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大地春回,一切都在改變。當今鄉間的「厝角鳥仔」麻雀,吃定人煙稀少,心臟變大顆了,居然敢在大廟的金爐窗櫺築巢,不怕被烤焦。
這樣的畫面,不多見,但在義竹農鄉某間大廟巨型金爐的窗櫺上,近百格的窗櫺,幾乎築飽築滿,每格都築了一窩的雀巢。
這些巢都是小小麻雀的「佳作」。麻雀怕生人靠近,知道金爐的爐口,常會有信徒靠近燒金紙,所以,避開金爐口的窗櫺,全築在金爐後方。
信徒看了百思不解,金爐幾乎每天都會有信徒燒金紙,爐體高溫,小麻雀怎不怕被高溫烤成「鳥仔乾」?麻雀這就比信徒還「高明」了,因為金爐內部都採用耐火磚阻絕,所以,爐內非常高溫,但爐外都是一般的常溫。
這些窗櫺,不為通風與採光,只為爐體外觀之美,所以,雀巢築在窗櫺內,高枕無憂。可能因為這樣的巢居地太安全了,所以,才會成群結隊,築飽築滿,蔚為奇觀。
雀巢的巢材,都是田野雜草的葉子,但不會因「天乾物燥」而起火,廟方人員說「沒有看過牠們的房子發生火災,不曾勞動消防單位來救火」。信徒多數是佛心來的,只顧燒金紙,也不會去搗牠們的巢。
俗言,燕雀焉知鴻鵠之志,鴻鵠又豈知麻雀心志小。信徒陳昭宏看了這畫面後驚嘆,「這些麻雀的心臟真的太大顆了啦」。牠們的名字,明明就叫「厝角鳥仔」,理應去厝角築巢,卻大軍壓境殺到大廟的金爐上築巢!
麻雀繁殖率強,量多,體型小,戰鬥力差,不敢跟其他鳥類爭地盤,隨便一隻白頭翁都可以把牠們追得「走那列飛」,所以,多數築巢於厝角、屋簷、瓦縫,屋主嫌牠們「吵死人」,想搗掉牠們的巢,也得費一番功夫拿竹竿架梯子。
但是,農村人口外流,而且嚴重老化,甚至人去屋空,老人顧命要緊,無力管「厝角鳥仔之亂」,很多建物都是人去屋空,所以,這些麻雀心臟愈來愈大顆,不必築巢於「厝角瓦縫」,量多勢眾膽大,直接築巢於常人高度的窗子上,靠「鐵窗」欄杆保護。
一般常見的鳥類,是不會在這般的高度大辣辣的築巢,麻雀吃定農村人煙稀少,也沒有其他鳥類爭地盤,於是就這樣一巢接一巢,「築免驚的」,這幅「雀巢畫」成為農村的天然新景觀。
市區少有房子空無人居,市區麻雀膽子好像比農村的小,不敢囂張築巢在建物的窗子上,只能另擇適當的環境而築之。
但在市區,白尾八哥、九官、椋鳥等鳥類最懶於築巢的工事,使出懶人步,直接把鳥巢築在交通號誌的燈罩內,管它紅燈、黃燈或綠燈整天閃不停,隨便銜一些紙屑、塑膠繩就當巢材在燈罩內鋪一鋪,隨遇而安,鳥蛋照生照孵,雛鳥照育,居高臨下,沒人管得到,安全更無虞,繁殖樂無憂,交通隊基於交通安全而拆之,牠們也絕對吃不上罰單。
麻雀築巢於民宅屋簷下或瓦縫、厝角,是大自然的自然現象,但有人鬼扯淡,連結到居家風水,當成「有鳳來儀」,家裡必有好兆頭,不能打擾牠們。也有人嫌麻雀整天喋喋不休,吵死人,會破壞居住環境,影響風水等等。
鄉間很多廟宇,人少香客少,也深為麻雀之亂所苦,因為麻雀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怕神,居然飛進廟裡築巢,有些廟公為趕鳥所苦,有些在廟門掛珠簾,有些在門口外加裝沙窗,形成特殊廟宇景觀。
據黃姓廟公表示,這些都經過擲杯筊徵得神明同意,而且都一次到位,連續三聖杯,顯然,廟裡的神明都不歡迎麻雀登堂入殿。
其實麻雀心志小,只圖棲身之處,扯上風水,套當今知名立委黃國昌的名言「太離譜了」。
早期知名男歌手趙傳唱紅的「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歌詞不就指出「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麻雀心志不就是只像這樣而己嗎?
麻雀存活於地球千百年,甚至更久,恐龍都滅絕了,毛澤東在1955年曾發起消滅麻雀「大革命運動」,殺死十九億六千萬隻的麻雀,結果,麻雀不但沒被滅絕,反而因沒有牠們吃害蟲而造成農作欠收,餓死數千萬人,否則當今的大陸,人口豈止十四億。
麻雀鳥會築巢是真的,麻雀鳥築的巢簡稱為「雀巢」也合理,但是,斯斯有兩種,雀巢也有兩種,一種是麻雀鳥築的「雀巢」,另一種是市面上知名的育嬰奶品「雀巢奶粉」,「此雀巢」非「彼雀巢」嘿。
雀巢奶粉,是出生於德國的瑞士裔藥理師師亨利‧雀巢 (HenriNestle) 先生所研發。他在1860年代後期,看到了當時居高不下的嬰兒死亡率,因此利用自己的科學知識開發了世界第一種嬰兒配方奶粉,所以,才取名為「雀巢奶粉」。
但還真巧,亨利先生名字中的「Nestle」,德語意思就是「小鳥的巢」,所以,所以,如要嚴格區分「此雀巢」非「彼雀巢」,似也不近情理。1890年,亨利內斯萊因心臟病去世,距今134年,但「雀巢奶粉」至今還是育嬰良品。發明家留名千古,這是一例。
早期農村需要勞力,沒有節育觀念,多子多孫多福氣,小孩多,但玩具少,搗麻雀巢是一大樂事,能偷一顆鳥蛋,就可以在手掌心把玩半天,還怕把它捏破,蛋汁沾滿手。有些小孩,還會把鳥蛋拿回家放米缸保溫讓它孵化,差點嚇死負責淘米煮飯的老媽。有些老媽眼花,連蛋一起煮,飯中加蛋別具風味。
麻雀不近人性,即便是雛鳥就人工餵養,也不會親近飼主,長大後甚至還會絕食咬舌自盡,所以,沒人養麻雀當寵物,千百年都沒當過「上流雀」,算牠命歹。
那年代的小孩,就是吃定麻雀沒有戰鬥力,如果麻雀能有像大黃蜂般的自衛能力,撩蜂吃螫,捅雀巢的小孩保證被螫得該該叫。大自然就是這樣,一切都在改變,如今小孩少了,人工玩具多到堆滿屋,一堆小孩喝雀巢,卻少有小孩去搗雀巢,所以,當今雀巢反撲於農村,算是天理循環嘟嘟好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