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推動智慧城市與「城市主權AI」願景,卻遭市議員白喬茵踢爆只是「吹破牛皮」!白喬茵今(28)日在議會質詢直言,市府高調宣稱打造的數位孿生大燈塔,實際僅涵蓋高雄不到1%土地面積,根本不是孿生高雄,而是「孿生台積電周邊」與「孿生世運周邊」。市長陳其邁則回答「明年的事明年再說」,引起全場嘩然!
市議會今天繼續進行市政施政報告的議員質詢,白喬茵指出,市府宣稱智慧燈塔將整合32個局處訓練資料,實際僅蒐集7個局處;更聲稱AI訓練完成後可輔助決策,實際僅提供異常影像,讓局處自行解決問題。她痛批這樣的數位治理成效形同虛設,質疑市府誇大宣傳、規模嚴重縮水,智慧燈塔根本只是迷你樣板。
更令她擔憂的是,該計畫僅與廠商簽署一年合約,預算未確保,恐將於明年面臨斷炊危機。今年市府投入1億元進行系統開發與AI模型訓練,系統商Linker Vision也自籌1.5億元投入算力服務,但這2.5億元的聯合計畫若無後續,恐成曇花一現。她質疑若未確保長期資金,這筆巨額投入將付諸流水。
白喬茵更以丹麥建置Gefion超級電腦為例,指出該系統成本高達1600億美元,相當於高市府全年預算8成,凸顯智慧城市建設需具備規模與長期性。她強調,新加坡的Virtual Singapore與英國的NUAR也都設有明確成本與回收週期評估,而非像高雄如此短視近利。
面對議會質疑,市長陳其邁回應:「明年的事明年再說」,引發議場譁然。白喬茵當場反擊,智慧城市絕非一年就能完成的短期政績工程,市府應提出完整的中長期發展藍圖,負責任地規劃每一筆人民的納稅錢,而非只著眼眼前。
白喬茵強調,智慧治理應講求精準與永續,而非倉促上陣、虛晃一招。她要求市府公開智慧燈塔計畫的全貌、成效評估與後續預算規劃,讓市民了解未來城市治理資源究竟花在哪裡,不應讓AI成為華麗包裝的幌子。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白喬茵 #陳其邁 #智慧燈塔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