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10日)在警消衛環部門業務質詢中拋出「全民急救後備網」構想,盼市府進一步強化急救人力、推廣急救科技與訓練資源分布,打造具備智慧與韌性的安全城市。她肯定市府在急救政策的進展,但也直言課程資源分布不均、APP推廣成效不足,建議從校園扎根教育,打造「行動型急救小尖兵」,全民一起備戰災難時刻。
鄭孟洳指出,高雄市近三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急救成功率從111年的30.87%提升至113年的35.81%,成果有目共睹,建議市府設定進一步目標,邁向全國前三的急救表現。
她也肯定市府預算支持急救訓練,114年更編列17萬多元,不過實地盤點發現北高雄課程集中,南高雄如鳳山、前鎮、小港等地一年僅一場甚至全無,盼衛生局與消防局攜手醫療端,讓訓練資源遍地開花。
在人力布局上,鄭孟洳肯定市府推動役男取得EMT-1證照的政策,並提議建立「役男急救人力資料庫」,輔以複訓與進階機制,鼓勵退役後進修成為EMT-2或EMT-P,形成穩固的「社區急救後備資源庫」。
她強調這類人力將成為城市災難應變的關鍵資源,建議市府建立制度化、長期化的推進計畫。
針對推動兩年的「急救先鋒APP」,鄭孟洳直言實際註冊人數僅約5萬人,操作次數10萬餘次,宣導力道明顯不足。她建議市府從校園出發,設計講座、實作課程與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急救素養與實戰能力,形成社區內部主動出擊的急救網絡,也讓科技與民力真正發揮互補。
鄭孟洳也大力支持市府推動的「智慧高雄燈塔計畫」,期待AI科技更廣泛應用於防災與救災,包括無人機巡查、即時影像辨識、AI預警系統等,結合實地演練與跨部門協作,讓高雄成為台灣智慧救災的AI示範城市。她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與災害頻仍的未來,城市必須要有備無患,全民參與才能打造真正的安全韌性城市。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市議會 #鄭孟洳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10日)在警消衛環部門業務質詢中拋出「全民急救後備網」構想,盼市府進一步強化急救人力、推廣急救科技與訓練資源分布,打造具備智慧與韌性的安全城市。她肯定市府在急救政策的進展,但也直言課程資源分布不均、APP推廣成效不足,建議從校園扎根教育,打造「行動型急救小尖兵」,全民一起備戰災難時刻。
鄭孟洳指出,高雄市近三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急救成功率從111年的30.87%提升至113年的35.81%,成果有目共睹,建議市府設定進一步目標,邁向全國前三的急救表現。
她也肯定市府預算支持急救訓練,114年更編列17萬多元,不過實地盤點發現北高雄課程集中,南高雄如鳳山、前鎮、小港等地一年僅一場甚至全無,盼衛生局與消防局攜手醫療端,讓訓練資源遍地開花。
在人力布局上,鄭孟洳肯定市府推動役男取得EMT-1證照的政策,並提議建立「役男急救人力資料庫」,輔以複訓與進階機制,鼓勵退役後進修成為EMT-2或EMT-P,形成穩固的「社區急救後備資源庫」。
她強調這類人力將成為城市災難應變的關鍵資源,建議市府建立制度化、長期化的推進計畫。
針對推動兩年的「急救先鋒APP」,鄭孟洳直言實際註冊人數僅約5萬人,操作次數10萬餘次,宣導力道明顯不足。她建議市府從校園出發,設計講座、實作課程與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急救素養與實戰能力,形成社區內部主動出擊的急救網絡,也讓科技與民力真正發揮互補。
鄭孟洳也大力支持市府推動的「智慧高雄燈塔計畫」,期待AI科技更廣泛應用於防災與救災,包括無人機巡查、即時影像辨識、AI預警系統等,結合實地演練與跨部門協作,讓高雄成為台灣智慧救災的AI示範城市。她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與災害頻仍的未來,城市必須要有備無患,全民參與才能打造真正的安全韌性城市。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市議會 #鄭孟洳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10日)在警消衛環部門業務質詢中拋出「全民急救後備網」構想,盼市府進一步強化急救人力、推廣急救科技與訓練資源分布,打造具備智慧與韌性的安全城市。她肯定市府在急救政策的進展,但也直言課程資源分布不均、APP推廣成效不足,建議從校園扎根教育,打造「行動型急救小尖兵」,全民一起備戰災難時刻。
鄭孟洳指出,高雄市近三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急救成功率從111年的30.87%提升至113年的35.81%,成果有目共睹,建議市府設定進一步目標,邁向全國前三的急救表現。
她也肯定市府預算支持急救訓練,114年更編列17萬多元,不過實地盤點發現北高雄課程集中,南高雄如鳳山、前鎮、小港等地一年僅一場甚至全無,盼衛生局與消防局攜手醫療端,讓訓練資源遍地開花。
在人力布局上,鄭孟洳肯定市府推動役男取得EMT-1證照的政策,並提議建立「役男急救人力資料庫」,輔以複訓與進階機制,鼓勵退役後進修成為EMT-2或EMT-P,形成穩固的「社區急救後備資源庫」。
她強調這類人力將成為城市災難應變的關鍵資源,建議市府建立制度化、長期化的推進計畫。
針對推動兩年的「急救先鋒APP」,鄭孟洳直言實際註冊人數僅約5萬人,操作次數10萬餘次,宣導力道明顯不足。她建議市府從校園出發,設計講座、實作課程與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急救素養與實戰能力,形成社區內部主動出擊的急救網絡,也讓科技與民力真正發揮互補。
鄭孟洳也大力支持市府推動的「智慧高雄燈塔計畫」,期待AI科技更廣泛應用於防災與救災,包括無人機巡查、即時影像辨識、AI預警系統等,結合實地演練與跨部門協作,讓高雄成為台灣智慧救災的AI示範城市。她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與災害頻仍的未來,城市必須要有備無患,全民參與才能打造真正的安全韌性城市。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市議會 #鄭孟洳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10日)在警消衛環部門業務質詢中拋出「全民急救後備網」構想,盼市府進一步強化急救人力、推廣急救科技與訓練資源分布,打造具備智慧與韌性的安全城市。她肯定市府在急救政策的進展,但也直言課程資源分布不均、APP推廣成效不足,建議從校園扎根教育,打造「行動型急救小尖兵」,全民一起備戰災難時刻。
鄭孟洳指出,高雄市近三年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急救成功率從111年的30.87%提升至113年的35.81%,成果有目共睹,建議市府設定進一步目標,邁向全國前三的急救表現。
她也肯定市府預算支持急救訓練,114年更編列17萬多元,不過實地盤點發現北高雄課程集中,南高雄如鳳山、前鎮、小港等地一年僅一場甚至全無,盼衛生局與消防局攜手醫療端,讓訓練資源遍地開花。
在人力布局上,鄭孟洳肯定市府推動役男取得EMT-1證照的政策,並提議建立「役男急救人力資料庫」,輔以複訓與進階機制,鼓勵退役後進修成為EMT-2或EMT-P,形成穩固的「社區急救後備資源庫」。
她強調這類人力將成為城市災難應變的關鍵資源,建議市府建立制度化、長期化的推進計畫。
針對推動兩年的「急救先鋒APP」,鄭孟洳直言實際註冊人數僅約5萬人,操作次數10萬餘次,宣導力道明顯不足。她建議市府從校園出發,設計講座、實作課程與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急救素養與實戰能力,形成社區內部主動出擊的急救網絡,也讓科技與民力真正發揮互補。
鄭孟洳也大力支持市府推動的「智慧高雄燈塔計畫」,期待AI科技更廣泛應用於防災與救災,包括無人機巡查、即時影像辨識、AI預警系統等,結合實地演練與跨部門協作,讓高雄成為台灣智慧救災的AI示範城市。她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與災害頻仍的未來,城市必須要有備無患,全民參與才能打造真正的安全韌性城市。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市議會 #鄭孟洳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