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迎接今年世界世界阿茲海默月,台南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18日宣布國際醫界已研發新藥可緩解病情,但對於前期潛在患者的療效仍不明顯,因此本月28日將舉辦健走活動,跨大宣導,提醒高危險群和老年人須落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範病情擾人。
每年9月是世界阿茲海默月,全球各地都會舉辦「為記憶健走」活動。今年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失智症共照中心與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將於10月28日在台南市平實公園共同舉辦健走活動,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藉以呼籲大家,共同認識失智症,一起遠離失智症。
白明奇說,近來在美國、日本陸續有阿茲海默症治療新藥獲核准上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經過18個月可以達到明顯延緩病情惡化的效果。不過,新型藥物並非可以根治阿茲海默症,只能算是緩解。
同時,國際醫界發表正子腦造影研究顯示,在年齡為70歲、完全沒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社區居民中,有將近3成的人其大腦中測得乙型類澱粉蛋白,被稱為「臨床前期阿茲海默症」人士,今年7月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阿茲海默症全球學術會議上,有使用乙型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藥物的研究發表,針對1169名平均年齡72歲的「臨床前期阿茲海默症」人士進行240週的臨床試驗,578人分配到藥物組,591人為對照組,結果卻令人失望。
白明奇強調,正子攝影費用高達8萬元,對部分基因特殊者會出現腦溢血的副作用,須監控至少1年,一個月照射一次,全年費用高達80萬元,加上預防效果僅兩成,所以建議前期患者最好採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應。
他認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進行中的未來失智病人、來到輕度認知障礙的病人,光靠藥物是不夠的,非藥物的介入是目前全世界力推的行動。其中,生活型態是重點中的重點,而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靠自己。
剛獲成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的全球失智症權威與抗老化專家Gary Small教授,提出:心智活動、體能活動、紓解壓力與健康的大腦飲食,是很好的生活習慣,是抗老化、也是抗失智的四大支柱。
白明奇則在2005年提出「三動兩高,遠離失智」的口號: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高度學習、高抗氧化,呼籲國人多運動、多動腦、高度學習、注重健康飲食、參與社會活動,來遠離失智症的發生。近幾年,他再倡導「三筋好,舒適老」的黃金口號,要顧好腦筋、腳筋、血筋等三筋。適當顧腦的食物則為藍莓、菠菜、美國花菜及肉桂、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