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全球生活型態,也改變了人們對疫苗接種的態度。高雄長庚醫院研究團隊針對台灣民眾疫苗施打行為進行分析,發現疫情後,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人次顯著增加,顯示國人對預防醫學的認知提升。這項研究涵蓋基隆、林口、嘉義及高雄長庚四大院區,分析四年間105,386人次的施打情況,成果獲國際免疫學頂尖期刊《Vaccines》刊登,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研究發現,新冠疫情後,台灣民眾施打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年齡層明顯下降,流感疫苗接種年齡從疫情前的66歲降至54歲,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年齡則從72歲降至68歲。此外,無慢性病史的健康民眾接種意願提升,顯示疫情不僅改變高風險族群的行為,也讓一般民眾更重視自身保護力。
台灣與西方國家在疫苗施打行為上的變化呈現對比。許多國際研究指出,歐美因封城與醫療負擔加劇,導致常規疫苗接種率下降,相較之下,台灣的醫療可近性與健保制度,使民眾即使在疫情期間仍能順利接種疫苗。特別是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因政府補助涵蓋高風險族群,每年十月開放施打,使得台灣的疫苗接種率不減反增,成為國際關注的特殊案例。
研究顯示,台灣曾短暫缺乏新冠疫苗,促使民眾轉而施打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這種趨勢反映在醫療院所的接種數據上,也證實新聞報導與公共衛生宣導對疫苗施打行為的影響。
研究團隊成員藍婕醫師表示,隨著疫情趨緩,民眾應持續保持定期接種習慣,不應等到流感高峰或疫情爆發才急忙施打,以免影響防護效果。
她提醒,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通常在每年十月開始公費接種,民眾應把握時機,提高保護力。今年起,全國不分年齡開放疫苗接種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民眾及早施打,避免在年節假期或疫情嚴峻時湧現接種潮。
「左流右新,健康安心」的施打口訣,提醒民眾可同時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節省時間並提高防護力。
這項研究的成果不僅提供醫界寶貴參考,也讓政府在未來疫情發生時,能更精準掌握民眾疫苗需求,確保防疫資源分配得當。疫苗接種行為的改變,不只是疫情時代的現象,而將持續影響台灣的公共衛生發展。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