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獨一無二的「石拱圈造亭仔腳」,被讚譽為全臺最具特色的八種騎樓建築之一,可惜被拆毀殆盡,目前僅餘中山路數座古蹟迴廊,使人緬懷往昔,發思古之幽情。
旗山舊名「蕃薯寮」,日治時期明治卅五年(1902),第一任蕃薯寮廳長(現鎮長)石橋亨氏,進行大規模市街改造,成為目前旗山街市雛形,住家二百餘戶千餘人,華中街為其中的一條街道,名聞全省的「石拱圈造亭仔腳」迴廊建築,即於當時的旗山老街中完成。
石拱圈造亭仔腳,乃利用卅一塊大大小小的砂岩石塊堆砌而成,石材為就近採自山上的砂岩石,先將接合面打平,外面部份則打鑿成粗糙表面,再以水泥灰漿接合。
石拱圈圓弧部份,則藉由十五塊馬蹄形砂岩石組成,層層相疊,最後利用中央的拱心石,將整個拱圈串接,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建築,兩邊柱墩,則另由長短矩形砂岩石堆砌,整個亭仔腳保持黃乳白色,予人古樸厚實的粗放感。
這種被認為今日社會已無法再造的國寶級古蹟,竟在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前旗山鎮長任內拓寬華中街完全拆除,當時在輿論界和文藝界人士再三反映下,才將亭仔腳石塊編號後依序拆卸,期能找尋適當地點重建保存。
詎料前旗山鎮公所將該項國寶級古蹟花經費變成「建材」,然後堆放於旗山體育場角落空地上,近百年的「古蹟建材」,不但任憑日曬雨淋的無情侵蝕,更不幸的是有些「國寶建材」已被「雅賊」偷走。
古董建材被擱置八年多,花費五十萬元拆除的公所人員,似乎早已遺忘移地重組的諾言,卻在棄置「古董建材」的旁邊,以現代的鋼筋水泥,模仿亭仔腳造型,興建了一排現代化的「水泥磚拱圈迥廊」,靜靜佇立聆聽一旁古蹟建材泣訴這段遭受戕害的風土歷史,經各界交相抨擊撻伐後,終於在武德殿旁胡亂建造一座「前世今生」的滑稽石拱圈迴廊。
文建會審查委員認為石拱圈造亭仔腳兼具形式與構造之美,有高度建築工藝價值,為國內僅見的市街景觀,殊為可貴,希望保存祖先留下來家業的意願,能將石拱圈指定為古蹟或登錄為歷史建築,殘餘的亭仔腳終於獲得保護。(作者黃山高)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原文網址
影/《石拱圈造亭仔腳》作者/黃山高《2012高雄小故事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