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影劇與娛樂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2025-07-20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文 / 香港中觀研究所研究員 鐘鳴

賴清德自2024年5月上任以來,其民調支持率在 2024 年 11 月與 2025 年 7 月兩次出現 “死亡交叉”(即不支持率超過支持率)。許多政評家指,這是其執政下台灣政經環境惡化的反映。事實上,台灣青年無奈的自稱為“厭世代”,恐怕更能看出對民進黨當局的憤懣,亦可見對「大罷免」結局及未來政局的深遠影響。

臺灣民意基金會2024 年11月19日公佈的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為 42.8%,不滿意度 43%,首次出現“死亡交叉”。一般研判,原因是,台立法機構改革案的“釋憲”判決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被批評為 “破壞制衡”,同時政黨惡鬥持續擾攘,民眾對台灣內耗感到厭倦。還有就是,對於賴清德重要人事安排不滿。

第二次“死亡交叉”在今年7 月。臺灣民意基金會於15日公佈的民調顯示,賴清德滿意度 42.9%,不滿意度 44.5%,再次出現死亡交叉,且不滿意度差距擴大至 1.6 個百分點,創上任以來新低。評論分析,大罷免爭議是首因。民調顯示,48% 民眾反對大罷免,44% 明確表示若投票將反對罷免。另外就是“團結十講”翻車,賴清德僅完成四講就暫停。被批“名為團結實則加劇社會分裂”。再加上,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因捲入京華城案跳樓輕生,社會責疑“司法成政治劊子手”。

事實上,台灣青年自我標籤“厭世代”,“三拒世代”,以至“出走世代”等等,瀰漫全台南北城鄉,字裡行間的無奈、無力、無感,是那般強烈。臺灣青年對當前生存環境的無比焦慮與失望,集中體現在對經濟壓力、社會不公、政治操弄的批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徵的表達,既反映個體困境,也折射出臺灣社會的深層矛盾。

“厭世代”:對未來的集體絕望。

“厭世代” 是臺灣青年對自身處境的主流標籤,源自對 “努力也無法改變命運” 的集體認知。他們用 “看不到天亮”“被困在玻璃罩裡” 形容生存狀態。就業層面:“3 萬新臺幣的起薪,十年沒漲過,扣掉房租和生活費,每月存不到 5000 元,買房是天方夜譚。” 許多青年自嘲 “領死薪水、做死工作”,即便名校畢業,也可能陷入 “高學歷低就業” 的困境,如台大畢業生從事奶茶店店員、網約車司機的案例屢見不鮮。生活層面:“電價漲、房價漲、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 有青年用 “7-11 世代” 調侃自己 —— 收入僅夠在便利店解決三餐,“連吃一頓火鍋都要猶豫半個月”。臺北市青年平均租房成本占收入的 40%,“蟻居” 在 10-15 平方米隔間的現象普遍,被稱為 “膠囊人生”。這種 “厭” 不僅是對物質匱乏的不滿,更源於對社會流動性停滯的絕望。臺灣《聯合報》調查顯示,72% 的青年認為“再努力也趕不上通脹和房價的速度”。

“三拒世代”:對傳統生活路徑的放棄。

面對高成本壓力,臺灣青年用 “三拒”:拒婚、拒育、拒購來概括自己的生存策略,也是對傳統人生軌跡的主動割裂。拒婚拒育:“養不起自己,更養不起家庭。” 臺灣青年平均結婚年齡升至 34.5 歲,創全球新高,生育率跌破 1.0,被調侃為 “滅絕邊緣的世代”。有青年直言:“孩子不是生命的延續,是經濟的災難 —— 奶粉、學費、托育費,每月至少 2 萬新臺幣,相當於半個月工資。”拒購房產:“臺北房價收入比 22 倍,不吃不喝 22 年才能買房,不如躺平。” 許多青年放棄 “有房才有家” 的觀念,選擇長期租房,甚至 “以車為家”(改裝貨車作為居所),被稱為 “遊牧青年”。其實,“三拒”並非青年主動所位,而是被動被迫的妥協。“當基本的生活安全感都成奢望,年輕人只能用‘減法’對抗現實。”

“出走世代”:用腳投票的無奈。面對困局,越來越多臺灣青年選擇 “出走”,用 “逃離”“彼岸” 形容對外部環境的嚮往。“全球流浪的打工人”:半導體、金融等領域青年流向美日歐,“在臺灣拿 20 萬新臺幣年薪,去德國能賺 40 萬,還包住宿,為什麼不走?” 但他們也自嘲 “國際難民”——“離開是為了生存,卻成了家鄉的‘叛徒’”。據內政部統計,2020-2025 年,30 歲以下青年淨流出人數達 12 萬,創歷史新高,“出走” 成為青年對抗困局的最後手段。

作家龍應台說:“當年輕人用「厭」定義自己時,不是真的厭惡生活,而是厭惡那個讓努力失去意義的環境。” 這種集體情緒,既是對當下的控訴,也是對未來的無聲吶喊。

在這種生活氛圍之下,“政治冷感”是必然之路,難道還要去迎合對意識形態的操弄。何不做一個“綠恐怖下的失語者”,那些“整天喊口號的能使我們吃飽飯?”引申至民進黨推動的大罷免,那還不是“政黨鬥爭的工具”,“他們忙著內鬥,我們何必要趟渾水”。世新大學調查顯示,65% 的青年不願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投票改變不了什麼,不如躺平看他們演戲”。但是,對於賴清德“重政治、輕民生”路線,青年不冷感,直接表達不滿溢於言表。新竹就業青年得青年說:“台積電外移,我們擔心失業;電價上漲,我們擔心倒閉;但民進黨只關心‘罷免誰’,這種政治與我們無關。”

值得指出的是,臺灣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以及民進黨當局政策的雙重影響下,就業市場呈現出全面惡化的態勢。從產業結構來看,傳統產業如工具機、螺絲扣件等,由於美國加征高關稅,出口銳減 20%,大量中小企業難以承受成本壓力,紛紛陷入破產困境。這直接導致相關產業崗位大幅減少,許多青年面臨失業風險。而在新興產業方面,半導體產業作為臺灣經濟的支柱之一,也出現了產業外移的趨勢。台積電為規避地緣風險,加速在日美德佈局 12-28 納米通用晶片產能,2025 年熊本工廠量產、亞利桑那工廠投產,使得臺灣半導體產值占比從 70% 降至 65%。這一變化不僅使得半導體工程師等專業人才面臨流失,也讓許多青年失去了在半導體產業就業的機會。

薪資方面,大學畢業生起薪連續十年停滯在 3 萬新臺幣,這反映出青年薪資增長的停滯不前。Z 世代中有 77.7% 對薪資不滿,47.4% 換過兩份以上工作,頻繁更換工作卻難以獲得薪資提升,這嚴重打擊了青年的職業發展信心。並且,服務業在臺灣經濟中占比高達七成,但行業門檻低、薪資增長緩慢,青年在服務業中難以獲得足夠的收入和職業晉升空間,不得不從事兼職或非正式工作來維持生計,進一步加劇了青年就業的不穩定。

同時,房價和能源成本的飆升,極大地壓縮了臺灣青年的生存空間。在房價方面,臺北市房價收入比達 22 倍,這意味著青年購房需不吃不喝 22 年,如此高昂的房價使得許多青年望而卻步。儘管臺灣當局鬆綁房市政策,但 2025 年房價仍再創新高,青年購房的希望愈發渺茫。還有,能源政策方面,因為民進黨當局推行的 “非核家園” 政策,使得燃氣發電占比升至 50%。然而,燃氣儲備僅 10 – 15 天,且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巨大,導致夏季電價漲至 8.46 元新臺幣 / 度,創歷史新高。企業為應對高電價,被迫自購發電機,成本增加 15%,這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和青年的就業機會。桃園市 2025 年 4 月停電 35 次,頻繁的停電不僅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給青年創業團隊帶來了巨大損失。

2025 年上半年臺灣青年失業率飆升至 13.4%,較 2024 年的 12.3% 進一步惡化。青年失業率是整體失業率的 2.8 倍,且多集中於低薪服務業。

無疑,台灣青年的現實困境,必然對政治普遍無感。什麼“大罷免”,不如“小確幸”。或許,青年的困境,對賴清德當局施政的不滿,在“大罷免”投票中會不支持民進黨;不過,他們對政治的冷感又影響了投票率,亦對藍營有所不利。重要的,“厭世代”在台灣出現,或許對台灣政治環境會有深遠的影響,不但影響明年的縣市長選戰,影響2028的大位之戰,更會重塑台灣的政治生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The post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

Buy JNews
廣告

推薦閱讀

韓國搖滾樂團 Biuret 宣布將與鳳小岳首次共演 春浪20限定舞台登場

金融專業與善意並進 為中青老年人打造共學新舞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融合專業與關懷,打造共學共榮的新平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韓國搖滾樂團 Biuret 宣布將與鳳小岳首次共演 春浪20限定舞台登場
影劇與娛樂

韓國搖滾樂團 Biuret 宣布將與鳳小岳首次共演 春浪20限定舞台登場

2025-10-24
金融專業與善意並進 為中青老年人打造共學新舞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影劇與娛樂

金融專業與善意並進 為中青老年人打造共學新舞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2025-10-24
融合專業與關懷,打造共學共榮的新平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影劇與娛樂

融合專業與關懷,打造共學共榮的新平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2025-10-24
專業引路,善意為橋——李婧媛協理以「共築善意」推動幸福學習新思維
影劇與娛樂

專業引路,善意為橋——李婧媛協理以「共築善意」推動幸福學習新思維

2025-10-24
以金融為根、以善意為橋——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開啟熟齡學習與幸福新篇章
影劇與娛樂

以金融為根、以善意為橋——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開啟熟齡學習與幸福新篇章

2025-10-24
《一笑隨歌》陳哲遠拍吻戲笑稱吻到嘴巴乾 李沁爆料他只顧著秀完美下顎線
影劇與娛樂

《一笑隨歌》陳哲遠拍吻戲笑稱吻到嘴巴乾 李沁爆料他只顧著秀完美下顎線

2025-10-24
下一篇文章
漾新聞|圖書館變身熱鬧農場!高市圖食農市集開跑啦

漾新聞|圖書館變身熱鬧農場!高市圖食農市集開跑啦

漾新聞|小便斗研究奪冠!陽明國中科展全勝再創巔峰

漾新聞|小便斗研究奪冠!陽明國中科展全勝再創巔峰

最新新聞

地方時事

漾新聞|未來男友Liann驚見屍體影片惹議 衛生局重話警告:依法究辦

2025-10-25

閱讀更多

漾新聞| 貨車藏問題豬肉遭稽查!大榮貨運規避調查挨罰

2025-10-25

漾新聞| 藍帶主廚進客庄!法式風土餐桌翻轉高雄客家味

2025-10-25

漾新聞|AI驅動創新 義大以藝術走讀跨域培育新世代

2025-10-25

漾新聞| 海洋平權行動啟航 大鵬灣親海無礙登場

2025-10-25

熱門推薦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2025-07-20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96分鐘》票房逆勢上揚口碑熱潮衝出海外 正式宣布國際上映

2025-09-22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摩瑟水晶「三巨頭」齊聚台北 古典雕刻與現代美學激盪極致對話

2025-10-03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Star Vaults 正式登陸台灣 打造新一代高流動性加密貨幣交易體驗 首屆全台合約大賽即將開跑

2025-10-15
漾新聞|《夢幻威尼斯》藝術家鄧明墩油畫展現印象極致!

漾新聞|《夢幻威尼斯》藝術家鄧明墩油畫展現印象極致!

2025-03-19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漾新聞|未來男友Liann驚見屍體影片惹議 衛生局重話警告:依法究辦
  • 漾新聞| 貨車藏問題豬肉遭稽查!大榮貨運規避調查挨罰
  • 漾新聞| 藍帶主廚進客庄!法式風土餐桌翻轉高雄客家味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