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爆新聞網|特派記者蕭兆玹/福州報導
中建海峽杯”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自開辦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屆,成為海峽兩岸知名的建構品牌活動,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屆大賽由福建省學生聯合會、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共青團福州市委員會、福州市學生聯合會、共青團福州大學委員會、福州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閩清縣人民政府承辦辦。借由這個機會,兩岸青年學生對建築的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結構有更直觀的瞭解,也在溝通過程中深化友誼、交流互鑒。
以下是此次參賽學校團隊的建築作品介紹
銘傳大學學生團隊和他們獲得金獎的作品《山嶽之渝》。圖/記者蕭兆玹攝
台灣的銘傳大學榮獲大賽金獎,上台領獎的張竹萱領獎接受本報專訪
銘傳大學(金獎)
作品名稱:《山嶽之渝》
指導老師:林雨祥
學生團隊:張竹萱、蔡慈晏、詹閔、吳函恩、張尹柔
作品內容介紹:
□設計靈感 | 以群山環繞且山巒堆疊的概念,營造山中空間,虛實交替。
以梯田地形為概念,將空間拆解成不同高低且錯落的休𡄯平台
□單元構想 | 在透過皮層上不同大小比例的開口,達到富有趣味性的光影效果;
不同的開口亦可對應遠方不同的景緻,產生新的觀看的方式來感受環境。
□功能設計 | 初識雄江鎮,映入眼簾是美麗的江邊水景與層層翠綠的山巒。我們將此景緻轉化,並結合周圍梯田的機念,創造一個可以遊戲於山間的仝間意象,讓民眾可以在此穿校、攀爬與停留。你可以行走於山裹,享受陽光透過不同開口灑落的溫暖:也能攀爬於山緣,體驗不同五官感受所帶來的刺激:亦或者挑選一個適宜的位置靜靜的坐下,享妥這當下美好的時刻!
圖片來源:銘傳大學
圖片來源:銘傳大學
圖片來源:銘傳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圖片來源:銘傳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瀋陽大學學生團隊的作品《一片雪花》。圖/記者蕭兆玹攝
二、
瀋陽建築大學(銀獎)
作品名稱:《一片雪花》
指導老師:王靖、潘波
學生團隊:羅玉淇、楊佳駿、李無塵、張詩曼、杜雨路
作品內容介紹:
□設計靈感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元初始,萬象更新。我們將 “元”解讀為 “最初的單元”而我們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一片雪花
□單元構想 | 雪花是大自然形成的水的固態晶體,其皇幾何六邊形無限生長的完美形式,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王。
□節點設計 | 雪花單元的枝插通過交錯穿播,無需任何釘栓鄉紮,儀靠其自身強大的摩擦力,就可以編織成一個結實而穩定的整體。
□功能設定 | 環抱的20面體,在白天為當地村民提供遮陽避暑休息交流的空間,在晚上,我們利用數位全息影像設備,打造燈光雪花秀,聯通元宇宙,營造空間和沈浸化體驗,豐富村民們的日常生活。
□一片雪花,是我們從遙遠的北方帶來的問候;
□一片雪花,聯繫南北,聯繫兩岸,聯繫城鄉,聯繫你我
□一片雪花,承載著我們無限的希望和祝福
圖片來源:沈陽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重慶大學大學學生團隊和他們作品《浮光》。圖/記者蕭兆玹攝
三、
重慶大學(銀獎)
作品名稱:《浮光》
指導老師:汪智洋
學生團隊:段俊杉、吳治珏、任芝珺、楊璐菲、曾海山
作品內容介紹:
□元宇宙的出現加速了世界的數字化轉型。萬物省可由各類門電路構造,萬物皆可由像素構成。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設計提取了象徵平衡的正三角形作為構造元件,以無數元件匯聚成風動的反光表皮,形成具有強烈哲學性的三角立面,消隱于現實世界中,在清風浮動下若隱若現,恍若一扇通往另一個維度的時空之窗。
□在數位化的時代。現實依舊是虛擬的載體,轉過三角立面即是規期劃分的矩形空間,通過高度的分級利用巧妙置入零售、貯藏、休憩、體驗、交通、瞭望等多種功能,其現實價值體現出極強的鄉村在地性,與表達異次空間的三角立面形成強烈的反差,未來,現實與虛擬實現二元歸一後,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轉化的本質或許僅是一次視角的切換。
圖片來源:重慶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福州大學學生團隊和他們作品《實之虛境》。圖/記者蕭兆玹攝
四、
福州大學
作品名稱:《實之虛境》
指導老師:馬非
學生團隊:吳夢雪、張菱桐、秦國維、洪翊杰、游欣怡
作品內容介紹:
□設計概念 | 取電影《盜夢空間》中由大量扭曲的鏡子和門組成的虛幻空間,以達一元生萬物的無限聯繫的元宇宙空間觀
□建築構想 |本次建構方案以門作為基本意象,門與門之間環環相扣,門生門,元生萬物
構築物將空間分為實境與虛擬,實境中的門真接立在地面上,虛境中的門則由絲線倒垂于空中,形成失重感,同時倒垂的門意象有些由方塊組合,取虛擬世界中的像素為要素,增強虛實對比。立於地上的門和倒垂于空中的門分別象徵虛擬與現實的路徑,二者又自生交錯,不分彼此,暗合元生萬物的主題
圖片來源:福州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台北科技大學的作品《浮光》。圖/記者蕭兆玹攝
臺北科技大學帶隊隊長陳楓揚接受本報專訪,談及他們如何遠從臺灣來此地團隊合作完成景觀建築作品
五、
臺北科技大學
作品名稱:《閩濤》
指導老師:陳長忻
學生團隊:陳楓揚、李榤益、陳泳翔、徐浩然、洪廷豪
作品內容介紹:
浩蕩的江水,波濤洶湧, 我們以河流般起伏不定的浪,作為雛型發想。
「閩濤」以Bottom up 的操作方式來組構涼亭,由基本單元型透過不同的接合方式,與參數設計,讓整體造型產生漸變,模仿江水的湧動。
利用鐵件做為木桿件的接頭,除了能減少施作上的公差,還能在組裝上更加快速方便,且木材經過長時間擺放導致損耗,亦可以直接更換木材增加使用期限。
造型基座採用生態混凝土3D列印,列印的材料是來自澎湖在地的永續建材,蚵殼粉,所研製而成。
無論使用者從哪來,都將透過我們的作品,切換不同的感官模式,沉浸於雄江鎮的自然環境中。使用者能坐臥於亭中,閉上眼,聆聽滔滔江水的此起彼伏,在夏日陽光的溫暖與燦爛下,藏於節節交錯的陰影之中,彷彿自己置身於河流之中水面之下,感受風的吹拂,享受被江水包裹的寧靜。
圖片來源:台北科技大學
圖片來源:台北科技大學
圖片來源:台北科技大學
台北聯合大學的作品《築夢之際》。圖/記者蕭兆玹攝
六、
台北聯合大學
作品名稱:《築夢之際》
指導老師:林裕森
學生團隊:陳昱安、楊朝閔、葉鴻樹、蘇冠銓、林彥辰
作品內容介紹:
以雄江小鎮的漁業特色為靈感,以魚的形象作為造型發展的核心 ,透過由實體到虛擬的轉化 •,呈現出虛擬環境與真實世界的對應關係,魚形的構造物象徵人類下意識中構築世界的起源,並以排列的竹子和單元撐起魚形架構 ,象徵複雜代碼所構築的「異形世界」 ,從虛幻的「夢」中,我們尋找真實世界的影子,透過這一形象,引發觀者的好奇心,讓他們深人了解雄江小鎮的獨特之處。
圖片來源:台北聯合大學
圖片來源:台北聯合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團隊和他們作品《蔓.延》。圖/記者蕭兆玹攝
七、
中國礦業大學
作品名稱:《蔓.延》
指導老師:朱文龍
學生團隊:徐境奕、潭淏藍、蘇暢、張紹一、李晗煜
作品內容介紹:
方案的設計概念便來源於一棵樹的生長過程,其同時也隱喻著人類的過去當下與未來。
樹的生長由生根開始,幾根彎曲的木頭構件與圓盤底座在地面蔓延形成基座,亦如人類由自然孕育,文明在大地蔓延。
而後幾根豎向龍骨的升起,即為樹木的樹幹部分,樹幹垂直于天地向上生長,連接樹根與樹冠,如同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當下。
接著樹木開枝散葉,主次龍骨依次加入,次龍骨搭接在主龍骨之上,樹冠蔓延,肆意生長,亦如未來的虛擬元宇宙中的無限可能。最後虛擬膜結構的加入,使得構築的形態不再局限於場地之內,而是成為連接虛擬與現實的媒介。
圖片來源:中國礦業大學
圖片來源:中國礦業大學
圖片來源:中國礦業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學生團隊和他們作品《杬微築嶼》。圖/記者蕭兆玹攝
八、
大連理工大學(銅獎)
作品名稱:《杬微築嶼》
指導老師:鞠偉
學生團隊:郭錦昊 石強 李勇興
作品內容介紹:
基於張拉整體結構的非傳統空間探究
雲煙山田杬雖微,浩天滄海築浮嶼。
我們用傳統的建構手法,構築非傳統的空間,通過張拉整體結構,實現我們對“元宇宙” 漂浮擬態的動態想像。
□杬,原指工匠的勞動,手工業技術,衍生為一切的初始,即“元”
□微,為穩定張拉整體結構的重心,通過對中國古代抖拱形態轉譯,體現凝聚的匠心,以及在宏大宇宙中對初始的起點—-“杬”的追逐
□嶼,代表著“元宇宙〞 中的棲息停留地,木杆如一個個浮嶼,在張拉整體漂浮的元宇宙中,讓人找到現實中那份來自鄉村自然的歸屬。實見“元宇宙”對於傳統空間的顛覆,對自然原型的回溯
圖片來源:大連理工大學
圖片來源:大連理工大學
湖南大學學生團隊的作品《風亭》。圖/記者蕭兆玹攝
九
湖南大學
作品名稱:《風亭》
指導老師:胡骉
學生團隊:胡旻昊、覃雨欣、張雅琪、朱宸昕、杜文涵
作品內容介紹:
□設計概念 | 元宇宙除了是一個數字空間,也可以是一個真實的物理空間。互聯網把數據、地理空間觸發的內容鏡像輸入到元宇宙中,讓我們可以以新的方式理解、操縱和模擬現實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元宇宙發揮的是媒介感知作用。
□設計主題 | 本專案的設計主題為:風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二維幾何圖形,四面錐體也是最基本的空間原型;我們以基本三角形為“元”,通過單元體組合構成介面,面再圍合形成四面錐體的風亭空間的過程為“構”,貼合【元 •構】的主題。
□建築構想 | 我們在風亭的3個介面上分別安裝了一套感知系統,當行人從風亭外部經過時,能被安裝在風亭表皮的感測器感知,傳感器能觸發鑲嵌在風亭表皮單元的微型風扇集群啟動,風扇帶來的氣流喚起懸吊在單元內的金屬風鈴微微作響,同時也掀動表皮單元的線簾隨風搖曳,在那一瞬間完成由靜到動的轉變:在風亭內部休息的人們通過風鈴的聲響和線簾的起伏也能感知亭子外部行人的接近,從而帶來人與人交互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湖南大學
圖片來源:湖南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安徽大學學生團隊的作品《元生》。圖/記者蕭兆玹攝
十
安徽建築大學
作品名稱:《元生》
指導老師:解玉琪
學生團隊:陳曉雯、趙敬慈、商铮、高竟航、劉偉豪
作品內容介紹:
□設計概念 | 元,即始;生,即生長或旺盛,我們從元起,創造無限可能。
□設計主題 | 設計採用了複合的建構系統,木結構作為主體結構,鋼拉索作力輔助結構,彈力布作為表皮系統,為遊客和居民創造多元豐富的室外休憩、娛樂空間,並在部分節點考慮了可變結構與數位化投影。數位化技術發展迅速,我們將這一構築物作為可展示數位化技術的小展廳進行設計,在傳播新技術同時為鄉村發展提供新思路。
圖片來源:安徽大學
圖/記者蕭兆玹攝
圖/記者蕭兆玹攝
山東煙台大學的作品《元•在一起•構》。圖/記者蕭兆玹攝
十一
山東煙台大學
作品名稱:《元•在一起•構》
學生團隊:宗晨飛、王子心、徐子狄、李帥嫻、黃熠燾
設計靈感來此鄉村的實際留守兒童問題,希望此次通過元•構的方式來解決,通過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繫,加入父母與孩子的情感,因而形成一個自由流動的“莫比烏斯環”,讓愛不受距離的限制,希望他們不再沉湎于思念中,讓他們意識到,距離不能夠割捨掉愛。營造出多處獨處的空間,它可以作為孩子之間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也可以作為孩子與父母交流或作為兒童之間娛樂的空間;運用元宇宙的數位技術,將父母與孩子的視頻和照片置入隔斷,在虛擬與現實之中,增加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與關心,營造出溫馨的氛圍感;讓孩子在環中由外向內自由連續行走,感受自然、享受自由。
圖/記者蕭兆玹攝
圖/記者蕭兆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