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 -戴貴立/屏東
光復初期,在屏東糖廠創校的屏糖代用小學,37年第一屆畢業生,至57年正好20屆,後來糖廠撥復興路甘蔗園給屏東縣政府,屏糖小學改隸縣政府,易名復興國民小學,前後銜接的正是58年班,這次屏糖復興校友會,正式由58級校友接手,繼續服務校友。
屏東糖廠當年糖價高,師生福利好,學生素質優異,可是外界沒有淵源不能進來就讀。台糖子弟或是有相當背景,有特殊關係和門路,才得如願。當年附小,中正,仁愛,唐榮、建國大學校,屏東糖廠小學只有兩班,裡面出了好多名人。比例上看,移民海外,非常高。全球都有台糖子弟,尤其屏東糖廠代用小學,表現優異,人才輩出。
軍公教,國營企業上班者多,軍警方面,職位也高。前空軍副總司令傅中將,陸軍兵工學校校長沈少將,還有一位陸軍將領,海軍饒少將,他們軍旅生涯精彩。一位企業名人邱復生,台大中文系周鳳伍教授,高雄師大副校長廖本煌,高雄大學副校長曾梓峰,台中衛生局長曾梓展,前內政部地政司司長張元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中研院院士沈正韻,世界日報,聯合報駐紐約記者沈正柔,都是屏糖校友。
以往老學長世界各地回屏東母校,一定在糖廠冰店集合,之後在「縣民公園」現址「俳佪憑弔」,因為學校遷出,紙漿工廠興建,之後荒廢,縣政府改建縣民公園。早年在糖幼,在屏東糖廠代用小學八年就讀的校友,不會忘記哺育栽培他們的母校,可惜「物不是人已非」,如同失根蘭花。當縣政府常常拿紙漿工廠改建縣民公園,屢屢拿世界金獎,糖幼糖小的校友心中不是滋味。因為你借糖廠資產,造福縣民也往「縣政府臉上貼金」,數典忘祖般,看不出在這塊土地就讀的同學校友們,內心多失落。
幸好能透過媒體,把一段糖廠小學故事寫出來,不敢說「打臉縣政府」,至少把得獎居功的公部門扯下虛假神壇,並把移校地的事,官方忘記提出這塊公園本來屬於校友求學懷念的環境,來一個批判。
屏東縣縣民公園,完全是屏糖小學當年上課,或是假日塊甘蔗田,溪流,小島,嬉戲玩耍的地方。現在人工建設再多,校友內心不會榮耀,就有校友私下抱怨:「覺得亡校之慟!」當然沒有這種失去母校傷感的也大有人在。不過,提醒縣政府,介紹縣民公園,不要忘記,那是糖幼,糖廠代用小學的聖地。
去年11月11日回到復興小學舉行,校方熱烈歡迎。當時一位縣議員候選人,年輕校友坐在校長身邊。據說這位台大政治系女議員有意成立「屏糖復興校友會」,以民代身分,政治資源本來不難,「樓梯響過,人沒下來」,或許還在蘊釀,甚至政務繁忙,校友殷切盼望,就是看不到進展。
今年11月11日在屏東市校友聚會,來了15位,北部中部寥寥無幾,在地屏東還是主流。共同心聲就是學長老邁,雄心尚在,青壯接班,屬於「刻不容緩」。目前未立案的校友會,58年班,國中第二屆學弟幫忙,組織運作,還算順利。
當初初中畢業,三年師範(相當高職)畢業服務小學,小學擔任行政,考取校長,學歷還是高中,後來才有師專,師院。光復初期,屏東糖廠張季熙廠長,德國醱酵專業博士,他就是屏糖小學第一任校長。民國38年小學校長,是留德貨真價實的博士,學生學費免,教師待遇高。試問這樣的小學,台灣少見,大陸也是絕無僅有。復興小學,提到屏糖前身,當然光榮。
校友開會,友誼連繫。繼往開來不易,只是提及當年勇,意義不大。然而看這小學培育的人才,悠久光榮歷史,以學生比例看,傑出者眾,凝聚力強。校友內心當然以母校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