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一蓋宇仁/台中
生命中的駁坎往往在最黑暗的時刻顯現,它讓我們不得不直視人生的困難;每個人的課題不同,應對挑戰的方式也各異。當今世界變化劇烈,從君權到民主、父權到女權,這些問題始終引發著討論,走出傳統束縛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充滿挑戰。雖然現代社會女性地位逐漸提升,但許多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仍然在無形中束縛著人們,尤其對女性的期待。
賴慕芬是一位現代女性的典範,人生非完美無瑕,而是一段真實的旅程,途中充滿人性與社會的矛盾與挑戰。她用自己演繹了現實與理想交織的戲劇,成為了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也在社會中成為重要人物,為女性爭取平等與尊嚴。她的生命充滿戲劇性,歷經高低起伏,卻始終以堅韌的態度迎接挑戰;雖非傳奇人物,她的奮鬥與成長展現了女性不屈不撓的力量。面對低潮與黑暗時期,她從未被困難擊倒,堅守信念後最終擁有健康的心態與積極的人生觀。她的一生交織著現實與理想,展現女性內在的堅韌與美,為社會爭取平等與尊嚴,證明只要堅持信念,終能走出陰霾迎向光明。
慕芬成功背後,曾有過一段悲慘的命運。她出生於台東,成長於台南,後來移居台北並組建家庭,她自幼熱愛文學、戲劇和人文藝術,求學期接觸到歐洲古典瓷器、手工菸斗、紅酒、繪畫等多樣的文化藝術。畢業後短暫從事媒體工作,再轉向家具家飾開發,並將喜愛的藝術與家居設計結合,創造了「生活即藝術」的新潮流,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使她步入人生巔峰。原本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退休後卻面臨人生的慘烈轉折,婚姻破裂、官司糾纏,致身心俱疲罹患重度憂鬱症,甚有輕生的念頭,所幸醫院及時救治,轉念後她得以重生。
賴慕芬是資深策展人,擅長透過跨界合作創造許多驚奇與感動,2021年協助《林懋陽故居文化嘉年華》攜手西川淑敏舞踊知家策畫精彩活動,她並不遺餘力推廣在地傑出藝術創作,如黃文棟抽象藝術、紀向抽象藝術、曹天韻水墨畫、吳明錩竹藝等,為臺中藝文增添亮麗色彩;另亦長期擔任志工,協助單親、高關懷中輟生等弱勢生跨過低谷,2017年因尤英夫教授推薦在賽珍珠基金會策劃「全國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觀察到新住民弱勢的艱難,於是在2019年創辦「壹元書院」公益課程,協助新住民學習各類專業技能。用「我還能再做什麼?」療癒自己,歷經危難中腦海響起「馬賽迴旋」的腳步聲,雖不是席丹,自己也堅強優雅地轉身!賴慕芬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絕境中面對自己!
因緣際會之下,日籍李教授鑑賞了賴慕芬的畫作,對於一位素人竟能展現如此深厚的功力深感驚艷。在教授的鼓勵與推薦下,慕芬鼓起勇氣,攜帶十一幅精心創作的畫作,遠赴日本東京參與展覽;這場創作展不僅讓她的作品躍上國際舞台,也彰顯了她無窮的藝術潛能,令人刮目相看。
2005/02/05參展前專訪賴慕芬,她說:「我從小個性直率,敢問敢講,就像欣賞一幅畫時總會好奇地問:為什麼選擇這種顏色?我喜歡追根究底,因為總會找到答案。我熱愛畫畫,無論心情好壞都想提筆,因為創作不僅能紓壓,還能將情緒寄託於畫作之中。對我而言,畫中的花盆不僅僅是容器,更像是另一個垃圾桶。外表美麗的花盆,可以插花供人欣賞,但人們只見其外在,卻不知內裡藏著我的情感與心緒。花朵無論綻放或枯萎都無妨,我會用色鉛筆與粉蠟筆一筆一畫地描繪,最終它們都能找到歸屬,而那個歸屬便是花盆。觀賞畫作的人,能真切感受到畫家的情感。然而我好面子,習慣用色彩掩飾內心,所以會在畫作上疊加水彩或油畫,卻意外發現了一個奇妙之處,粉蠟筆的筆觸讓水彩無法覆蓋,反而創造出獨特的層次與透視感,使畫面中的色塊相互交融,最終呈現出一個充滿喜悅與故事性的畫面。因此,即便是不快樂的情緒,經過轉化後也能化為一幅美麗的作品。當心情低落時色彩往往不會太多,我會先用黑色勾勒線條,待情緒緩和後再慢慢上色;那朵蘭花就是在心情轉好後才畫上去的。整體構圖或許令人滿意,但在技巧與用色上仍有諸多需要精進之處,這是無法蒙混過關的,因為這是一門基本工藝。真正成功的藝術家,會透過作品讓人看見他的人生歷練。」
參展作品「竹影映情霞」這幅抽象畫,以深藍色為基調描繪台灣的玉山,展現出護國神山的磅礡氣勢,整體畫面如同波瀾壯闊的山巒在晨曦與夜幕交替間閃耀出神秘的藍光。賴慕芬運用厚重的筆觸與濃郁的油彩層層堆疊,使得山勢更加雄偉,彷彿有無窮的能量蘊藏其中。
畫中隱約浮現出獅吼的輪廓,象徵守護台灣的強大意志與不可撼動的威嚴,深藍色調不僅代表夜幕下的山嵐,更透露出一種穩重與堅定,如同這座島嶼的靈魂一般,傲然挺立於天地之間。筆觸流暢厚實不失力度,層層交錯的藍色勾勒出群峰疊翠的姿態,彷彿風雲變幻間,大地的力量正在悄然醞釀。某些亮藍與銀白色的跳動筆觸,則如雲霧繚繞山巔,隱隱透出晨曦乍現的光輝,象徵希望與未來。獅吼的形象如同大地之神,既威嚴震懾,又帶來一種神聖的守護之意。
畫作不只是山水的呈現,也是一種精神的象徵。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不僅代表地理上的制高點,更是這片土地的堅韌與榮耀的體現。畫中彷彿在訴說千百年來台灣人民與自然共存、奮力前行的故事。它的壯闊與深沉如獅子咆哮般,向世界展現這座島嶼的不凡與堅定 。
「山空天籟靜」這幅黑白水墨畫,以濃淡交織的筆觸展現深邃的情感,彷彿訴說著新住民在台灣社會中的處境與心聲。墨色的濃厚與稀薄,象徵著社會對新住民的不同態度,有的包容接納,有的則帶著偏見與誤解。新住民逐年增加,已成為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然而他們仍面臨污名化、文化衝突及不友善對待的挑戰。賴慕芬透過籌辦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看見這些離經叛道的霸凌問題,也體察到許多新住民同胞的無助與悲傷,這份情感彷彿在水墨畫的渲染間流動,黑白交錯間是他們內心的吶喊與沉默的眼淚。
為了幫助新住民與新二代更好地適應台灣社會,2019/05/21賴慕芬與國立勤益大學人文學院合作,在禾果咖啡成立「壹元書院」,希望透過多面向的公益課程,協助新移民與其子女學習專業技能與人文藝術,使他們得以無隔閡地融入社會結構,成為台灣經濟的一股新力量。
水墨畫的黑與白,亦象徵文化的交融與對話,黑色代表著新住民在異鄉所承受的艱辛,而白色則象徵希望與未來。唯有讓新住民文化融入教材,強化其語言學習與職場技能,並與社會福利接軌,才能確保新住民全面融入台灣社會,共築多元包容的未來。這幅水墨畫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對社會現象的映照,蘊含著新住民的故事與奮鬥;願這片墨韻交織的畫面,喚起社會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讓台灣成為真正多元共融的美麗家園。
另幅作品「飛梅滿天宮」是藝術與傳說的交織,情感與時空的共鳴!作品中情感與藝術相互交融,如同日本傳說《飛梅滿天宮》所承載的深厚意象。此畫作以混合媒材層層堆疊,描繪出一盆繁花綻放的景象;色彩的縱橫交錯與筆觸的細膩堆疊,使畫面流動著生命的韻律,宛如思念與情感的軌跡,在視覺中留下深遠的回音。
傳說中,平安時代的學者「菅原道真「被貶至太宰府,離開了他摯愛的庭院與梅樹。世人皆以為萬物無情,然而這棵梅樹卻以自己的方式,展現對主人的忠誠與思念,不畏千里之遙,凌空飛往九州,最終落根於太宰府天滿宮,成為歷史與傳說交會的見證。這則故事不僅象徵著忠誠與不滅的情感,更彰顯了生命無懼流離,終能找到歸屬的信念。
賴慕芬的創作理念,恰與此傳說不謀而合。她曾說:「無論經歷何種境遇,情感皆能透過藝術綻放,找到歸屬。」這幅作品正是對此信念的具象表達。花盆之於畫家,如同大地之於飛梅,承載著創作者的記憶、感受與情緒,任由時間層層覆蓋,最終形成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饗宴。
畫作中的色彩並非單一的堆疊,而是濃烈與柔和的交織、張力與靜謐的共鳴,使觀者彷彿能感受到風中飛梅的律動。那些筆觸,時而狂放時而細膩,正如人生旅途中的激昂與低吟。遠觀,它是一幅充滿生命力的作品;細察,則能窺見畫家內心的跌宕起伏。
這場東京展覽,不僅是賴慕芬藝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場文化與情感的跨國對話。「飛梅滿天宮」如傳說中的梅樹般遠渡重洋,從台灣飛往日本,在國際舞台上綻放,讓世界見證藝術如何超越時空與地域,傳遞最純粹的情感與精神。
賴慕芬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什麼困境,只要堅定信念,最終都能突破自我,迎接新生。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像她一樣,勇敢面對困境,演繹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