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地方時事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社會科/P&C社會/成泰、駿紳、文正老師

2025-05-18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漾新聞/補教名師解題】114會考社會科解析

<歷史科>

今年社會科歷史考題維持過去「中間偏易」的難易度,但是今年題目的分布與過去有些不同,今年特別偏重「近現代」,而且過去臺灣史、中國與東亞史、世界史平均分配的傳統,今年也被打破了。以我個人的看法,臺灣史4題、中國與東亞6題、世界與東亞6題、綜合統整2題。加上跨科有2題是歷史與地理互跨。

今年歷史科試題有下列幾點特色:

1. 臺灣史:與原住民有關的題目有2題,但是今年都不是解題關鍵。荷治時期,考「荷日衝突」,這是寫入國中教材以來第一次命題。清帝國時期,用圖表考了製糖業分布在何處。日治時期考了2題,而且都是用圖表來考,一題與皇民化運動有關,一題用地圖上的建築物來考那一個時期。史前時期、鄭氏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第33題除外)今年無命題。

2. 中國與東亞史:偏重在近現代,古代中國史只考了2題,一題是郡縣制度,另一題是唐至宋元海上貿易、市舶司與阿拉伯商人。清末史考了2題,一題是用圖表考清末婦女地位的轉變;另一題是十九世紀上半(清末)鴉片流入中國。民國史考了2題,一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另一題是用圖表首都(陪都)在重慶考八年抗戰。

3. 世界史:偏重在近現代,上古時期考了一題波斯的祆教。近代用圖表考一題宗教改革,另一個是題組(其中2題),考地理大發現與美洲古文明與西班牙殖民統治。二題考二次大戰後的世界局勢,二題都用地圖考冷戰局勢與共產政權的瓦解。

4. 綜合統整與年代:

 (1)第33題,用表格數據判斷臺灣對外的貿易對象,解題關鍵是以「年代」來判定何者是中國大陸,兩岸在1949年以後敵對分治,因此1950年以後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量歸零。

 (2)第51題,用圖片中的碑文考「紀年」,此題的解題關鍵在題組的選文內容敘述。此題亦考了「精確年代」問題,(B)選項「此人於《南京條約》簽訂前來華」,但《南京條約》是1842年,與碑文上的年代是1850年不符,若不清楚容易誤選。

5. 史地互跨:今年的三科互跨試題較過去少,歷史與地理相關的題目有二題。但這2題題目均較為簡易。

 (1)第16題,以地圖「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考與東南亞國協成員的貿易關係。

 (2)第44題,考美洲作物—玉米。

6. 大量的圖表:今年歷史18題中,圖表題占了11題,近2/3。圖表的判讀是題目的解題關鍵,不再是「裝飾用」的無用圖表。

7. 今年社會科題本的字數減少為9000多字,與過去2年大約11000字左右來說是減少了1千字左右,但不表代就容易許多,閱讀的份量依然很重,而且許多的解題關鍵就在題目的細節中,尢其是題組題,例如49~51題,此題若閱讀不夠細心,很容易誤判。題目的閱讀能力真的很重要。

總結:此次歷史科試題,較過去來說跨科整合題目少了一些,題目分布、知識點沒有平均分配,考試重點集中在近現代,與過去較強調「面面俱到、雨露均霑」有很大的不同。圖表題的判讀能力要求較過去提升許多。今年與年代有關的題目,考了精確年代的判斷,與過去會考不考年代,到只考相對簡易的年代判讀完全不同,似乎重要事件的年代在國中會考越來越重要了。今年會考歷史試題難易度與過去大致相同,但整份歷史題目的選項誘答力也提升了許多,更有鑑別度,所應該具的歷史知識比過去要強化許多。學生在歷史學習上必須更清楚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相對應的時間、空間判讀能力。

<地理科>

地理部分共計19題。題目整體不算難,以下是針對114年會考地理試題的分析:

地理概念:解讀和分析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和人口分布圖等。

人文地理:人口增長和人口金字塔的構成。

自然環境:地形、氣候類型的比較、降水時間點與水資源的利用。

地理議題:涉及農業安全和地名的內容都有出題,其中地名部分確實偏愛考察地形,要求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案例分析:針對特定地區或事件進行分析,這是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數據分析:對統計數據的理解和應用,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

<公民科>

這次公民的難度整體適中,考題知識點分布與往年差異不大,但更強調時事議題,包含:公平貿易對小農發展的幫助、失智症長者的困境、科技對公民參與的影響、勞權意識的強調、已婚婦女勞參率受到家庭勞務的負擔影響…都可以看出公民考題對於關注社會時事議題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題誘答選項的敘述方式會讓學生難以抉擇,例如11題的(B)選項,「憑藉強勢文化,推動產業轉型」,目前收到許多學生反映會因為正確答案(C)「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文化融合」中的「促進文化融合」在題目中並不夠明確而選(B)。

37題的「社會企業」應該也是今年社會試題最受矚目與討論的一題,這題考到了CSR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許多學生可能會在誘答選項(D)的「募集善心捐款扶助弱勢群體」猶豫許久。這題的解題思路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題目敘述的關鍵:「透過商業活動」,就能選出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公平貿易。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補教名師解題】114會考社會科解析

<歷史科>

今年社會科歷史考題維持過去「中間偏易」的難易度,但是今年題目的分布與過去有些不同,今年特別偏重「近現代」,而且過去臺灣史、中國與東亞史、世界史平均分配的傳統,今年也被打破了。以我個人的看法,臺灣史4題、中國與東亞6題、世界與東亞6題、綜合統整2題。加上跨科有2題是歷史與地理互跨。

今年歷史科試題有下列幾點特色:

1. 臺灣史:與原住民有關的題目有2題,但是今年都不是解題關鍵。荷治時期,考「荷日衝突」,這是寫入國中教材以來第一次命題。清帝國時期,用圖表考了製糖業分布在何處。日治時期考了2題,而且都是用圖表來考,一題與皇民化運動有關,一題用地圖上的建築物來考那一個時期。史前時期、鄭氏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第33題除外)今年無命題。

2. 中國與東亞史:偏重在近現代,古代中國史只考了2題,一題是郡縣制度,另一題是唐至宋元海上貿易、市舶司與阿拉伯商人。清末史考了2題,一題是用圖表考清末婦女地位的轉變;另一題是十九世紀上半(清末)鴉片流入中國。民國史考了2題,一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另一題是用圖表首都(陪都)在重慶考八年抗戰。

3. 世界史:偏重在近現代,上古時期考了一題波斯的祆教。近代用圖表考一題宗教改革,另一個是題組(其中2題),考地理大發現與美洲古文明與西班牙殖民統治。二題考二次大戰後的世界局勢,二題都用地圖考冷戰局勢與共產政權的瓦解。

4. 綜合統整與年代:

 (1)第33題,用表格數據判斷臺灣對外的貿易對象,解題關鍵是以「年代」來判定何者是中國大陸,兩岸在1949年以後敵對分治,因此1950年以後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量歸零。

 (2)第51題,用圖片中的碑文考「紀年」,此題的解題關鍵在題組的選文內容敘述。此題亦考了「精確年代」問題,(B)選項「此人於《南京條約》簽訂前來華」,但《南京條約》是1842年,與碑文上的年代是1850年不符,若不清楚容易誤選。

5. 史地互跨:今年的三科互跨試題較過去少,歷史與地理相關的題目有二題。但這2題題目均較為簡易。

 (1)第16題,以地圖「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考與東南亞國協成員的貿易關係。

 (2)第44題,考美洲作物—玉米。

6. 大量的圖表:今年歷史18題中,圖表題占了11題,近2/3。圖表的判讀是題目的解題關鍵,不再是「裝飾用」的無用圖表。

7. 今年社會科題本的字數減少為9000多字,與過去2年大約11000字左右來說是減少了1千字左右,但不表代就容易許多,閱讀的份量依然很重,而且許多的解題關鍵就在題目的細節中,尢其是題組題,例如49~51題,此題若閱讀不夠細心,很容易誤判。題目的閱讀能力真的很重要。

總結:此次歷史科試題,較過去來說跨科整合題目少了一些,題目分布、知識點沒有平均分配,考試重點集中在近現代,與過去較強調「面面俱到、雨露均霑」有很大的不同。圖表題的判讀能力要求較過去提升許多。今年與年代有關的題目,考了精確年代的判斷,與過去會考不考年代,到只考相對簡易的年代判讀完全不同,似乎重要事件的年代在國中會考越來越重要了。今年會考歷史試題難易度與過去大致相同,但整份歷史題目的選項誘答力也提升了許多,更有鑑別度,所應該具的歷史知識比過去要強化許多。學生在歷史學習上必須更清楚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相對應的時間、空間判讀能力。

<地理科>

地理部分共計19題。題目整體不算難,以下是針對114年會考地理試題的分析:

地理概念:解讀和分析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和人口分布圖等。

人文地理:人口增長和人口金字塔的構成。

自然環境:地形、氣候類型的比較、降水時間點與水資源的利用。

地理議題:涉及農業安全和地名的內容都有出題,其中地名部分確實偏愛考察地形,要求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案例分析:針對特定地區或事件進行分析,這是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數據分析:對統計數據的理解和應用,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

<公民科>

這次公民的難度整體適中,考題知識點分布與往年差異不大,但更強調時事議題,包含:公平貿易對小農發展的幫助、失智症長者的困境、科技對公民參與的影響、勞權意識的強調、已婚婦女勞參率受到家庭勞務的負擔影響…都可以看出公民考題對於關注社會時事議題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題誘答選項的敘述方式會讓學生難以抉擇,例如11題的(B)選項,「憑藉強勢文化,推動產業轉型」,目前收到許多學生反映會因為正確答案(C)「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文化融合」中的「促進文化融合」在題目中並不夠明確而選(B)。

37題的「社會企業」應該也是今年社會試題最受矚目與討論的一題,這題考到了CSR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許多學生可能會在誘答選項(D)的「募集善心捐款扶助弱勢群體」猶豫許久。這題的解題思路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題目敘述的關鍵:「透過商業活動」,就能選出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公平貿易。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推薦閱讀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國文科/吳敏男國語文團隊

【漾新聞/補教名師解題】114會考社會科解析

<歷史科>

今年社會科歷史考題維持過去「中間偏易」的難易度,但是今年題目的分布與過去有些不同,今年特別偏重「近現代」,而且過去臺灣史、中國與東亞史、世界史平均分配的傳統,今年也被打破了。以我個人的看法,臺灣史4題、中國與東亞6題、世界與東亞6題、綜合統整2題。加上跨科有2題是歷史與地理互跨。

今年歷史科試題有下列幾點特色:

1. 臺灣史:與原住民有關的題目有2題,但是今年都不是解題關鍵。荷治時期,考「荷日衝突」,這是寫入國中教材以來第一次命題。清帝國時期,用圖表考了製糖業分布在何處。日治時期考了2題,而且都是用圖表來考,一題與皇民化運動有關,一題用地圖上的建築物來考那一個時期。史前時期、鄭氏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第33題除外)今年無命題。

2. 中國與東亞史:偏重在近現代,古代中國史只考了2題,一題是郡縣制度,另一題是唐至宋元海上貿易、市舶司與阿拉伯商人。清末史考了2題,一題是用圖表考清末婦女地位的轉變;另一題是十九世紀上半(清末)鴉片流入中國。民國史考了2題,一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另一題是用圖表首都(陪都)在重慶考八年抗戰。

3. 世界史:偏重在近現代,上古時期考了一題波斯的祆教。近代用圖表考一題宗教改革,另一個是題組(其中2題),考地理大發現與美洲古文明與西班牙殖民統治。二題考二次大戰後的世界局勢,二題都用地圖考冷戰局勢與共產政權的瓦解。

4. 綜合統整與年代:

 (1)第33題,用表格數據判斷臺灣對外的貿易對象,解題關鍵是以「年代」來判定何者是中國大陸,兩岸在1949年以後敵對分治,因此1950年以後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量歸零。

 (2)第51題,用圖片中的碑文考「紀年」,此題的解題關鍵在題組的選文內容敘述。此題亦考了「精確年代」問題,(B)選項「此人於《南京條約》簽訂前來華」,但《南京條約》是1842年,與碑文上的年代是1850年不符,若不清楚容易誤選。

5. 史地互跨:今年的三科互跨試題較過去少,歷史與地理相關的題目有二題。但這2題題目均較為簡易。

 (1)第16題,以地圖「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考與東南亞國協成員的貿易關係。

 (2)第44題,考美洲作物—玉米。

6. 大量的圖表:今年歷史18題中,圖表題占了11題,近2/3。圖表的判讀是題目的解題關鍵,不再是「裝飾用」的無用圖表。

7. 今年社會科題本的字數減少為9000多字,與過去2年大約11000字左右來說是減少了1千字左右,但不表代就容易許多,閱讀的份量依然很重,而且許多的解題關鍵就在題目的細節中,尢其是題組題,例如49~51題,此題若閱讀不夠細心,很容易誤判。題目的閱讀能力真的很重要。

總結:此次歷史科試題,較過去來說跨科整合題目少了一些,題目分布、知識點沒有平均分配,考試重點集中在近現代,與過去較強調「面面俱到、雨露均霑」有很大的不同。圖表題的判讀能力要求較過去提升許多。今年與年代有關的題目,考了精確年代的判斷,與過去會考不考年代,到只考相對簡易的年代判讀完全不同,似乎重要事件的年代在國中會考越來越重要了。今年會考歷史試題難易度與過去大致相同,但整份歷史題目的選項誘答力也提升了許多,更有鑑別度,所應該具的歷史知識比過去要強化許多。學生在歷史學習上必須更清楚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相對應的時間、空間判讀能力。

<地理科>

地理部分共計19題。題目整體不算難,以下是針對114年會考地理試題的分析:

地理概念:解讀和分析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和人口分布圖等。

人文地理:人口增長和人口金字塔的構成。

自然環境:地形、氣候類型的比較、降水時間點與水資源的利用。

地理議題:涉及農業安全和地名的內容都有出題,其中地名部分確實偏愛考察地形,要求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案例分析:針對特定地區或事件進行分析,這是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數據分析:對統計數據的理解和應用,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

<公民科>

這次公民的難度整體適中,考題知識點分布與往年差異不大,但更強調時事議題,包含:公平貿易對小農發展的幫助、失智症長者的困境、科技對公民參與的影響、勞權意識的強調、已婚婦女勞參率受到家庭勞務的負擔影響…都可以看出公民考題對於關注社會時事議題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題誘答選項的敘述方式會讓學生難以抉擇,例如11題的(B)選項,「憑藉強勢文化,推動產業轉型」,目前收到許多學生反映會因為正確答案(C)「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文化融合」中的「促進文化融合」在題目中並不夠明確而選(B)。

37題的「社會企業」應該也是今年社會試題最受矚目與討論的一題,這題考到了CSR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許多學生可能會在誘答選項(D)的「募集善心捐款扶助弱勢群體」猶豫許久。這題的解題思路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題目敘述的關鍵:「透過商業活動」,就能選出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公平貿易。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漾新聞/補教名師解題】114會考社會科解析

<歷史科>

今年社會科歷史考題維持過去「中間偏易」的難易度,但是今年題目的分布與過去有些不同,今年特別偏重「近現代」,而且過去臺灣史、中國與東亞史、世界史平均分配的傳統,今年也被打破了。以我個人的看法,臺灣史4題、中國與東亞6題、世界與東亞6題、綜合統整2題。加上跨科有2題是歷史與地理互跨。

今年歷史科試題有下列幾點特色:

1. 臺灣史:與原住民有關的題目有2題,但是今年都不是解題關鍵。荷治時期,考「荷日衝突」,這是寫入國中教材以來第一次命題。清帝國時期,用圖表考了製糖業分布在何處。日治時期考了2題,而且都是用圖表來考,一題與皇民化運動有關,一題用地圖上的建築物來考那一個時期。史前時期、鄭氏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第33題除外)今年無命題。

2. 中國與東亞史:偏重在近現代,古代中國史只考了2題,一題是郡縣制度,另一題是唐至宋元海上貿易、市舶司與阿拉伯商人。清末史考了2題,一題是用圖表考清末婦女地位的轉變;另一題是十九世紀上半(清末)鴉片流入中國。民國史考了2題,一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另一題是用圖表首都(陪都)在重慶考八年抗戰。

3. 世界史:偏重在近現代,上古時期考了一題波斯的祆教。近代用圖表考一題宗教改革,另一個是題組(其中2題),考地理大發現與美洲古文明與西班牙殖民統治。二題考二次大戰後的世界局勢,二題都用地圖考冷戰局勢與共產政權的瓦解。

4. 綜合統整與年代:

 (1)第33題,用表格數據判斷臺灣對外的貿易對象,解題關鍵是以「年代」來判定何者是中國大陸,兩岸在1949年以後敵對分治,因此1950年以後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量歸零。

 (2)第51題,用圖片中的碑文考「紀年」,此題的解題關鍵在題組的選文內容敘述。此題亦考了「精確年代」問題,(B)選項「此人於《南京條約》簽訂前來華」,但《南京條約》是1842年,與碑文上的年代是1850年不符,若不清楚容易誤選。

5. 史地互跨:今年的三科互跨試題較過去少,歷史與地理相關的題目有二題。但這2題題目均較為簡易。

 (1)第16題,以地圖「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考與東南亞國協成員的貿易關係。

 (2)第44題,考美洲作物—玉米。

6. 大量的圖表:今年歷史18題中,圖表題占了11題,近2/3。圖表的判讀是題目的解題關鍵,不再是「裝飾用」的無用圖表。

7. 今年社會科題本的字數減少為9000多字,與過去2年大約11000字左右來說是減少了1千字左右,但不表代就容易許多,閱讀的份量依然很重,而且許多的解題關鍵就在題目的細節中,尢其是題組題,例如49~51題,此題若閱讀不夠細心,很容易誤判。題目的閱讀能力真的很重要。

總結:此次歷史科試題,較過去來說跨科整合題目少了一些,題目分布、知識點沒有平均分配,考試重點集中在近現代,與過去較強調「面面俱到、雨露均霑」有很大的不同。圖表題的判讀能力要求較過去提升許多。今年與年代有關的題目,考了精確年代的判斷,與過去會考不考年代,到只考相對簡易的年代判讀完全不同,似乎重要事件的年代在國中會考越來越重要了。今年會考歷史試題難易度與過去大致相同,但整份歷史題目的選項誘答力也提升了許多,更有鑑別度,所應該具的歷史知識比過去要強化許多。學生在歷史學習上必須更清楚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相對應的時間、空間判讀能力。

<地理科>

地理部分共計19題。題目整體不算難,以下是針對114年會考地理試題的分析:

地理概念:解讀和分析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和人口分布圖等。

人文地理:人口增長和人口金字塔的構成。

自然環境:地形、氣候類型的比較、降水時間點與水資源的利用。

地理議題:涉及農業安全和地名的內容都有出題,其中地名部分確實偏愛考察地形,要求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案例分析:針對特定地區或事件進行分析,這是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數據分析:對統計數據的理解和應用,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

<公民科>

這次公民的難度整體適中,考題知識點分布與往年差異不大,但更強調時事議題,包含:公平貿易對小農發展的幫助、失智症長者的困境、科技對公民參與的影響、勞權意識的強調、已婚婦女勞參率受到家庭勞務的負擔影響…都可以看出公民考題對於關注社會時事議題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題誘答選項的敘述方式會讓學生難以抉擇,例如11題的(B)選項,「憑藉強勢文化,推動產業轉型」,目前收到許多學生反映會因為正確答案(C)「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文化融合」中的「促進文化融合」在題目中並不夠明確而選(B)。

37題的「社會企業」應該也是今年社會試題最受矚目與討論的一題,這題考到了CSR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許多學生可能會在誘答選項(D)的「募集善心捐款扶助弱勢群體」猶豫許久。這題的解題思路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題目敘述的關鍵:「透過商業活動」,就能選出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公平貿易。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地方時事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2025-05-19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地方時事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2025-05-19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國文科/吳敏男國語文團隊
地方時事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國文科/吳敏男國語文團隊

2025-05-18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數學科/P&C數學 康康老師
地方時事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數學科/P&C數學 康康老師

2025-05-18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英文科/非凡英文 承傑老師
地方時事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英文科/非凡英文 承傑老師

2025-05-18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自然科/P&C自然 昱嘉老師
地方時事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自然科/P&C自然 昱嘉老師

2025-05-18
下一篇文章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最新新聞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地方時事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2025-05-19

閱讀更多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2025-05-19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社會科/P&C社會/成泰、駿紳、文正老師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社會科/P&C社會/成泰、駿紳、文正老師

2025-05-18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國文科/吳敏男國語文團隊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國文科/吳敏男國語文團隊

2025-05-18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數學科/P&C數學 康康老師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數學科/P&C數學 康康老師

2025-05-18

熱門推薦

誤會開局!吳政澔變「瘋女人剋星」 與蘇晏霈上演歡喜冤家?

誤會開局!吳政澔變「瘋女人剋星」 與蘇晏霈上演歡喜冤家?

2025-05-16
翟恩在孝親月第一天 談事業並緬懷天國的母親

翟恩在孝親月第一天 談事業並緬懷天國的母親

2023-08-16

外貿協會與台灣本田通商 為汽配供應鏈奠定合作基礎

2025-05-02
用音樂力挺永續 李霈瑜、吳汶芳、PUZZLEMAN首度夜市登台

用音樂力挺永續 李霈瑜、吳汶芳、PUZZLEMAN首度夜市登台

2025-04-22
【爆料】裝潢完家裡卻成垃圾場? 桃園民怨四起:「清不掉的不是裝潢,是政策」

【爆料】裝潢完家裡卻成垃圾場? 桃園民怨四起:「清不掉的不是裝潢,是政策」

2025-05-13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羅馬尼亞總統大選 達恩逆轉勝選擊敗西米翁
  • 波蘭總統大選無人過半 華沙市長將對決獨立候選人
  • 漾新聞|114會考名師解題分析/社會科/P&C社會/成泰、駿紳、文正老師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