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业
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報導,錢學森的數次關鍵人生選擇,彰顯科技報國初心與信仰;20世紀50年代,17位留美愛國科學家毅然歸國;數十位元工程師的傑出成就折射我國工業化進程……講述數百位元我國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學術經歷,5月30日,一座為科學家群體建立的“國字頭”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作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重點活動之一,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于當日正式迎接觀眾參觀。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設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內,地處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文化綜合區。首展共包括1個主展覽和5個專題展,總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展覽“共和國脊樑——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以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為基礎,展示了190余位科學家的400余件(套)實物、400余張圖片,以及有關科研單位提供的10餘件大型展品。5個專題展分別圍繞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鄧稼先生平事蹟、部分20世紀50年代留美歸國科學家故事、工業遺產背後的中國工程師和《中國植物志》出版20周年等主題展開。
觀展過程中,“糖丸爺爺”、我國病毒學家顧方舟以身試藥,研發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故事,讓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初二學生肖郭屹卉印象深刻。“在這裡,我看到了一代代的科學家們前赴後繼,也看到了祖國強大的科技力量。火箭、潛艇、航空母艦……這些成就都讓我感受到,科學家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我們的祖國也越來越強大。”他希望自己未來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去不斷探索未知。
自2009年起實施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為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提供了豐富的藏品資源。目前,採集工程已完成674位元科學家的學術成長資料採集,獲得實物原件資料14.7萬件、數位化資料34.5萬件、視頻資料47萬分鐘、音訊資料56萬分鐘。採集工程彙集了我國科學家在學術成長過程中的書信、手稿、科學儀器、著作、音視頻,以及記錄中國科技發展重大事件的相關文物、文獻等珍貴史料,建成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類型最廣泛的科學家珍貴歷史資料收藏工程庫。
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自當日下午起,公眾可免費預約參觀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全國287家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也將同步舉行“全民打卡探館”活動。下一步,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將圍繞採集史料、收藏史料、學術研究、展覽展示、教育教學、文化宣傳6項職能開展工作,並將組織帶動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相關教育科研機構,建立全國科學家博物館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