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知道卑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在哪裡嗎?答案是臺東的南王部落。這個孕育無數金曲歌手的搖籃,不僅完整保留傳統祭典儀式,更傳承豐富獨特的傳統歌謠。想深入瞭解南王部落歌謠的奧秘與特色嗎?這國科會《人文沙龍系列》線上導覽活動特別邀請長期深耕原住民族音樂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陳俊斌,帶大家從深刻的角度認識這份珍貴的文化資產。
南王部落位於臺東市南王里,舊稱「普悠瑪部落」,人口僅約千餘人,也是家家、陳建年、紀曉君等多位知名歌手的故鄉。南王部落保留完整的祭典儀式,更保留許多傳統歌謠。這講座中,陳俊斌將針對卑南族五種具代表性的祭歌進行解說,同時解析卑南族音樂與文化中強調的「對偶原則」。此原則不僅體現於歌謠修辭,也透過實詞與聲詞,領唱與答唱的安排,展現了「對偶」的巧思。這種傳統歌謠的對偶,除了是藝術展現,更蘊藏著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反映卑南族人際關係,如長幼、男女、祖先與子孫的對應關係。此外,卑南族特定的社會性別觀念與母系社會精神,透過歌謠與祭儀清晰可見,更可發現部落與家庭之間的連結密不可分。
陳俊斌的研究領域廣泛,涵蓋原住民音樂、臺灣音樂、世界音樂、民俗音樂與流行音樂等,尤其對南王部落傳統歌謠的探索更是投注大量心力。歷年主持的國科會研究計畫包括:「歌聲的軌跡:阿美族當代歌曲研究」、「從『唱歌』到唱自己的歌─卑南族南王部落當代歌謠研究」、「黑膠歲月:臺灣原住民音樂黑膠唱片的產製、內容與文化意涵」,以及「對偶與交換:探索南島音樂文化跨國連結」等。陳俊斌總是以原住民族音樂為研究起點,再延伸探討音樂與社會、國家、世界、南島音樂的關聯性,展現對南王部落歌謠深刻且廣泛的探索。
「對偶歌之—卑南族南王部落傳統歌謠之旅」YouTube影片首播時間為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下午2時除了由陳俊斌講解歌謠的文化背景、社會意義及性別概念,講座中也將呈現卑南族集會所等具有文化特色的場域。現場將邀請族人實地演示,帶大家看見並聽見卑南族的傳統祭儀及日常歌謠的真實樣貌,歡迎有興趣的民眾透過線上收看。
播放時間:2025.8.22(星期五)下午2:00
頻道連結:https://www.youtube.com/@nstcsalon
活動網站:https://nstc-salon.mystrikingly.com/blog/097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manitiess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