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工人日報報導,印度宣布禁止一部分大米的出口,引起全球市場對大米價格上漲的擔憂。分析指出,禁止出口大米與印面臨的大米供應緊張和通脹持續有關。作為大米出口大國,禁令可能會加劇全球糧食危機。
印政府宣布,為保障國內市場供應,將禁止除蒸穀米和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在此之前,市場就已經有消息傳出印將禁止大米出口。
媒體報導,印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去年出口量達到2220萬噸,約佔全球總出口量的40%,超過泰國、越南等大米出口大國的總和。
然而,今年受高溫和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影響,印的大米產量受到打擊,價格隨之上漲。今年以來,首都新德里的大米零售價格上漲15%,平均價格上漲8%。在此情況下,印政府試圖透過限制出口來拉低國內大米價格。
事實上,這並不是印第一次對農產品實施出口管制。
去年5月,受俄烏衝突引發全球小麥價格上漲影響,印的小麥出口增加,導致國內面臨供應不足。為此,政府推出小麥出口禁令。去年9月,印為平抑國內大米價格,又禁止出口碎米,並對白米和糙米出口徵收關稅。去年11月,取消了對碎米的出口限制。
有分析指出,與前幾次限制農產品出口一樣,印這次重新對大米出口實施限制,首先考慮的還是國內供應。糧食問題事關民生,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影響社會穩定。
其次,限制大米出口,也是為了拉低整體的通脹率。今年6月,印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81%,高於市場預期。而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正是農產品和蔬菜等商品的價格。除米價上漲外,最為外界關注的是西紅柿(番茄)價格飆升。
當地媒體報導,由於極端天氣、病蟲害等因素導致西紅柿產量下降,一些地區西紅柿價格相比年初上漲了7倍。作為印人菜籃子中的重要種類,西紅柿短缺影響到民眾的日常飲食,也引發一些爭搶西紅柿的案件。有經濟學家預計,如果西紅柿、土豆等蔬菜價格繼續上漲,印的通脹率只會有增無減。
此外,印明年將舉行大選,總理莫迪為爭取民心、贏得選票,也需要展示出政府控制通脹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印限制大米出口對本國並不會造成太大損失,頂多讓出口商少賺一些。但是從全球市場來看,此舉可能會加劇糧食短缺。
聯合國農糧組織等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約有9億人處於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在全球經濟疲軟、地區衝突和極端天氣等因素疊加影響下,今年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恐怕會繼續增加。
具體來說,受聖嬰現象影響,全球大部分水稻產區面臨降雨量減少的乾旱天氣。泰國、越南等大米出口國已經調低了今年產量預期。有機構預測今年全球大米產量可能創下20年來新低。而進入7月以來,全球大米價格已經達到11年來最高水平。
正因如此,印限制大米出口,勢必會對全球糧食短缺產生雪上加霜的作用。印大米出口100多個國家,其中貝南、塞內加爾、象牙海岸等進口印大米的國家受出口限制措施影響預計最為嚴重。非洲國家的糧食進口受俄烏衝突影響已經出現缺口,印的舉措可能會加劇一些國家的飢餓狀況。
分析人士指出,從印以往的出口禁令來看,這次限制大米出口可能是權宜之計。待國內價格開始下降、大米供應充足之時,可能會取消限制措施。全球市場大米短缺加劇,也會促使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向印施壓。
但是,鑑於地區衝突和極端天氣等情況有可能常態化,國際社會亟須尋求保障糧食安全的長久之計。唯有如此,全球糧食供應才能免受偶然事件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