓企業5強」,彰顯卓越治理能力

2025-08-05
Binggrae(賓格瑞) 將於台北信義區開設快閃店《Binggrae(賓格瑞)夏日冰果室》
國際時事

Binggrae(賓格瑞) 將於台北信義區開設快閃店《Binggrae(賓格瑞)夏日冰果室》

2025-08-05
首個日本幼兒園留學項目攜《小豬佩奇》邀全球家庭體驗純正日本校園生活
國際時事

首個日本幼兒園留學項目攜《小豬佩奇》邀全球家庭體驗純正日本校園生活

2025-08-05
下一篇文章
舉重界TAKAO Hero誕生!市原運選拔賽開跑 113年全國原住民舉重錦標賽在高雄

舉重界TAKAO Hero誕生!市原運選拔賽開跑 113年全國原住民舉重錦標賽在高雄

ASNA 與 Athinia® 透過改善數據共享和子組件零件的可追溯性,提高半導體製造產量

ASNA 與 Athinia® 透過改善數據共享和子組件零件的可追溯性,提高半導體製造產量

最新新聞

花蓮縣府推動產業升級 地方型SBIR補助14家在地業者
地方時事

花蓮縣府推動產業升級 地方型SBIR補助14家在地業者

2025-08-05

閱讀更多
陳光復會晤管碧玲 強化澎湖與中央海洋治理合

陳光復會晤管碧玲 強化澎湖與中央海洋治理合

2025-08-05
展現台中文創能量!「TCOD台中原創」認證品牌進軍2025文博會

展現台中文創能量!「TCOD台中原創」認證品牌進軍2025文博會

2025-08-05
歷經14年、三任市長終完工!盧市長偕張議長開箱揭秘全台最先進「台中海洋館」

歷經14年、三任市長終完工!盧市長偕張議長開箱揭秘全台最先進「台中海洋館」

2025-08-05
拓展台中經貿、文化!盧秀燕率隊訪澳洲展開五大國際任務

拓展台中經貿、文化!盧秀燕率隊訪澳洲展開五大國際任務

2025-08-05

熱門推薦

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 推動業界藉創新科技提升效率、質素和安全

應科院成立「建築及房地產科技聯盟」 推動業界藉創新科技提升效率、質素和安全

2024-07-08

《啵me之我的青春住了鬼》邵雨薇「打」破新極限! 武戲+歌仔戲 每天都像才藝比賽

2025-02-26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台日合資BL劇《秘密關係》首集就開親 王君豪終結母胎單身「第一次」全獻給成晞

台日合資BL劇《秘密關係》首集就開親 王君豪終結母胎單身「第一次」全獻給成晞

2025-07-15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2025-06-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花蓮縣府推動產業升級 地方型SBIR補助14家在地業者
  • 陳光復會晤管碧玲 強化澎湖與中央海洋治理合
  • 展現台中文創能量!「TCOD台中原創」認證品牌進軍2025文博會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