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國際時事

「智圓雅聚」論控煙政策 講者籲宜循序漸進 勿過嚴厲損港經濟

2025-03-28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香港2025年3月28日 /美通社/ — 醫務衛生局去年提出「控煙十招」,在社會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107動力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便邀請了立法會議員梁熙、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就「多角度看控煙政策」為題發表演說。多名講者均認為,控煙政策有必要循序漸進,平衡不同人士的需求,過於嚴厲的措施只會對旅遊零售業、公共財政、本港經濟及社會治安帶來不良影響。


(左起)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立法會議員梁熙、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107動力執委陳志榮在活動上合照。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政府自加徵煙稅後,相關稅收反而大幅減少約70億元,但吸煙率未見有明顯下降,現行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如最初預期。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在街上撿到的煙盒中,白牌煙比例由加稅前的約6%大幅加至51%,這正好解釋庫房損失的70億稅收,流向了非法經營白牌煙的單位,甚至涉及黑社會或其他非法商業活動。他指出,取消學生每年2500元的補貼,涉及約20億;調整兩元乘車優惠,估計節省約20億,兩者合計40億,仍遠低於加煙稅導致的70億稅收損失。

梁熙又表示,現行法例禁止攜帶加熱煙和電子煙入境,但執法效率存疑。海關雖可截停違規者,但處罰需由控煙小隊執行。全港僅有一支小隊負責所有口岸,導致旅客可能需等待兩小時才能完成罰款程序,影響旅客對香港的觀感。他表示,市民最關心的是公共場所吸煙問題,政府應立法禁止「火車頭」行動。梁熙認為,在經濟不景時,控煙政策應循序漸進推行,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表示,全球平均吸煙率約20%至30%,男性比例更高。假設一個家庭中有吸煙者,如果知道香港有全球最嚴厲的控煙措施,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旅遊目的地,一些商務活動或會展項目也可能因香港控煙政策轉到其他地方舉行。他又指出,假若允許遊客帶煙入境,但不允許本地人購買,這將導致私煙泛濫,執法上存在問題。他舉例說,不丹曾嘗試禁止煙草產品銷售,但最終因私煙問題而重新開放市場。香港現在加徵煙稅,但稅收反而下降,這顯示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他強調,原則上支持控煙政策,但方法需要謹慎,例如禁止果味煙,可能會促使更多人轉向私煙市場,因此制定需要平衡健康目標與實際影響。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出,本港78%旅客來自內地,內地有三分之一的煙民,如果香港想推動更嚴格的控煙政策,就必須考慮到內地旅客的需求。

崔定邦指出,本港經濟環境目前不太理想,而零售、餐飲等行業也都依賴旅客,現時本港吸煙率只有約9%,顯示香港控煙政策做得不錯,控煙政策不宜太過嚴厲,影響旅客訪港的意欲。他並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應該學習日本等地方,在一些公眾地方設立吸煙室,讓吸煙者有個空間,而無必要在後巷吸煙,同時不會影響非吸煙市民。

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指出,政府大幅增加煙稅後,海關雖然不停掃盪私煙倉庫,但私煙問題仍然猖獗,並不時收到街坊反映,他們經常收到俗稱「點心紙」的私煙傳單;而這些私煙沒有規管,有吸煙者反映,私煙味道和完稅煙相似,但又發現綠色的不明燃燒物,擔心對吸煙者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劉智均認為,政府繼續維持高煙草稅,只會令私煙集團有利可圖,擴大市場規模。因此,他建議,政府應停止再增加煙草稅,甚至考慮調低稅率,以有效打擊私煙販賣。他又認為,若要保護社區裡的青少年不接觸香煙,可考慮將售煙的法定年齡再提高一點,而不是一刀切地連有味煙也禁止流通,這只會令青年因好奇而在黑市市場尋找相關產品。

Buy JNews
廣告

香港2025年3月28日 /美通社/ — 醫務衛生局去年提出「控煙十招」,在社會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107動力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便邀請了立法會議員梁熙、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就「多角度看控煙政策」為題發表演說。多名講者均認為,控煙政策有必要循序漸進,平衡不同人士的需求,過於嚴厲的措施只會對旅遊零售業、公共財政、本港經濟及社會治安帶來不良影響。


(左起)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立法會議員梁熙、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107動力執委陳志榮在活動上合照。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政府自加徵煙稅後,相關稅收反而大幅減少約70億元,但吸煙率未見有明顯下降,現行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如最初預期。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在街上撿到的煙盒中,白牌煙比例由加稅前的約6%大幅加至51%,這正好解釋庫房損失的70億稅收,流向了非法經營白牌煙的單位,甚至涉及黑社會或其他非法商業活動。他指出,取消學生每年2500元的補貼,涉及約20億;調整兩元乘車優惠,估計節省約20億,兩者合計40億,仍遠低於加煙稅導致的70億稅收損失。

梁熙又表示,現行法例禁止攜帶加熱煙和電子煙入境,但執法效率存疑。海關雖可截停違規者,但處罰需由控煙小隊執行。全港僅有一支小隊負責所有口岸,導致旅客可能需等待兩小時才能完成罰款程序,影響旅客對香港的觀感。他表示,市民最關心的是公共場所吸煙問題,政府應立法禁止「火車頭」行動。梁熙認為,在經濟不景時,控煙政策應循序漸進推行,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表示,全球平均吸煙率約20%至30%,男性比例更高。假設一個家庭中有吸煙者,如果知道香港有全球最嚴厲的控煙措施,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旅遊目的地,一些商務活動或會展項目也可能因香港控煙政策轉到其他地方舉行。他又指出,假若允許遊客帶煙入境,但不允許本地人購買,這將導致私煙泛濫,執法上存在問題。他舉例說,不丹曾嘗試禁止煙草產品銷售,但最終因私煙問題而重新開放市場。香港現在加徵煙稅,但稅收反而下降,這顯示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他強調,原則上支持控煙政策,但方法需要謹慎,例如禁止果味煙,可能會促使更多人轉向私煙市場,因此制定需要平衡健康目標與實際影響。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出,本港78%旅客來自內地,內地有三分之一的煙民,如果香港想推動更嚴格的控煙政策,就必須考慮到內地旅客的需求。

崔定邦指出,本港經濟環境目前不太理想,而零售、餐飲等行業也都依賴旅客,現時本港吸煙率只有約9%,顯示香港控煙政策做得不錯,控煙政策不宜太過嚴厲,影響旅客訪港的意欲。他並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應該學習日本等地方,在一些公眾地方設立吸煙室,讓吸煙者有個空間,而無必要在後巷吸煙,同時不會影響非吸煙市民。

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指出,政府大幅增加煙稅後,海關雖然不停掃盪私煙倉庫,但私煙問題仍然猖獗,並不時收到街坊反映,他們經常收到俗稱「點心紙」的私煙傳單;而這些私煙沒有規管,有吸煙者反映,私煙味道和完稅煙相似,但又發現綠色的不明燃燒物,擔心對吸煙者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劉智均認為,政府繼續維持高煙草稅,只會令私煙集團有利可圖,擴大市場規模。因此,他建議,政府應停止再增加煙草稅,甚至考慮調低稅率,以有效打擊私煙販賣。他又認為,若要保護社區裡的青少年不接觸香煙,可考慮將售煙的法定年齡再提高一點,而不是一刀切地連有味煙也禁止流通,這只會令青年因好奇而在黑市市場尋找相關產品。

推薦閱讀

韓國品牌「Will」憑本土人氣攻佔台市場 推出「草莓新口味」

DEKRA德凱百年慶典:安全引領時代變革

ClicknClear 榮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 2025 WIPO Global Award,表揚全球影響力創新

香港2025年3月28日 /美通社/ — 醫務衛生局去年提出「控煙十招」,在社會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107動力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便邀請了立法會議員梁熙、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就「多角度看控煙政策」為題發表演說。多名講者均認為,控煙政策有必要循序漸進,平衡不同人士的需求,過於嚴厲的措施只會對旅遊零售業、公共財政、本港經濟及社會治安帶來不良影響。


(左起)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立法會議員梁熙、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107動力執委陳志榮在活動上合照。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政府自加徵煙稅後,相關稅收反而大幅減少約70億元,但吸煙率未見有明顯下降,現行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如最初預期。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在街上撿到的煙盒中,白牌煙比例由加稅前的約6%大幅加至51%,這正好解釋庫房損失的70億稅收,流向了非法經營白牌煙的單位,甚至涉及黑社會或其他非法商業活動。他指出,取消學生每年2500元的補貼,涉及約20億;調整兩元乘車優惠,估計節省約20億,兩者合計40億,仍遠低於加煙稅導致的70億稅收損失。

梁熙又表示,現行法例禁止攜帶加熱煙和電子煙入境,但執法效率存疑。海關雖可截停違規者,但處罰需由控煙小隊執行。全港僅有一支小隊負責所有口岸,導致旅客可能需等待兩小時才能完成罰款程序,影響旅客對香港的觀感。他表示,市民最關心的是公共場所吸煙問題,政府應立法禁止「火車頭」行動。梁熙認為,在經濟不景時,控煙政策應循序漸進推行,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表示,全球平均吸煙率約20%至30%,男性比例更高。假設一個家庭中有吸煙者,如果知道香港有全球最嚴厲的控煙措施,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旅遊目的地,一些商務活動或會展項目也可能因香港控煙政策轉到其他地方舉行。他又指出,假若允許遊客帶煙入境,但不允許本地人購買,這將導致私煙泛濫,執法上存在問題。他舉例說,不丹曾嘗試禁止煙草產品銷售,但最終因私煙問題而重新開放市場。香港現在加徵煙稅,但稅收反而下降,這顯示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他強調,原則上支持控煙政策,但方法需要謹慎,例如禁止果味煙,可能會促使更多人轉向私煙市場,因此制定需要平衡健康目標與實際影響。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出,本港78%旅客來自內地,內地有三分之一的煙民,如果香港想推動更嚴格的控煙政策,就必須考慮到內地旅客的需求。

崔定邦指出,本港經濟環境目前不太理想,而零售、餐飲等行業也都依賴旅客,現時本港吸煙率只有約9%,顯示香港控煙政策做得不錯,控煙政策不宜太過嚴厲,影響旅客訪港的意欲。他並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應該學習日本等地方,在一些公眾地方設立吸煙室,讓吸煙者有個空間,而無必要在後巷吸煙,同時不會影響非吸煙市民。

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指出,政府大幅增加煙稅後,海關雖然不停掃盪私煙倉庫,但私煙問題仍然猖獗,並不時收到街坊反映,他們經常收到俗稱「點心紙」的私煙傳單;而這些私煙沒有規管,有吸煙者反映,私煙味道和完稅煙相似,但又發現綠色的不明燃燒物,擔心對吸煙者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劉智均認為,政府繼續維持高煙草稅,只會令私煙集團有利可圖,擴大市場規模。因此,他建議,政府應停止再增加煙草稅,甚至考慮調低稅率,以有效打擊私煙販賣。他又認為,若要保護社區裡的青少年不接觸香煙,可考慮將售煙的法定年齡再提高一點,而不是一刀切地連有味煙也禁止流通,這只會令青年因好奇而在黑市市場尋找相關產品。

Buy JNews
廣告

香港2025年3月28日 /美通社/ — 醫務衛生局去年提出「控煙十招」,在社會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107動力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便邀請了立法會議員梁熙、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就「多角度看控煙政策」為題發表演說。多名講者均認為,控煙政策有必要循序漸進,平衡不同人士的需求,過於嚴厲的措施只會對旅遊零售業、公共財政、本港經濟及社會治安帶來不良影響。


(左起)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立法會議員梁熙、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及107動力執委陳志榮在活動上合照。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政府自加徵煙稅後,相關稅收反而大幅減少約70億元,但吸煙率未見有明顯下降,現行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如最初預期。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在街上撿到的煙盒中,白牌煙比例由加稅前的約6%大幅加至51%,這正好解釋庫房損失的70億稅收,流向了非法經營白牌煙的單位,甚至涉及黑社會或其他非法商業活動。他指出,取消學生每年2500元的補貼,涉及約20億;調整兩元乘車優惠,估計節省約20億,兩者合計40億,仍遠低於加煙稅導致的70億稅收損失。

梁熙又表示,現行法例禁止攜帶加熱煙和電子煙入境,但執法效率存疑。海關雖可截停違規者,但處罰需由控煙小隊執行。全港僅有一支小隊負責所有口岸,導致旅客可能需等待兩小時才能完成罰款程序,影響旅客對香港的觀感。他表示,市民最關心的是公共場所吸煙問題,政府應立法禁止「火車頭」行動。梁熙認為,在經濟不景時,控煙政策應循序漸進推行,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表示,全球平均吸煙率約20%至30%,男性比例更高。假設一個家庭中有吸煙者,如果知道香港有全球最嚴厲的控煙措施,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旅遊目的地,一些商務活動或會展項目也可能因香港控煙政策轉到其他地方舉行。他又指出,假若允許遊客帶煙入境,但不允許本地人購買,這將導致私煙泛濫,執法上存在問題。他舉例說,不丹曾嘗試禁止煙草產品銷售,但最終因私煙問題而重新開放市場。香港現在加徵煙稅,但稅收反而下降,這顯示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他強調,原則上支持控煙政策,但方法需要謹慎,例如禁止果味煙,可能會促使更多人轉向私煙市場,因此制定需要平衡健康目標與實際影響。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出,本港78%旅客來自內地,內地有三分之一的煙民,如果香港想推動更嚴格的控煙政策,就必須考慮到內地旅客的需求。

崔定邦指出,本港經濟環境目前不太理想,而零售、餐飲等行業也都依賴旅客,現時本港吸煙率只有約9%,顯示香港控煙政策做得不錯,控煙政策不宜太過嚴厲,影響旅客訪港的意欲。他並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應該學習日本等地方,在一些公眾地方設立吸煙室,讓吸煙者有個空間,而無必要在後巷吸煙,同時不會影響非吸煙市民。

社區發展脈搏副主席劉智均指出,政府大幅增加煙稅後,海關雖然不停掃盪私煙倉庫,但私煙問題仍然猖獗,並不時收到街坊反映,他們經常收到俗稱「點心紙」的私煙傳單;而這些私煙沒有規管,有吸煙者反映,私煙味道和完稅煙相似,但又發現綠色的不明燃燒物,擔心對吸煙者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劉智均認為,政府繼續維持高煙草稅,只會令私煙集團有利可圖,擴大市場規模。因此,他建議,政府應停止再增加煙草稅,甚至考慮調低稅率,以有效打擊私煙販賣。他又認為,若要保護社區裡的青少年不接觸香煙,可考慮將售煙的法定年齡再提高一點,而不是一刀切地連有味煙也禁止流通,這只會令青年因好奇而在黑市市場尋找相關產品。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韓國品牌「Will」憑本土人氣攻佔台市場 推出「草莓新口味」
國際時事

韓國品牌「Will」憑本土人氣攻佔台市場 推出「草莓新口味」

2025-07-12
DEKRA德凱百年慶典:安全引領時代變革
國際時事

DEKRA德凱百年慶典:安全引領時代變革

2025-07-12
ClicknClear 榮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 2025 WIPO Global Award,表揚全球影響力創新
國際時事

ClicknClear 榮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 2025 WIPO Global Award,表揚全球影響力創新

2025-07-12
澳洲牙醫於昆明全球研討會力薦Smartee下頜前導技術
國際時事

澳洲牙醫於昆明全球研討會力薦Smartee下頜前導技術

2025-07-11
中興通訊CDO崔麗出席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會,倡導推動AI可持續發展新范式
國際時事

中興通訊CDO崔麗出席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會,倡導推動AI可持續發展新范式

2025-07-11
YPO 選出 Debby Carreau 為 2025 至 2026 年度全球主席
國際時事

YPO 選出 Debby Carreau 為 2025 至 2026 年度全球主席

2025-07-11
下一篇文章
漾新聞|高雄第二機場拚設南星 陳其邁評估填海

漾新聞|高雄第二機場拚設南星 陳其邁評估填海

第二屆「臺灣國際花式滑輪溜冰公開賽 亞運金牌洪筱晴總分破紀錄二連霸 世青冠軍義大利雙人組合比個人一樣強

第二屆「臺灣國際花式滑輪溜冰公開賽 亞運金牌洪筱晴總分破紀錄二連霸 世青冠軍義大利雙人組合比個人一樣強

最新新聞

地方時事

觀音亭夏夜樂響藝術季開跑 陳光復力挺在地學子展演才藝

2025-07-12

閱讀更多
澎湖農產品聯合成果展熱鬧登場 陳光復肯定農民用心 推廣「澎湖好農」安全標章

澎湖農產品聯合成果展熱鬧登場 陳光復肯定農民用心 推廣「澎湖好農」安全標章

2025-07-12
農園災情慘烈 嘉義番路鄉災損逾七成 農會啟動保價收購護農民

農園災情慘烈 嘉義番路鄉災損逾七成 農會啟動保價收購護農民

2025-07-12
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發現的第一只波點斑馬

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發現的第一只波點斑馬

2025-07-12
首創TAKAO HERO彈弓神射手 高雄市都會區原住民族運動會登場

首創TAKAO HERO彈弓神射手 高雄市都會區原住民族運動會登場

2025-07-12

熱門推薦

《國色芳華》第二季《錦繡芳華》熱度爆表!楊紫發糖李現、懟爆魏哲鳴

2025-07-03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2025-06-19

《啵me之我的青春住了鬼》邵雨薇「打」破新極限! 武戲+歌仔戲 每天都像才藝比賽

2025-02-26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漾新聞|拒絕明星高中 他們選擇留在立志「上榜頂大不是夢」

漾新聞|拒絕明星高中 他們選擇留在立志「上榜頂大不是夢」

2025-06-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觀音亭夏夜樂響藝術季開跑 陳光復力挺在地學子展演才藝
  • 澎湖農產品聯合成果展熱鬧登場 陳光復肯定農民用心 推廣「澎湖好農」安全標章
  • 農園災情慘烈 嘉義番路鄉災損逾七成 農會啟動保價收購護農民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