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今年國曆9月14日(農曆7月30日),是農曆7月(鬼月)最後一天,
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到了8月初1有所謂「放兵」儀式。
什麼叫做「放兵」?農曆7月結束,代表整個「鬼月」都在放暑假的「好兄弟們」已經返回地府,為了避免有「漏網之魚」,有很多神明會在轄境庄頭繞境巡視,有廟宇則會在農曆8月「放兵」,用以加強地方治安。
「放兵」又稱為「安五營」、「安四方」,台灣民間信仰觀念中,一間廟宇會有五營兵將,分為「內五營」與「外五營」。「內五營」亦即廟宇主神的禁衛軍,「外五營」是廟宇鎮守轄境的兵力,是廟宇守衛地方安寧的主要部隊。
簡單說,無論大廟、境主廟、庄廟、角頭廟,乃至家神鎮守宅邸。除自身神威妙法外,必然要統領兵馬,如同人間軍警,平日安撫轄境,有事時掃蕩妖邪鬼魅;所領神兵神將,派遣分撥入五營等駐守,稱為「放兵」
每逢7月時,為免兵將與返回人間的孤魂「衝突」,造成傷害,因此許多宮廟會在農曆6月底「收兵」,意味著神兵神將們要放暑假了!
通常,大部分廟宇會在農曆6月底「收兵」,讓五營兵將也放個假,但仍有一定兵力「留守」,只是在形式上給好兄弟們方便。等到7月結束,廟宇就會馬上「放兵」,由廟中神明親自督軍,將收假中的五營兵將重新安置,用以維護地方安寧。
以岡山區位於阿公店水庫旁的顯明宮張良廟為例,今年由「青山岩大帝」親自降駕點兵、收兵,宛如司令官般親自訓話、褒揚有加,再讓神兵神將三巡酒後宣布放假。到了八月初一再行「放兵」收假。
「青山岩大帝」聖諭則再三交代:農曆七月出門、出遊,仍需行事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