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全新衛星技術,能像壁虎一樣「黏附」太空垃圾,並將其安全拖離軌道,以減少日益嚴重的太空碎片問題。這項名為「gEICko」的計畫,利用仿生合成材料模擬壁虎腳上的微小結構,藉由分子間作用力(van der Waals力)實現非機械式黏附。
歐洲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全新衛星技術,能像壁虎一樣「黏附」太空垃圾,並將其安全拖離軌道,以減少日益嚴重的太空碎片問題。這項名為「gEICko」的計畫,利用仿生合成材料模擬壁虎腳上的微小結構,藉由分子間作用力(van der Waals力)實現非機械式黏附。

自1957年蘇聯發射史普尼克(Sputnik)以來,人類已將約2萬顆衛星送入軌道。早期衛星如史普尼克在數月後燃燒殆盡,但許多衛星任務結束後仍殘留在軌道上,每次碰撞或爆炸都會產生數千個碎片,使太空環境越來越危險。傳統清理方法,如捕網、魚叉或機械臂,對於未設計可抓取的旋轉衛星常無法順利完成操作。
仿壁虎衛星的解決方案則巧妙避開這些困難。清理衛星將配備特殊紋理的矽膠表面,可直接黏附在太陽能板等光滑表面,不需要機械掛鉤。當衛星以精確速度與角度靠近目標時,分子力即可瞬間建立穩固連接。若無法直接黏附,團隊也設計了備用方案:將材料附著在可伸展的纜線上,像變色龍舌頭般射向目標。黏附後,清理衛星可逐步改變碎片軌道,將其安全送入大氣層焚毀或轉移至「墓地軌道」,避免干擾其他運行衛星。
延伸閱讀:
75隻小鼠、千隻果蠅將上太空 俄羅斯太空總署打造太空版諾亞方舟
NASA聯手Google開發AI醫療助理 助太空人遠征月球、火星
太空血液流動大揭密 NASA探索心血管保護新方法
藍色起源推火星通訊軌道器MTO 支援NASA 2028打造地火高速網
這項技術不僅操作簡單、成本低廉,也可應用於小型、平價衛星,無需大型複雜航天器。參與計畫的國際團隊,包括德國、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研究人員,仍面臨不少挑戰,例如確保材料在太空惡劣環境下仍保持黏附力,並開發精密導航系統,讓衛星能追蹤旋轉目標而不製造更多碎片。
若計畫成功,仿生黏附衛星將成為對抗太空垃圾的成本效益新利器。團隊預估,清理衛星可望在十年內投入運行。隨著商業太空旅行加速發展、更多衛星陸續發射,這項技術將對維護軌道安全與未來太空活動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universetoday、wondersinspace.com、newsminimalist
這篇文章 仿壁虎黏附衛星助力清理太空垃圾 減少軌道碎片危機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