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南華大學建築學系學生周承雋在2025「Build-Up Taitung 臺東設計徵件暨展覽」競賽中脫穎而出,以《Tunkul窗口-從山屋進入內本鹿學習之路》作品,在全國參賽作品中嶄露頭角,榮獲「金質獎」。這次競賽以跨界徵件為號召,以循環未來為主題,邀請全台設計青年針對臺東未來城市想像提出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的方案,推動以設計導入地方發展。
周承雋的設計聚焦於地方記憶與循環再生,提案融合生態屋頂、結構更新與社會空間再造策略,對應在地材料系統與建築更新需求,充分展現建築專業與社會實踐的整合能力。
擔任指導老師的南華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徐玉姈表示,周承雋喜歡說故事,很享受與他人產生連結時的共鳴,在為期一年的畢業設計中,他也曾經提到「讀建築確實很苦,但那份苦中,藏著值得自己去尋找的甘甜」。周承雋平常在課程中即展現出高度的學習力、主動性及執行力。看著周承雋堅定自己的目標,積極努力學習,不斷地自我挑戰,並屢次主動尋求資源與社區互動,能在此次競賽中獲得「金質獎」為校爭光,可說是實至名歸。不僅讓指導老師感到驕傲,系上師生也感到與有榮焉,同時更成為學弟妹們的好榜樣。
周承雋實踐設計的心得則是,「設計的靈感,往往來自於對基地與議題的深刻洞察。不論是人文歷史的脈絡,還是自然環境的紋理,都能成為建築的靈光,引領我們說出動人的故事,並將這些故事分享給周遭的人。」
南華大學建築學系畢業設計課程強調議題探索、協作學習與教師群協同之高密度小組評圖,透過跨學期設計操作與實地觀察訓練,學生不僅能整合建築設計技能,更能將社會議題轉化為具體空間提案。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指出,建築學系的設計融合跨域創新與在地關懷,作品類型相當多元且扣合實際發展所需,學生們皆能運用所學,整合建築與景觀兩大領域,創作出兼具在地關懷的設計方案,該系日前舉辦的設計成果展亦深獲好評,相信學生畢業後在職場上將能在職場上大放異彩。
這次競賽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主辦,邀請建築、景觀與社會設計等多領域專業評審共同評選,參賽者來自全台建築與景觀學校與設計單位。南華大學建築學系將持續推動以地方為本的設計教育,鼓勵學生透過真實場域的實作參與,將建築學訓練轉化為社會行動的力量,持續為業界。
圖/南華大學建築系周承雋以《Tunkul窗口-從山屋進入內本鹿學習之路》作品,榮獲2025「Build-Up Taitung 臺東設計徵件暨展覽」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