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六8月23日是「核三重啟公投」的投票日,台灣對於核能政策的方向是否會再改變,就看這一場公投結果。對於核能電廠是否安全,擁核與反核雙方各自有說法,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兼顧供電穩定、成本合理與環境永續,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許多企業大老也紛紛表達看法,就讓《科技島》整理給大家。
這個週六8月23日是「核三重啟公投」的投票日,台灣對於核能政策的方向是否會再改變,就看這一場公投結果。對於核能電廠是否安全,擁核與反核雙方各自有說法,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兼顧供電穩定、成本合理與環境永續,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許多企業大老也紛紛表達看法,就讓《科技島》整理給大家。
8月23日是「核三重啟公投」的投票日,台灣核能政策的方向是否改變,就看公投結果。示意圖。(圖/123RF)經濟發展伴隨能源攀升問題
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需求往往持續攀升,核能發電雖然在安全與廢料處理上存在爭議,但其低碳、高效率的特性,使其在能源結構轉型中仍佔有重要地位。若過度依賴核能,可能會忽視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與能源多元化布局;若完全排除核能,則可能在短期內增加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造成碳排放上升與能源成本壓力。
經濟發展與核能發展的平衡點在於,將核能視為過渡性或輔助性選項,在確保安全監管與廢料處理技術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搭配再生能源、智慧電網與節能政策,共同建構一個穩定且永續的能源體系,既能支撐產業成長,也能降低對環境與社會的風險。
延伸閱讀:【科技小辭典】台灣重啟核電安全嗎?用科學角度一起理解三大關鍵
「非核家園」達成 能源配比卻沒跟上
台灣第一次提到「非核家園」,是在在2002年制訂《環境基本法》時所提出,2016年前總統蔡英文著手推動能源轉型,明確訂出2025年的非核時程,並開始進行能源轉型,積極發展綠能、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更訂出發電能源配比,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
然而,在今年5月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停機,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的此時,能源配比卻沒有同步跟上。
這一次公投案主文「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所提到的「核三廠」,位於屏東縣恆春鎮,一共有2個反應爐機組,分別在2024年7月27日、2025年5月17日到期後除役。後續是否能重啟?台灣對於核能政策的方向是否會再改變?就看8月23日的公投結果。

哪些企業大老支持核電發展?
其實,曾公開支持核電發展的企業家不少。
-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
黃仁勳雖然不是台灣本土的企業家,但輝達長期深度參與台灣產業發展,黃仁勳近年也多次造訪台灣,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台灣能源的重要性,明確表態支持台灣發展核能。他認為,台灣要持續成長、發展AI與半導體產業,必須結合風電、太陽能與核能等多元能源,並呼籲政府應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非只選擇一種方式,或是排斥其他的,最好使用能源的方式就是「不浪費能源」。
-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童子賢是少數在能源政策上高度活躍、並公開支持核能延役與重啟的企業家。他在2025年多場公開活動、座談與連署中,明確表態支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的前提下,應該要延長核三廠運轉年限,並作為核三重啟公投正方代表出席辯論。他強調,穩定且充足的電力是先進國家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條件,多次呼籲政府應調整能源政策。
-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
黃崇仁曾表示,台灣推動綠能成本仍高且需時間降低,電力問題仍待解決。他將核電視為清潔能源,支持核二、核三延役,認為核電有助於穩定供電,是產業與國家未來能源結構的重要部分。但他也指出,核四廠因設備老舊不值得重啟,但核電整體不能完全排除。
總結來說,支持核電發展的企業家,普遍看重產業發展與能源供應的現實需求。半導體、AI與電子產業高度依賴穩定且大規模的電力,但台灣現有的再生能源、燃氣發電難以完全支撐未來高密度用電,若供電不穩將直接衝擊國際競爭力。再加上,國際能源政策逐漸傾向「核能搭配再生能源」並行,台灣若堅持單一路線,可能在供應鏈與投資環境上落後。
這篇文章 【懶人包】823核三重啟公投 哪些企業大老支持核電發展?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