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KulasWu
或許有些朋友在看了筆者之前的二手時尚文章後,已經等不及立馬來場二手探店之旅了。
但是,請等一下!既然先前都已經聽筆者囉唆那麼多了,就暫且多忍一回,看完這篇再行動應該也不遲吧。
雖然二手市場的確是個永不退潮的世代潮流集散地,既可滿足各世代的需求,又能讓人以相對實惠的價格買到心愛的商品,重點是還可以讓地球少吃一點難消化的廢品並多呼吸幾口新鮮的空氣,真的是值得推廣的消費機制。
BUT…請聽好,筆者之所以花那麼多心力以二手結合時尚,再從二手時尚擴及二手市場,為的是傳達「正確的消費思維」,絕非提倡「只要是二手,那買就對了」這種無腦購買的思想。後者已然嚴重曲解了二手交易的美意,轉而成為「濫購迷思」。
何謂「濫購」?廣義上意謂無意識的購買,狹義上則指為了虛榮、變化多,而不是為了喜愛和實用而帶商品回家。令人擔心的是,無論快時尚或小眾市場,不分上市新品或二手商品,通通都有可能成為遭濫購行為感染的溫床。
舉例來說,小明是個討厭快時尚,也認同那是種殘害世界的經營模式,所以他全身從上至下都是二手衣物,家中衣櫃也都是堆滿從各種二手市集收集回來的好貨。聽起來似乎是一則身體力行的優良範例,對環境而言也是好事一件。但實際上他卻總是嫌空間不夠,心情也遠不如想像中快活。原來,這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大問題:他買得多,堆得多,去得更多…小明不知不覺間已染上了濫購病毒卻不自知。
這種濫購迷思的起因,主要得歸咎於下列兩點錯誤的購物盲點:
一、不求物美,只管價廉:
筆者曾實地詢問過許多能接受二手衣或已有多次二手交易經驗的親友,會買二手商品的理由是什麼?第一時間的回應必定是「價格便宜」四個字。追求高CP值確實是購買二手商品的核心考量之一,此亦為二手市場之所以吸引筆者的其中一項重要因素。若要再進一步追問何為高CP值時,我相信絕不會有比「物美價廉」還要更簡單有力的解釋了。你發現哪兒不對勁了嗎?是的,這裡的矛盾在於物美(泛指品質好的耐用商品,不一定是名牌)的二手商品不一定價廉,是以難被廣泛接受;相對而言,品質較不佳(指本來材質和做工就不好,而不是新舊或有無破損)的二手物則大多都屬廉價商品,同樣未達高CP值要求的「物美」兼具「價廉」的雙重標準,卻深受大部份二手買家的青睞。
再跟大家說一件有趣的事,當筆者好奇他們的購物思維時,他們回覆的理由不外乎是「只要能穿、便宜就好了,況且款式也不少呀。」聽到這種回答有沒有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就是將快時尚「不求物美,只管價廉」的購買邏輯套用到二手服飾上嗎?那會不自覺愈買愈多不也只是剛好而已嗎?
二、無視物美,虛榮作祟:
讓我們暫時遠離快時尚這個受大眾崇拜又有點自戀的傢伙吧。假設有人購買二手商品,正是為了零風險的方式買到高CP值的名牌正品(或是鮮為人知的小眾精品)呢?此想法可謂理想購物思維的一環。名牌之所以為名牌,不光是因它知名度高或總會找一堆不相干的代言人為其打廣告,而是它真有其悠久的歷史背景及對工藝和材質的高度要求,使其能穿越歷史洪流而不至被後浪淹沒,用一句經濟學常用的白話文來解釋則為「價值對得起它的價格」(此指正價而言,被經炒作而溢價者不在討論範圍)。
但因名牌往往價格相對高昂,故儘管擁有好的設計和品質,其市場接受度也往往很難與平價快時尚匹敵,此時二手市場就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媒介角色——用較低的價格將優質、耐用的二手名牌商品,移轉給想體驗名牌質感、設計或魅力的消費者,以確保這些因各種原因脫手,但仍品項良好的名牌精品得以繼續延用下去。
簡單來說,就是讓優質但高價的商品可以獲得最大化利用的概念。這種名牌二手精品買賣在日本已行之有年,專賣店亦散落在各大都市,像是專售名牌的大黑屋(不是北海道成吉思汗烤肉那個大黑屋哦)或全日本已有超過八百間門市的2ndstreet等,都有機會在裡面挖到品項佳且價格相對合理的二手名牌商品。
不過,理想中的美好往往都會伴隨著現實的疑慮——購買名牌的原因在這近二十年來已逐步脫離實用、耐用、美觀等目的,而轉向和他人比較、顯擺、自我安慰等為了滿足虛榮心的理由。也就是說,名牌成了一種心靈偽裝,用以引人祟拜並隱藏內心空虛的道具,或是一種形式上的較量,想藉此提升社會地位的武裝。然而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將導致非理性的消費欲望,嚴重者甚至會無視錢財規劃,散盡家財只為了與世人的眼光一較高下。
不瞞各位,筆者身為在二手沙場鏖戰二十年的老將,當然免不了歷經過一段漫長的二手濫購時光。當時衣櫃不時堆滿物品雜七雜八,買來的商品要不是用沒幾回就壞,再不然就是在幾乎沒有出場的機會下,直接再次回歸買賣市場。為了避免自己的黑歷史在任何人身上重現,以下就來簡單分享幾點關於購物前(二手或新品皆適用)應該要知道的小知識吧!
一、充分瞭解需求,捨棄撿便宜心態:
事先確認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不必要的東西再便宜也絕不下手。
二、購買衣服時遵照「三好」標準:
一件衣服要確保達到自己「好穿、好看、好自在」的「三好」標準才考慮購買,也就是自己要感覺穿起來舒服,視覺上好看,而且要覺得自在大方不扭捏,這樣的衣服無論價格高低,都會大大提高穿著機會並降低輕易淘汰的行為。
三、養成品質先於品牌的思維:
不是說品牌不重要,相反的,一個好的品牌常常也會是好的品質保證。這裡的意思是不要讓因追隨潮流(或自己的痴迷)而產生的品牌迷思,壓過品質的好壞才是判斷關鍵的應有思維。相信你也知道,品質跟不上品牌給人的期待這種事已時有所聞,尤其在快時尚創造的惡性競爭環境下,情況更是急遽惡化。所以在挑選物品上若能以品質為主品牌為輔,便能較精確地找到真正實用又有價值的好物,不致一味被品牌矇蔽,買得好也買得巧,聰明消費亦不製造多餘的浪費。
(文章僅代表筆者觀點,不代表任何媒體立場)
作者簡介:
KulasWu木白伯。永續思維的推廣者,時事觀察員,認為時尚不是具體事物,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普時尚」實踐人。
一位喜愛穿搭,衷情賞析衣物,與各大網路二手市場糾纏超過二十年,累積豐富實戰經驗的骨灰級二手玩家,並於2023年在網路開立獨立二手物賣店「古着漫遊」,進一步嘗試接觸不同視角下的二手領域。
目前為FB「時尚漫漫來」版主、波新聞「二手時尚」、「庶民公爆」專題作者兼公民記者的自由撰稿人。
FB粉專「時尚漫漫來」:https://www.facebook.com/KW.WSFToL
Instar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w_fashion_artroom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kw_fashion_artroom
旋轉賣場「古着漫遊」:https://tw.carousell.com/u/kulas_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