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ISS)憑藉其微重力環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獨特機會,可研究太空飛行對人體、植物、細菌及其他系統的影響。其中一項由NASA支持的專案,旨在開發在微重力環境下培育半金屬-半導體複合晶體的技術,最終目標是離地球製造可用於電子設備的晶圓。透過這些特殊晶體,晶圓可用於各種電子裝置,以應對全球對先進電子元件日益增長的需求。
國際太空站(ISS)憑藉其微重力環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獨特機會,可研究太空飛行對人體、植物、細菌及其他系統的影響。其中一項由NASA支持的專案,旨在開發在微重力環境下培育半金屬-半導體複合晶體的技術,最終目標是離地球製造可用於電子設備的晶圓。透過這些特殊晶體,晶圓可用於各種電子裝置,以應對全球對先進電子元件日益增長的需求。

根據《Space.com》報導,該專案隸屬於NASA「太空中製造應用計畫(In Space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InSPA)」,由United Semiconductors LLC領導,並與Axiom Space及Redwire合作。
這些晶體已在低地球軌道約402公里(250英里)的國際太空站上成功培育完成。
在地球上培育複合晶體通常存在挑戰,例如晶體中的半金屬可能會形成「針狀結構」或其他瑕疵,影響晶體純度。這些瑕疵主要是由重力影響半金屬沉積與形成過程所造成,對於需要極高精度與均勻度的電子感測器晶體而言,是一大挑戰。
而在微重力環境下培育晶體,這個過程可以得到更好控制。在最新的實驗中,國際太空站成功生成了四顆複合晶體,邁出了克服這一材料科學難題的重要第一步。
延伸閱讀:
75隻小鼠、千隻果蠅將上太空 俄羅斯太空總署打造太空版諾亞方舟
NASA聯手Google開發AI醫療助理 助太空人遠征月球、火星
太空血液流動大揭密 NASA探索心血管保護新方法
藍色起源推火星通訊軌道器MTO 支援NASA 2028打造地火高速網
NASA指出,這項研究不僅有助於電子元件的創新,也展示了太空製造技術在微重力環境中的潛力,為未來離地球製造先進電子材料開啟新方向。步。
NASA指出,這項研究不僅有助於電子元件的創新,也展示了太空生產技術在微重力環境中的潛力,為未來離地球製造先進電子材料開啟新方向。
資料來源:Space.com
這篇文章 國際太空站微重力環境 助力半導體複合晶體研發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