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團隊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新數據,發現十多個在大爆炸後首10億年內,這些暫停了恆星生成「沉睡星系」,為了解早期星系演化帶來重要線索。
國際天文團隊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新數據,發現十多個在大爆炸後首10億年內,這些暫停了恆星生成「沉睡星系」,為了解早期星系演化帶來重要線索。

《Live Science》報導,星系停止造星的原因眾多,包括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輻射強烈,消耗或加熱星系內的冷氣體,令星星難以誕生;鄰近更大星系也可能搶走或加熱冷氣體,造成星系「休眠」甚至「熄火」。另外,超新星爆發、強烈星風與恆星光壓等星體反饋作用,也會使氣體加熱噴出,星系進入暫時安靜期。
日內瓦大學博士生、該研究首席作者Alba Covelo Paz說:「這種沉睡期通常只持續約2500萬年,隨著氣體重新冷卻回流,星系終將恢復造星。」她指出,過去雖在鄰近星系發現多個沉睡星系,但早期宇宙中只曾確認4個,且質量分布零散,無法全面了解當時星系造星情況。
本次研究利用JWST的高靈敏光譜數據,在早期宇宙找出14個沉睡星系,質量從約4000萬到300億太陽質量不等,證實沉睡星系並非侷限於特定質量範圍。研究成果已於6月底上傳至arXiv,尚待同行評審。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星系在宇宙年輕、造星活躍時期竟出現暫停造星現象。Paz表示:「第一個早期沉睡星系是利用JWST才發現,之前哈伯望遠鏡無法察覺。」JWST的近紅外光譜儀能捕捉遠紅移光線,並分析星系內部光譜細節,是關鍵技術。
延伸閱讀:
從紐約到洛杉磯只要3小時?美國宣布將恢復超音速客機商業營運
兩大星系上演宇宙拔河戰 7億光年外現「百萬光年星橋」首度被拍到
歐洲海拉號飛越小行星帶 首次捕捉微光小行星畫面
銀河中心神秘費米泡泡內驚見冰冷氫氣雲 揭黑洞噴發新證據
團隊從公開的DAWN JWST資料庫中,篩選約1600個星系光譜,尋找無新星形成跡象、光譜顯示中年或老年恆星特徵的星系。這14個星系造星皆停擺至少1000萬至2500萬年,符合「爆發-休眠」交替造星模型。
Paz說明,這短暫的沉睡期暗示星系可能因星體反饋(如超新星爆發)暫停造星,未來可能再度活躍;但若沉睡時間持續更久,代表星系或已「死亡」,情況另有不同。
由於沉睡星系稀有且神秘,未來JWST的「沉睡美人計畫」將專注探索早期沉睡星系,協助釐清其沉睡時長及造星爆發模式,推進人類對星系生命週期的理解。Paz強調:「雖仍有許多未知,但我們正邁出重要一步,揭開星系造星祕密。」
資料來源:Live Science
這篇文章 14座沉睡星系曝光!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帶來重大突破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